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生产试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工艺问题及解决办法(D25A)序号主要问题解决办法责任单位备注1大底架纵向隔板(5)组装后造成下盖板(一)中纵焊缝操作空间小(200mm)无法保证焊接质量.图纸设计要求,工艺焊接空间不够。建议改进设计方案。图纸改为单面焊;工艺上调整焊接顺序,侧位焊,按下差下料。制造分厂2球型心盘磨耗盘、弹性旁承体为外购配件,入厂检验发现球型心盘磨耗盘不符合图纸,而供货商予以否认。最终导致心盘磨耗又送到双通公司二次加工,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外购产品质量不合格,入厂后不得不加工处理。加工尺寸及形式设计部在图纸上明确。设计部双通公司3构架枕梁上盖板边缘焊后变形较大,造成心盘组装不严。工艺垫板强度不够,应增加工艺隔板强度。工艺上选择30mm以上厚板,避免横梁上盖板变形。制造分厂4353130B轴承压装转向架分厂没有部21号文件。印发贯彻。技术部5353130B轴承工艺文件没有明确组装顺序,工艺卡片没有修改。修改工艺文件。技术部6353130B轴承压装机压装力偏低,通过研究提高过盈量解决压装问题。调研解决。技术部7D25A转向架构架落成后发现:在铆接冲击座时发现冲击座下部安装托架组成缺少磨耗板,经核对X4K图纸,磨耗板1规格为:3*70*180、磨耗板2规格为:3*70*200,材质:09CuPCrNi-A,冲击座材质:TB/T2942-C级,焊接磨耗板时需对冲击座进行180℃-200℃预热,手工交流焊,焊条J556,预热;尽量购买带磨耗板冲击座,如外购不到,修改进程自制。技术部生产部8隔板数控切割下料时有热变形,同时焊接时有焊接变形。隔板数控下料要有控制变形措施;增加平板工序。制造分厂9构架侧梁调平时,在组装胎上进行调平,易造成组装胎不准。变形很小,对组装胎影响不大。10弯角部下盖板圆弧部分滚压达不到尺寸要求,方案不确定,回来后在千吨油压机上调试5天。按现行工艺加工。制造分厂11板料不平问题,因现在没有平板设备,只能手工调平,但不能满足标准,达不到检查人员要求,因此对组装质量,生产工期造成了影响。需要委外校平板材的明细。联系委外平板;我公司平板机正在修复。生产部技术部制造分厂12底架附属件:02与02A图纸区别较大,增加了下料制作工艺难度,应使用等离子切割技术,解决手工打磨R15圆角问题。经营规划部已将等离子切割机列入投资计划。设备未到,采用打磨。制造分厂13轴箱磨耗板表面有浸油现象,严重影响相对摩擦系数的采集,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清洗,由于经过打磨无法预知摩擦系数有无改变。已经更正;制造分厂加工、打磨。制造分厂14下盖板端部25变20的50长减薄量,只能用砂轮进行打磨;上下盖板弯角部的压型,实际对装时问题比较突出,与腹板的间隙较大,卡具卡紧困难。不加工、打磨;现车解决盖板与腹板间隙过大问题。制造分厂15由于板材旁弯,地板(一)与地板(二)搭接量不够,因为焊角15mm,余量20mm。工艺上通过加工消除旁弯;设计上能否将15mm焊角改为12mm焊角。设计部16大底架外侧筋板尺寸不统一,外观不良。数控下料后,机械加工。制造分厂双通公司17手制动机外壳与链干涉。切割外壳形成豁口、打磨。制造分厂现车已如此处理。18新造车生产试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工艺问题及解决办法(D2A)序号主要问题解决办法责任单位备注1腹板错步,主要是腹板中部两个是拼接的两个是不拼接的,因此有了不同的焊接收缩量,同时隔板是数控下料,没有进行机械加工,造成腹板组对误差大,而且四块腹板组对时没有控制住弯角部腹板的尺寸。此属制造质量问题;今后隔板下料后三面加工,确保组对质量。制造分厂2构架B基础制动杠杆组成(3)角度不垂直,杠杆组成(2)不水平,移动杠杠触曲横梁。配件焊接角度不准确,或设计质量问题。加强焊接质量,改进设计。更改图纸;现车处理现存问题。设计部制造分厂3导框与枕簧间隙小,导框与枕簧接触处倒角小,应将导框倒角加大。加强产品铸造、机械加工质量。双通公司4导框二的磨耗板尺寸过大,不能保证三个角焊缝的焊接空间。采用堆焊,焊高不超过磨耗板磨耗面。制造分厂5制造分厂使用的各种磨耗板应尽量自己加工,以节约成本。按加工进程组织生产。45号钢磨耗板工艺复杂,无生产能力。6完善整体工艺方案和加工进程,需要改动的如不锈钢磨耗板、构架、小底架上盖板芯盘孔的加工。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大底架的预制上挠问题,希望通过样车试制,有关部门能够总结经验,制定合理的组装顺序,达到理想的预制上挠。不锈钢磨耗板、心盘孔加工进程已修改;规范组焊顺序及没步挠度控制。技术部制造分厂7一些大焊角多采取多层多道焊,腹板与弯角上盖板的焊缝可能受工作位置及人工焊限制,外观不是很好,可能用机械手焊接会更好些。规范作业指导书;自动焊无法实现。制造分厂8缺少必要的工装,如大底架侧位90度焊接时没有工装固定,按现行工艺生产;转胎制作费用挠度无法控制,有些需要侧位焊接的焊缝只能正或反位焊接,造成焊接质量下降。大。9大底架两层地板拼接的外侧焊缝也有开焊现象,同时两层地板间有间隙,建议组对时应用工装固定,以免焊接应力造成板翘起。组装应力未释放;作业指导书明确组对时间及节拍;采取控制两层地板间隙过大措施。制造分厂10配件供应方面,此次试制发现20、25mm厚钢板宽度不够,没有达到设计部门提出的规格要求,不得不拼接,一来浪费人力,贻误时间,二来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按现有板材幅面下料,优化套排方案,最大限度提高板材利用率。制造分厂11地板端部插口宽度基本尺寸为25mm,极限尺寸为28mm。为便于组装,数控下料时将其定为30mm。但实际组装过程中发现即便使用千斤顶还是相当费力,后又改为32mm才勉强插入。这里有组装尺寸的问题也有插口切割变形的问题,建议采用机械加工,最大限度接近设计尺寸。腹板弯角部、地板端部切割下料后增加平板工序。制造分厂12地板、盖板等长板下料时应留有刨削余量,以消除旁弯。按此执行。制造分厂13由于大底架截面高,腹板薄,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关键位置应多加工艺隔板和工艺管。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制造分厂14大底架弯角上盖板下盖板组焊时,焊接质量不良.违反焊接工艺。按照焊接工艺焊接。D25大底架在吊运翻转过程中,造成腹板(一)(二)(三)(四)反复变形。吊运工装的改进,天车司机的技术,增加防变形措施。分厂考虑研究完善焊接工艺、翻转及调运器具。制造分厂15三块板纵向拼接时,由于焊缝间隙、旁弯造成总体尺寸偏大。下料卡片上明确每块板的工艺尺寸。避免对总体尺寸造成影响。制造分厂16弯角上盖板拼接时,与端部上盖板横向接口易错位。弯角上盖板侧留加长量,中间不留。剪薄部分加长量30mm。制造分厂17底架附属件各种吊、座截断端有飞边。打磨后圆角过渡。制造分厂18新造车生产试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工艺问题及解决办法(X4K)序号主要问题解决办法责任单位备注1X4K制动缸吊组成焊接后组装制动缸时靠车心处三个螺栓无法穿入。现在螺栓反串;设计部索取依据。设计部2新造车K6型转向架磨耗板用45号钢材质,但图QCZ133-20-00上并没有标出改变,还是T10材质。设计部与齐厂联系,明确具体材质。设计部招标标书要求其材质为45号钢3K6型转向架焊接样板与实际不符。现场划线组装枕架附属件。对样板设计图纸校核,与实物核对。技术部4K6型转向架改图,工艺文件中固定支点与固定支点座连接处的链蹄环未能注明。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转向架分厂5K6侧架立柱磨耗板应用智能扳机紧固,分厂没有智能扳机用风动扳机紧固,力矩扳手校核力矩。批量生产后购买智能扳机。6X4K中梁腹板1挠度工艺上为建议制定合理焊接工艺或采取反变形。22㎜,下垂为5㎜,腹板焊接后挠度为12㎜下垂为5㎜,中梁焊接完成后挠度为8㎜,下垂为7㎜,经加热调整达到上挠14㎜,下垂4㎜。建议在组对中梁腹板时挠度在18㎜-22㎜之间,下垂4㎜-5㎜。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各工艺参数。制造分厂7X4K各梁下盖板都有一腹板孔,现下料后变形较大,与腹板焊接不易保证尺寸要求,建议批量生产下料时将开口端部用工艺板连接,与中梁对接后切下工艺板。下料时留工艺加强筋。制造分厂89新造车生产试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工艺问题及解决办法(X6K)序号主要问题解决办法责任单位备注1X6K从板座拉铆钉与图纸不符,钉杆露出部分不符规定。建议更改图纸,并要求操作者严格按规定型号使用。图纸无误,按图执行。2X6K鱼腹梁埋弧焊缝与前后从板座、外侧补强板接触处磨平。现用气刨,磨平补焊,再磨平,方法。此方法工艺落后,不能保证完整有效的去除焊缝增强高,损伤梁,补焊打磨重复性劳动,不能提高生产效率。按现行工艺执行。制造分厂3X6K和X4K平车原材料定额不准,种类不全。即使公司材料定额和加工进程下来后,仍有诸多的不足或缺项。比如高强耐侯焊丝,物资供应部一周内连续四次进焊丝,最终还是造成生产停滞一天的被动局面。修订材料定额。技术部4X6K鱼腹梁制作,没有相应的卡具。控制埋弧焊时产生的焊接变形不能保证350尺寸。中梁、底架组对胎简陋,定位简单,不符合运装货车(2004)285号文件要求,不能适应批量生产。组织专业会讨论,制定措施。技术部5底架组成按规定要求组装后上平面焊接必须使用自动焊,但因人员操作及焊接设备原因,没能达到预定效果。利用半自动切割器走行小车焊后有焊边,宽窄、高低不均。清除后从新手工补焊。装备为落实之前,仍旧采用手工焊接。制造分厂6端梁锁坐孔尺寸不对,高低尺寸不符图。端梁锁座孔制备工艺应改进,建议先压型,再制备锁孔。调整工艺流程。制造分厂已更正7X4K、X6K两种车在下料时用油漆写字作标记,在车体清理采用水溶性记号笔做标记。制造分厂时不易清除,喷漆时不能完全遮盖,影响油漆外观质量。清理不净,标记油漆与低、面漆漆种不符。8X6K端横梁上盖板、中横梁上盖板与中梁上盖板组对后间距超差。数控切割下料后,上盖板尺寸不符图纸,组对质量不良,中梁上盖板焊接偏移。现车处理。制造分厂9X6K中梁抽鱼腹组焊完成后预制挠度1根12㎜,另一根11㎜。中梁组装完成后挠度基本没有变化还是12㎜,建议在预制中梁挠度时在4㎜-10㎜之间,两根梁挠度差不得大于2㎜。应在工艺文件中明确;中梁挠度预制应在6㎜-8㎜之间制造分厂10X6K端梁(ECH99-01-01-001)2900+10下料尺寸应为上差,确保组装时与冲击座配合尺寸。更改下料卡片制造分厂数控程序已经改完。11大部分隔板、腹板下料时按下差下料。更改下料卡片制造分厂数控程序已经改完。12X6K端横梁上盖板焊接变形10㎜-12㎜。建议在下料后制作反变形.按3mm左右制作反变形。制造分厂13新结构交叉杆焊接时,应采用小电流,轮流施焊,减少热量输出,确保X型和U型橡胶垫,不被热量灼伤。按齐厂焊接工艺施焊;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转向架分厂现场已规范操作。14转向架落成焊接交叉杆,没有按新型交叉杆编写,而且还是按照原来交叉杆编写。修改工艺卡片技术部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