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件的选择与策划第一节新闻稿件的新闻性分析一、我国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一)通讯社稿件现行法规规定,我国媒体不得擅自直接使用外国通讯社稿件包括权威的四大通讯社稿件。1、新华社2、中国新闻社(二)本报(台)记者稿件(三)其他媒介:媒介在议程设置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特别是精英媒体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四)来稿1、各地党政机关通讯员。2、自由撰稿人。3、专家学者。4、读者中一些热心人。(五)网络:网络越来越成为传统媒介的信息来源。网络成为打破新闻垄断的重要武器。正如我们衡量一个球队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其“板凳的厚度”一样,一个媒体,一个编辑团队竞争力也需要增加板凳的厚度——广泛的新闻来源及高质量的撰稿队伍。第一,只有增加了板凳的厚度,媒体才能保证有足够充足的稿源。第二,只有增加了板凳的厚度,媒体才能在众说纷纭中分析辨别报道的真伪,尽可能保证报道的客观公正。第三,只有增加了板凳的厚度,媒体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实各类策划及策划方案。二、报纸的基本职能分析报纸的功能是多样化的,传统上认为有四大职能即:报道新闻、发表评论、刊登广告、提供娱乐,当然作为政党报纸及官办报纸,报纸还有宣传政策的功能甚至组织功能。但报纸的基本职能是报道新闻,这是其他职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明确这一点,对编辑掌握选择稿件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确定两个原则:第一,报纸应把大部分版面用来刊登新闻。第二,新闻价值应成为选择稿件的首要标准。要正确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三、稿件新闻价值分析新闻编辑过程是再一次挑选、审视事实的过程,编辑面对的是新闻稿,一篇新闻稿件能不用,当然要考虑到写作技巧。但取舍一篇新闻稿件的标准,首先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新闻稿中的事实,要考虑稿件中写的事实是不是新闻,新闻性强与弱,产生的社会效果如何等。(一)新闻时效性表明新闻发生传播的时间与受众获取新闻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编辑需要在时效性上确立以下观念:1、时效性是衡量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重要指标。2、提高时效性可以为媒介创造新的新闻消费需求。提升媒介的市场竞争力。3、新闻媒介中新闻时效性的强弱是一个地方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4、除特殊情况报道需要掌握时机如事关国家安全等情况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新闻要抢而不能压,慢半拍常常造成政治上的被动。(二)新鲜性:报道中所写的事实是人们欲知而未知的。变动乃新闻之母,只有发生变动的事实才是有新鲜的,没有变动就没有新闻。1、所报道的事实本身是新鲜的。2、选取的报道角度是新鲜的。3、相比较而言是新鲜的。(三)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与社会生活有较大影响的性质。重要性是衡量所谓“新闻份量”的唯一指标.1、要考虑接近性因素:2、要考虑参与事件人与地点的显著性3、要考虑事件发生的背景。4、要注意事件的潜在性影响。(四)趣味性:我们经常理解为奇闻趣事。事实上,这一点更强调的是所谓人情味,引发人强烈情感共鸣的东西。这一点并不是人最主要的新闻需求,但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我们很难理解像“生活空间”,“冰点”等这样的栏目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三、新闻报道的选择的具体规范(一)强调事件新闻我们从媒介中看到的报道可以分为事件性报道与非事件性报道两类,所谓事件,应该指具有明确的发生时间和起始标志的事实,最典型者如各类突发性事件如9·11、莫斯科人质事件等,也包括像王志东离开新浪,刘云山出任中宣部部长等,也包括某地自来水管道破裂、两辆公交车相撞等。对这类事件的报道就是所谓事件性报道,而所谓非事件性报道,是指对一些具有渐进性、广泛性、常见性的现象、问题的报道。如《中国教师阶层收入两极分化严重》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什么事”是新闻的核心,读者需要观点、需要解释,但这一切都是人们了解事件之后的进一步需要,塑造媒体的,正是事件性新闻。我们回顾考察一下媒体市场,就不难发现,凡发生重大事件后,人们的媒体需求就会显著增加。事件--有趣的、动态的、及时的事件报道,永远是新闻的本源,也是人们读报、看新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事件新闻首先是动态的,不能是描述性的现象。事件新闻是现实中已经发生的“故事”,要有情节,而非干瘪的说明、通报和介绍。事件新闻中的“事”一定是百姓关心的,平民化的,有关怀色彩的。事件新闻应该是现实之中的确发生的,有现场和来龙去脉的。首先,也要指出非事件性报道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事件的分析解释,事实上也是事件性报道的一种延伸。其次,中国媒体中的非事件性报道亟待回归新闻本位。我们的所谓非事件性报道,与政府机关的文件、调查报告、汇报材料、领导讲话等没有太大的差别,这种文体,严重异化了报道的新闻本位。作为记者的报道,即使是对现象的描述,趋势的分析,也应该是情节化、富有现场感的,具有可视性的。(二)追求必读性“可读性”是指读者对某一事件关注的兴趣与文章作者采用的写作技巧,而使文章读起来更生动、更容易理解程度的一种综合体现。读者兴趣程度越高,文章越生动、越容易理解的内容,可读性就越强。因此,可读性内容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可以与受众无关,但必须是读者感兴趣的事件这是其一;不一定是重要的新闻,但文章很有文采、很生动、很感人、很能触发人们情怀的这是其二。可读性在带给人们最初的新奇和满足之后,它作为竞争手段的边际效用已大大降低,并不能成为稳固地维系传媒与受众的可靠纽带。在愈演愈烈的传播竞争中人们看到,“可读性”只是传媒进入市场和吸引受众的一整套规定动作,中的一个比较初步和简单的要求,只有可读性的报纸从本质上说只是一个可看可不看的报纸,所谓新闻的“必读性”,是指这份报纸或杂志的某个版块、某个栏目、某条新闻,对于特定受众的最高满足程度,即这部分受众非读不可的程度。从它的内涵来讲,这部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是特定读者主动去寻求的。读者“必读”内容的基本要求,首先应该表现在与读者生活相关的内容上,比如:与读者的生活最密切的科技、健康、政策等。其次是重大的突发性事件,且事件具有很强的悬念性,能强烈刺激受众感官的内容上,如: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事件等。几类具有必读性的题材1、国内外突发性事件:如9·11事件等;2、社会热点问题:如住房、社会保险、高校收费、社会治安等问题;3、政策法规的出台:如电信收费政策、《职业病防治法》出台等;4、国际热点:如巴以冲突等;5、重要人事变动:国家及地方主要领导人的变动等;中宣部中组部6、重大发明发现:包括重要的科技成果及文物考古发现7、批评揭露:对社会不良现象及事件的揭露(三)突出本报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讲,报纸的特点,也就是个性是报纸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个性的形成,有赖于各个版面。版面风格、标题、内容等,而这其中报纸内容是决定报纸个性的最重要因素,故选择稿件是形成并保持报纸个性特点的最重要环节。应该形成一个独特的取舍观。新闻选择中突出报纸特点,总结起来,要注意以下三点:1、体现报纸的编辑方针。2、照顾读者对象3、考虑报纸覆盖范围(四)体现平衡原则新闻选择中的平衡原则,可以从技术与伦理两个方面。1、从技术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1)报道领域的平衡。(2)报道体裁的平衡。(3)篇幅的平衡。2、作为一种伦理的考虑,它是客观公正原则的体现。平衡手法的目标,是追求准确地反映事物及其内外部联系。并尽可能减轻报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与伤害。(1)争议或冲突双方的意见观点。(2)不同地区间的平衡。(3)批评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平衡(五)选择稿件要注意报道的连续性对于正在进行的报道,要注意对之进行持续性关注,让读者能够感到完整、准确、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这一点,也被我们许多编辑所所忽视,许多报纸对一事件的报道常常有始无终(原因可能多种多样的)第二节新闻稿件社会效果分析一、有严重政治错误的稿件不能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反对改革开放的为腐败辩护的二、明显违反现行政策的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违民族宗教政策的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但事实证明,极端民族主义已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种东西是建立在一种情绪基础上的,对其进行理性化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它往往会导致自我封闭,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障碍。这种情绪化的东西对新闻传播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一个骗子只要打出爱国牌,往往就能得到我们传媒的青睐,这已为许多骗子屡试不爽。印证了西哲一句话:爱国主义是恶棍的最后一个庇护所。反对夸大个人作用,宣扬个人崇拜这是我国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惨痛的历史教训。第三节新闻报道选题策划与创新一、编辑的三层境界1、所谓“保险”编辑,就是经过你的手编出的稿件保证不出差错,保证准确无误,也就是让报刊用户和广大读者、受众放心。2、关于“生花”编辑使原稿“生花”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主题更明确、更深化了;二是文字更精练、更顺畅、更具可读性了。3、编辑的最高层次是“司令”编辑,他不光是“保险”编辑、“生花”编辑,他还能组织指挥记者写报道,而且比一般编辑记者更高一筹。二、新闻编辑策划报道的三个意识(一)宏观意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开始国内化,国际市场的波澜起伏对国内市场竞争态势都会有深刻的影响。因此,传统上所谓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泾渭分明的界线在很大程度上已变得模糊了,国内的经济、科技乃至政治事件都与国际紧紧勾连着,我们的新闻报道必须打破传统的条块限制和国内新闻习惯处理模式的限制,必须将视野投到全球。以石油问题报道为例:我国国内大部分媒体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框架里,停留在把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分立考虑处理的习惯里,在报道时,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讨论决定、把石油价格上涨视为人家后院的事,视为单纯的国际新闻,或者甚至还把它当作笑话说,而在处理国内新闻时,只是孤立在报道新闻,而不善于把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联通起来分析。如只是报道国家计委连续几次调整石油产品的价格,或是着意报道出租司机感到压力太大,市政府如何增加补贴保证公共运输系统为市民服务,但很少能够从全球视野中做出具有警示性、前瞻性的报道。有些国内新闻只有在全球化背景下才能凸显其意义。例如:2001年,北京上海三家零售商:西单商场、北京超市发连锁公司和上海联华超市公司在京签署协议,联手组建一家新超市。计划在3年内开拓华北市场。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更是一体化,环保、生态、经济决策、经济结构、产业选择等,都不仅仅是局部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全国角度判断新闻、选择新闻。尤其是在地区性利益冲突产生时,媒介的报道必须是全国性的眼光而不能是狭隘的地方观点支配报道。(二)独家意识1、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从字面看,就是所谓一家媒体独家发表的新闻,但独家新闻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质的规定性,即独家新闻首先要是具有重大新闻价值,能够成为人们话题的事件。因此,琐碎的报道即使独家发布,也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2、独家新闻的两种类型(1)相对独家新闻: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在时间上领先对方一步。如滚石网站抢报克林顿绯闻案等。(2)绝对独家新闻:是通过独家的消息来源经过充分调查挖掘得来的报道,其他媒体不可能随后跟进的报道。如《南方周末》关于希望工程的报道等。3、独家新闻对媒体的意义独家新闻是媒介竞争中实施USP战略的核心内容。对媒体永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媒体形成忠诚,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我们能从它上面得到从其他媒介中得不到的东西。独家新闻是媒介竞争的利器,而对社会来说,独家新闻是记者对社会的独特发现,是媒介对读者的一种高质量的服务,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4、现时代的独家新闻观独家新闻任何时候都对媒体有着重要意义,在变化了传播环境中,我们需要深化、拓展对独家新闻的认识和理解。除了挖掘绝对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外,一个更重的课题是通过独特的策划和操作,开掘出公共信息孕含的尚未被其他媒介开掘的内容来。人无我有,固然可贵。人有我特,更属难得。只要别具慧眼,独特操作,即使在新闻竞争中漏发了重要新闻,也仍然可以后发制人。(三)深度意识1、深度报道概念与类型深度报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