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郑市初中数学学科深化分解课程标准培训材料各位教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再次研讨课程标准的分解问题。大家知道,细化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我们已经进行两年多了,老师们作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也付出了很多很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这里表示感谢。但做的还不尽人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解读技术,仅定位在交流层面,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沉下水去,按照新郑市教体局的要求,细心品味几位专家对课标的讲座精神,进一步从课标分解的操作流程及方法(技术层面)上科学地把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从而使课堂更加有效。为此,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与其有关的几个问题:一、分解课程标准,要弄清几个问题1、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弄清分解和解读的关系。所谓解读课程标准,就是通过阅读课程标准,体会其基本理念和内涵,把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分解到每一课时,指导教学实践,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因此,分解课标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宗旨:第一是目标对课标负责,要基于课标制定教学目标(学习问题);第二是教学对目标负责,要基于目标设置教学活动(教学问题);第三是评价对教学负责,要基于教学进行课堂评价(评价问题)。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分解区别宏观上位微观具体理论层面技术层面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描述性的操作性的关注“目标维度”“学习领域”关注“目标陈述”提供的是“理念”“思路”提供的是“程序”“方法”“工2具”联系解读课程标准是分解课程标准的前提、基础;解读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课程标准分解;分解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解读的延续;分解课程标准是为了实现解读课程标准的目的;分解课程标准是为解读并修订课程标准提供证据、依据;2、为什么要分解课标标准?我们知道,分解课标是为了内化课标,达成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效果,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是教学的灵魂,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因此,我们分解课标,不能为分解课标而分读,而是在分解课标之后在课堂上落实课标,并且还要去评估课标。也就是保证课标、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课堂评价的一致性。如果不分解课程标准,每章的教学目标对于每节课也显得过于空泛。因此,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依据教材的核心内容,依据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二、分解读课程标准,要理清几个关系。1.教学目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课程标准是课程专家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加以解读,具体化为各门课程3的标准,它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从哪里来?课程标准是主要依据。可是课程标准是分阶段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分为四个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六年级和七八九年级),它对应我们的教学来说,太笼统了。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教学目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课程目标是方向性的问题,它是国家和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不易测量。通过比较,我们就能厘清教学目的、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一级一级的包含关系。2.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如果直接用课程标准或教学目的代替教学目标,就会出现教学目标笼统、虚化、泛化,课堂上无法检测评价,目标达成度不高。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看看下面叙写教学目标的现实状况,就可知道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性:4请看案例一:频数与频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2、技能目标:能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3、能力目标:会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数据。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案例二: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画法。2、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以及它们图象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经历描点法绘制函数图象的过程,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探索活动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分及其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际操作经历对实际问题数据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善于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态度。2、通过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3、通过画函数的图象以及运用函数的图象探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上述两个案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割裂三维教学目标;2、不具可操作性。因为了解、理解是心理动词。3、象贴标签,针对性不强。究其原因:1、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2、对目标陈述技术缺乏理论性的指导与学习。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对目标陈述技术研究不多,包括我在内。3、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仍然施行以“教”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仍然把自己(教师)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为此必须知道分解课程目标的目的、依据及要领。也就是第三个大问题。三、分解课程标准的依据、技术和相匹配的评价。(一)、课标分解的依据进行课标分解,不是想当然的去进行分解,需要有六个依据:第一是现代分类学,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就是将内在的心理动词换化为外在的行为动词。第二是中考说明,评估检测。第三是教师的专业经验,什么样的知识匹配什么样的动词,主要依据我们自己的教学经验。第四是教材,课标分解必须在一定的文本上进行分解,不要去情境。第五是章节教学目标。6第六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虽然我们使用的教材、教师用书相同,但各个地方的学生存在着差异,我们就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二)课标分解的技术第一,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认知心理动词。如,了解、理解、掌握、体会、领悟等词语,怎样呈现这些词语是我们分解课标的核心。1、用行为动词(了解)替换心理动词如:了解——说出、读、写、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比较、推断、辩析、推导、推测、归类、演示了解的含义:能从具体例子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出这一对象。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动词“了解”可分析为:说出、举例、识别。例如一条数学标准内容是: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了解”可替换为说出、举例、识别等。2、用行为动词(理解)替换心理动词理解-------可替换为(做图/画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解释、比较、推断、推导、推测、归类、演示(举例)、说明.理解:是指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对要“理解”的知识,要求能明了知识的确切含义,并能运用,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一条数学标准内容是,理解正比例函数。另一条数学标准内容是: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先拆分句子,后按上例进行分解。后面有专题介绍。73、用行为动词(掌握)替换心理动词掌握:可替换为辨析、展示、确定、澄清、解决、使用、扩写、缩写、重构、重编等。“掌握”一词的特征:(1)要能够用(指学生)文字语言、数学语言(符号、图形)叙述定理的内容;(2)至少能够解决课本上的相关例题、习题及应用题;(3)有一定的自主解决课外习题的经历,并积累少许经验(含基本图);(4)能够自主解决相关的新题目。例如:一条数学标准内容是,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另一条数学标准内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不是一、两节课能够完成的,不作为今天的重点)第二,用具体可描述的知识性名词呈现笼统的整体知识。第三,用与行为动词相匹配的行为条件呈现教学活动。如“借助数轴说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叙述……”第四,用先于教学活动的评估任务去验收目标达成的情况。要让学生做到哪一步?如“会叙述”,“会举例说明”等。四、课程标准分解的目的、策略和具体方法(以“正比例函数”为例进行解读)(一)分解课程标准的目的分解课标是为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它的核心要求就是三个“匹配”,即目标与课标匹配,教学与目标匹配,评价与教学匹配。就是用具体可测8的教学目标呈现课程标准,并制定评估任务以验收目标达成的情况。(二)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1)替代策略,利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以某主题替换原有课程标准中的关键名词,形成学习目标。(2)拆解策略,使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将课程标准拆解成几个互为联系的细项指标,以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例如:九年级上第三章《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的课标表述是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拆解为:1、通过实验、观察体会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能说出圆的定义,并能用符号表示它;知道确定圆的两个条件;2、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d与r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并能加以判断。3、能根据要求画出图形,并说出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组成的图形。(3)组合策略,运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合并多条课程标准,或选取多条课程标准中具有关联性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的焦点,形成一个学习目标。(数学上不常用)(三)课程标准分解的具体方法:[1]、教学目标的设置。[2]、评价设计。[3]、教学流程预设。[4]、评价样题。教学目标的设置。[1]教学目标的设置。(1)分解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设置这一个环节是中心环节,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和教学目标的陈述两大模块。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是正确陈述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在分解剖析基础上的综合。步骤是:1、分解内容标准,寻找关键词。92、分解或解析关键词。3、综合分析,形成剖析图。4、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行为条件。5、设计学习结果。6、正确叙写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主要依据有:课程标准、单元训练目标、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学情分析。依据一:《数学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及解读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寻找关键词案例:以“正比例函数”一节内容为例加以说明:如:叙写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六章第二节《正比例函数》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首先依据对教材的了解和初中的训练要求,从《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寻找相关课程目标。这条课程目标是:理解正比例函数找出了需要分解的相关课程目标,先要寻找关键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确定关键词。从一条课程标准里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并予以分类。一般分为两大类:知识行为动词和核心概念。理解正比例函数第二步,扩展或剖析关键词。将上述关键词予以扩展或剖析,如“理解正比例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可剖析为:正比例函数的形成,正比例函数的含义,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正比例函数的特征,正比例函数的作用等。相应地,理解可剖析为说明、概述、区分、归纳、推断等。10依据二:章节教学目标及解读对单元训练目标的解读与前面的解读相同,先要列出单元目标,找出关键词,并分解或解析关键词。可新课程改变了过去的先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方法,将正比例函数纳入到将一次函数的研究之中。依据对一次函数的要求标准。本节教学目标应为:1、经历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2、经历利用正比例函数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3、初步理解正比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