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规期末考试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名称解释1、新闻传播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传统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3、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即新闻传播法规的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约等。4、新闻传播法制:是指新闻传播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5、媒介审判:所谓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媒介审判具有两大负面影响:(1)亵渎了法制原则。(2)导致新闻传播媒体角色错位。6、煽动,即煽惑,鼓动。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公然宣传,或借助于广播、影视、戏剧、书画等方式鼓吹自己的观点,以达到其非法的目的。7、依照法定程序确定:是指国家赋予一定管理职权的单位,根据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对该事项才能作为国家秘密受国家有关法规的认可和保护,特殊情况下,需经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审定后,确定为密或非密以及属于何种密级。8、所谓保密工作,就是从国家安全和利益出发,将国家秘密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被非法泄露和利用,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有效地实现所采取的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措施。简而言之,是指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密切相关的保守国家秘密的一切活动。9、所谓泄密: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10、窃取:是指使用秘密手段盗窃属于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资料或物品的行为。11、刺探:是通过各种渠道、使用各种手段,非法探知国家秘密或者情报资料的行为。12、收买:是指用金钱、色情和其他物质利益等手段向掌握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人员获取国家秘密或者情报资料或者物品的行为。13、非法提供:是指国家秘密持有者或知悉者非法出卖、制服、告知其他不应知悉该项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人的行为。14、故意泄密行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机密失控、国家的安全利益受到损失的结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这是一种自觉地有意识地违反保密法规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15、过失泄密行为,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泄露国家机密的后果,却因思想麻痹、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或者虽然已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后果的行为。16、淫秽出版物:淫秽出版物是指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具有下列内容之一,挑动人们的信誉,2足以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而又没有艺术价值或各学价值的出版物。其他淫秽物品:包括具体描述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地视频文件、音频文件、电子刊物、图片、文章、短信息等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电子信息和声讯台语音信息。17、制作:是指编写、摄影、绘画、录音、录像等行为。复制:是指用印刷、影印、翻拍、翻录等手段使淫秽物品从意见变成许多件,从少量变成大连。出版:是指以书籍、报纸、杂志、图片、音像制品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出售,不管是合法的形式,还根本是非法的。贩卖:是指通过购入、销售淫秽物品赚钱的行为。传播:是指向他人扩散淫秽物品的行为,如出租、播放、互联网传输等。18、邪教: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奖励,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步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19、舆论监督是指: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治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20、新闻侵权行为,也称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21、名誉权: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22、法定性是指:名誉权是一种法定权利,我国的《宪法》和其他法律都有关于名誉权受法律保护的规定。23、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伤害的行为。24、侮辱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暴力、语言或文字等形式贬低他人名誉、毁损他人人格的行为。25、所谓诽谤:是指故意捏造或散布虚假的事实已毁损他人的名誉.26、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侮辱、诽谤等行为时的某种心理状态。27、所谓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28、隐私权,就是指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的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29、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隐私而使他人隐私权受到伤害的行为。30、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或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31、肖像权是指公民的个人形象通过摄影、造型或其他形式再现所享有的专有权以及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第一,肖像是自然人外部形象的再现,是固定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第二,肖像是可以为人力所支配的。第三,肖像还具有财产性的特征。32、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法律赋予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享有的专有权利。33、所谓排他性,是指这种权利为权利人专用,其他人不得擅自行使。34、所谓财产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所有者享有的转让、授权或许可他人以复制、表演、播3放等方式使用其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35、新闻作品著作权是指作者创作完成新闻作品后享有的和新闻作品相联系的专有权利。36、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认可,无法律许可,擅自对他人的作品剽窃、篡改、假冒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行使作者的专有权利,从而损害著作权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37、新闻侵权诉讼中的抗辩事由,是指新闻传播媒体或新闻记者在新闻侵权诉讼中,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主张,提出其诉讼请求不曾或不完全成立的某种相应的事实主张。38、道德原则,或称作道德根本原则、道德基本原则,是整个道德规范体系的精髓,是不同的道德规范体系相区别的最根本和最显著的标志。39、道德评价,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一定道德原则、善恶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去评价他人、衡量自己的行为。40、社会舆论,是一定社会、阶级、集团、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原则,对特定的个人或群体的道德行为以及社会现象作出善恶的价值判断。41、道德教育是指通过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道德培养,将一定的道德理想、道德规范、道德原则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最终转化为道德主体自觉的道德品质的过程。简答:1、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一是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二是“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三是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2、在我国,《宪法》确立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有两层内涵:一是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旅行、示威的自由。”二是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不可滥用。3、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1)禁止发表煽动言论2)禁止泄露国家秘密3)禁止破坏民族团结4、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1)禁止散布谣言2)禁止宣扬邪教3)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4)禁止渲染凶杀、暴力内容5、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1)新闻传播与名誉权2)新闻传播与隐私权43)新闻传播与肖像权4)新闻传播与著作权6、实行批准登记制的意义有两点:一是确保媒体切实遵循《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积极的功能;二是便于对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资源配置进行调整。7、根据2005年颁行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的精神,中央单位创办正式报刊,由报刊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地方单位创办正式报刊,由报刊主管部门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并报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总署审批。7、报纸违规表现形式1)从报刊出版违规的实际情况看,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擅自改变刊期、随意改变开版或版数、临时增版、增刊,或是将专版、专刊、临时增版增刊转由社会外编辑部或个人承包,或使用一个刊号办多份报纸,或是故意把专版、专刊名的字号放大并占据报头位置,造成一种假象。2)报纸违规出版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擅出版各种增刊、专刊,或者搞“一号多报”。3)违规出版秩序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以“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等为代表的专版、专刊的刊头字眼直接或间接取代报头名称,专刊、专版俨然是一份单独的报纸。4)有关出版秩序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直接或间接或变相转让、出卖报刊号或版面的行为。5)非法出版,主要表现为伪造、假冒合法出版的报刊名称从事非法出版和未经申请批准、登记注册手续就私自编辑出版报刊。6)擅自编印非法报刊在少数非法营利机构、企业和个体中都有发生。8、关于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的制度,以确保重大政务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与准确性。9、新华社作为党和国家发布新闻的机关,凡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决定、重要文件、重要会议新闻、重要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和同外宾会见、会谈时发表的涉及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谈话、重要人事任免、领导人去世等新闻,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书记处书记会议决定中一些可以公开报道的内容,均由新华社及时发布新闻。10、灾害性新闻与气象信息的发布与报道:在我国,有关地震、传染病等各类天灾人祸,以及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的新闻与信息的发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均由国家指定的部门统一发布,新闻传播媒体不得擅自报道,以保证新闻与信息的准确无误,避免不实传闻影响社会安定与秩序,给公众带来惊扰与损失。11、司法新闻的发布与报道:因司法工作的特殊性而需遵循一些特殊的法律规范。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与报道司法新闻时,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何时报道,必须尊重政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信息发布程序,服从司法部门的指引。12、广告的发布与规范:广告与新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广告来说,报纸、广播、电视等5新闻传播媒体是广告宣传最有力的载体,是广告客户联系消费者最经常利用、最有效的工具。13、1994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4、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三条基本原则。广告必须真实,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首要原则。广告的真实性,是提高商品生产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商业性信誉、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为了维护广告的真实性这一原则,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与禁止虚假广告的发布。15、广告内容的合法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得对国家禁止生产的商品或开展的服务事业作广告;二是虽然属于允许生产的商品或开展的服务,但国家禁止作广告宣传的,不得在广告中宣传上述商品或服务;三是广告内容与其所推销的商品或所介绍的服务相一致,不得含有虚假的成分;四是广告内容不得含有法律明文禁止使用的表现方式。16、在新闻传播中,主要有两种情况涉及危害国家安全问题:一是以言论煽动危害国家安全;二是非法窃取或泄露国家秘密。17、在新闻传播媒体与政府力量长期博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新闻媒体的限制和约束:1)立法性禁止2)战时新闻管理:国家在战争状态下,对新闻传播进行限制是一个例行做法。3)政府的“繁重的举证责任”。政府要想象丁某一个它认为有损国家安全的报道,必须承担证明使用该限制实属正当的举证责任。18、煽动不同于一般的言论,一般说来,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表法方式的非理性。第二,内容的非事实性。第三,表现形式的公开性。第四,有激发他人反常行为的目的。19、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山东最有以下几类:1)煽动国家分裂罪2)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3)煽动民族仇视、民族歧视罪4)煽动群众抗拒法律实施罪5)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20、如果新闻传播媒体的把关人员出于疏忽大意而致使书报刊上、广播中、电影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不利于国家安全的内容,就不应该认定责任人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而应作为严重失职处理,6给以适当的行政处罚。21、批评建议权是我国公民受宪法保护的一项民族权利。22、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其意义在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促进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杜绝违法乱纪现象。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