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讨大理州教科所李志云2010年8月20日前言没有对新课程教学问题的解决,新的课程理念就只能是镜中花、水底月,一切关于新课程理念的高深精妙的理论就只能是美丽的乌托邦。因此,能否有效的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的具体的教学问题,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常态化教学行为是关乎新课程改革成败的的关键,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面临的最迫切又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何解决新课程的教学问题呢?或者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呢?只有弄清以下几个认识问题,才能找到切实的答案:1.在学科教学中,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是不是全新的教学?2.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有没有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东西?两个问题,其实是从两个方面提一个问题,即新课程教学要不要批判的继承传统教学?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的结论是肯定的,这就是:新课程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批判的继承传统教学,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教学实践给我们的结论也是肯定的,这就是:没有对传统教学的借鉴和教学方式的改造,新课程教学很难由抽象的理念化为具体的实践。现在,问题越来越明确了,关键是:判断传统教学中哪些是精华的标准是什么?回答只有一个: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根本理念,即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归结到具体的学科,那么,因为学生的发展要以具体的学科为依托。所以,有效的发展,必然以成功的学科教学为前提。而只有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教学才能成功。因此,还要同时符合另一条标准:是否符合学科教学规律。现在,我们可以对以上的讨论作出如下结论:只要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符合学科教学规律的教学,就是新课程学科教学。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要符合这个结论,也毫无疑问的是新课程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如果不符合这个结论,也不应成为新课程教学方法。丰富的经验要与新课程理念挂钩。教几年或几十年书,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但如果停留在自然状态,就失去了对未来实践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只有把经验和新课程理念挂钩,立足新课程理念对经验进行反思,才会提高和发挥经验作为教育资源的价值。实践是当前的教育活动。眼前的教育活动是最生动的。生动的教学实践要与新课程理念挂钩。立足学校实际,立足眼前的教育教学现象(教师行为,学生表现)看课改,研课改,谈课改,课改才会有实质性进展。教师观念转变也才会与实践挂钩。作为语文老师,在你的专业发展中,你觉得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教学中心里觉得最不踏实或对自己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在听课观课中觉得最深的感悟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目前的阅读教学有什么通病吗?你认为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识问题、方法问题,还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问题或其他问题,能举例吗?一、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基本观点及相应教学方法研讨1、阅读就是对话对话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2、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3、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第一学段的特别重要的任务,是贯穿一至三学段的全程要求和任务。4、培养语感儿童掌握母语的规律:感性把握。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即语言直觉能力,而语感能力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可能获得发展。5、语言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首先从阅读的数量着手。这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其次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形象材料,或者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6、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获得7、阅读教学若干常用方法思辩·课堂结构·教学环节·教学效率·设问·导入·评价·板书设计·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欢迎指正。谢谢!电子邮箱:dllzy77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