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5课时)备课人:李萍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1)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⑵消息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事件发生的()、经过、()。(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基本特征。(4)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_________是消息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_引题________或在后面加__副题_______。_____导语____部分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___主体_____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5)消息主要运用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插入简单的_________、。(6)“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被称为,它交待了、发电地点和等三个要点。其作用是:表明材料,报道及时。(每则新闻电头的作用都是这样。)(7)通讯社: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3、走近作者:-2-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4、时代背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荻.港()泄.气()殷.家汇()督.战()锐不可当.()2.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B)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C约数,指百万左右。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第二课时【合作探究一】1.在原文中,用/划分出层次,并说说这样划分的原因。“二十日夜起”前面的内容为导语。从这句到末尾为主体部分。主体共分三层:“二十日夜起”至“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为第一层,写中路军情况。“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都很泄气”为第二层,写西路军情况。其余为第三层,写东路军的情况。2.在文中找出议论语句,并说说这些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3-作用:介绍渡江时候敌我胜败的现象及原因,揭示:蒋介石的内战不得人心,败局已定这一道理。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衔接西路军、东路军作战情况,承上启下4.文中的“此种情况”是指?国民党军队的无力抵抗、溃退,我解放军的势如破竹5.从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百万横渡英勇善战、锐不可当6.语段的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请你从中各选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用词准确:感情色彩鲜明:用词准确:余部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感情鲜明: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因为“不料……又……”一句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7.通读全文你会发现在导语之前括号内的一句话,试分析它有什么作用?括号内的文字叫电头,它交代了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体现了新闻材料的真实可信,也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但应注意,电头不属于导语部分。【合作探究二】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3]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消息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西路军渡江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一方面……”与“另一方面……”,对比的作用是突出我军所遇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B、D)(多项选择)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泄气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厌战_情绪。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B、C、D)(多项选择)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4-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10、“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_突出主题_结构上:承上起下11.“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均”在这里指的是“全”“都”的意思,用在这里体现了新闻用语的准确性,严密性12.“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里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去。新闻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去掉之后就不符合现实了!)与新闻的真实性相背1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与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主观: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客观: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14.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藐视敌军,赞扬我军。15.文中“此种情况”是指(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方面略写,后一个方面详写,这些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详略得当,略写点明我军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详写则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16“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主要运用得表达方式是(议论)第三课时【精读精练】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占领)、(控制)、(封锁)、(切断)。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21日下午五时”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5-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19.对详写东路军战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东路军更为英勇善战B.南京江阴段防线比较巩固C.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D.东路军取得重大战果【拓展阅读】英雄救人不留名受奖反遭人妒嫉本报讯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