“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新课程观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我区积极实施课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该课题于2005年7月申报,2005年9月经江苏省教科所批准立项。实验从2005年11月开题,至2009年5月结题,在我区10所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实验进行,参与实验的教师有近100人,经过我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扎实工作,积极实践和不懈努力,取得了预期结果。现将我区《新课程观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一)问题的提出通过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然而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却发现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低效的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1.三维目标的割裂。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浮华中迷失了方向,主要体现在:(1)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2)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空洞无力;(3)过于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诸如此类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弱化,而新课程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未完全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建立起来。2.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窠臼;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教材内容出现交叉、重复,小学与中学之间出现脱节,强调学科本位,学校普遍没有进行跨学科跨年级的课程整合。3.教学层次低下。一是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材料。如“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课堂一放开就“收不拢”;预设过度,生成过多;教学中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会恰当地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二是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4.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表现为: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方式;二是不能整合各学习方式的优势,实现新型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5.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6.教学评价华而不实,缺乏操作性强的利于师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升学考试注重的是知识性的分数线,而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较模糊。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观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二)研究的意义价值1.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自我调适,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总之,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策略理论,为课题有效教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本区初中数学教师,成员大多具有区学科带头人、区青优等称号,其中有两位是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是本区公认的数学教学骨干。2.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研究经历:课题组核心成员在“十五”期间都参加了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其中多数成员都申报了近几年的南京市个人课题并顺利结题;主持人参加了省教科所“十五”规划课题《名优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规律与推广性研究》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地区“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师培养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参加了省、市电教课题研究。3.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教学一线人员,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善于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同时善于总结经验,提炼成果。4.课题组核心成员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核心成员获奖的论文、案例等研究成果非常丰富,限于篇幅此处不一一列举。(见附件)二、课题的概念界定“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含有三重含义: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当吻合;2.有效率: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的程度。“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研究的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无效变有效和低效变高效两个层次。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等。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一定程度上改变探究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并以此为今后教学的目标。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本区的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及其他同伴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经验。4.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导入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本研究基于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设计课堂教学。5.学生发展目标: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同时具有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通过体验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能够克服学习数学而不用数学的弊端.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可以设计他自己的问题。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学生对新知识是深层的理解。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分析、综合、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学生参与确定探究目标,依靠本组成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改变过去学生依靠教师的学法。(二)研究内容1.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出可以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2.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通过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分层分类教学以及课堂组织管理行为、辅助行为等方面研究,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3.有效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综合评价等评价策略研究,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我们将研究的内容分解为如下三个子课题:子课题一:《新课程观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子课题二:《新课程观下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子课题三:《新课程观下初中数学课堂体验式教学策略的研究》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有效率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2.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上是一种密切关注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五、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一)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研究,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2.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行为,在实验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学生。3.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4.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5.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撰写论文。6.文献法: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跟踪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二)大体思路选取样本校(主要是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学校),采用课堂观察、教师教学策略问卷调查和学生学习策略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写出“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的调查报告”,“初中学生有效学习数学问卷统计与分析的调查报告”,各初中校数学教研组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具体方案;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研讨、改进、总结,初步构建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采取行动研究法,各初中学校数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