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苏北人民医院疼痛康复医学中心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李昌熙地址:扬州市南通西路98号电话:0514-87937169Email:yanjicharlie66@126.comPage2提纲疼痛的基础理论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⑴非甾体类抗炎药⑵糖皮质激素⑶阿片类药物⑷抗抑郁药⑸抗惊厥药物⑹中枢性抗肌痉挛药及局部肌肉松弛药物⑺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⑻NMDA受体拮抗剂局部麻醉药抗骨质疏松药物神经松解(破坏)药物保护关节滑膜的药物抗风湿药物抗偏头痛药其它Page3疼痛的定义疼痛基础理论慢性疼痛药物治疗局部麻醉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2001年IASP定义: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或用组织损伤这类词汇所描述的主诉症状。无交流能力决不能否定一个个体正有痛体验和需要适当缓解疼痛治疗的可能。Page4疼痛的意义疼痛基础理论慢性疼痛药物治疗局部麻醉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2001年亚太疼痛论坛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2002年第十届疼痛大会提出:疼痛是继血压、体温、呼吸、脉搏后第五大生命体征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疼痛的慢性化过程进展和形成疼痛记忆-长期的疼痛刺激可以反过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导致疼痛的进展Page5对患者而言•是机体面临刺激或疾病的信号•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医师而言•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机制•是疾病的症状•急性疼痛常伴有代谢、内分泌甚至免疫的改变•慢性疼痛则常伴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疼痛的意义疼痛基础理论慢性疼痛药物治疗局部麻醉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Page6疼痛分类(1):疼痛的临床分类急性疼痛慢性疼痛Page7糖尿病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根病癌痛腰痛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肌痛IBS胰腺炎膀胱痛非心源性胸痛腹痛综合征疼痛急性或慢性伤害感受性混合性神经性内脏躯体疼痛的分类(2)—按疼痛的来源分类Page8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区别(1)Page9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区别(2)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时程诊治时间短长期存在,反复发作性质是一个生物学症状是一种疾病,为主要不适,抑郁情绪反应伴焦虑伴抑郁药物使用采用需要的药物最好采用非麻醉性止痛药及抗抑郁药药物成瘾少见多重成瘾性诊断单纯复杂治愈易于达到难于达到Page10疼痛传导路的解剖Page11疼痛的感知和消除系统Page12疼痛的感知系统Page13疼痛发生的机制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伤害感受器的痛觉传感(转换)2.一级传入纤维、脊髓背角、脊髓-丘脑束等上行束的痛觉传递(传导)3.皮层和边缘系统的痛觉整合(感知)4.下行控制和神经介质的痛觉调控(调节)丘脑髓干背角传入神经纤维Page14创伤感染肿瘤手术潜在致痛因素Page15Page16组织损伤后为什么引起疼痛?组织损伤后刺激伤害性感受器。刺激组织产生炎性反应。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敏化。交感神经性疼痛。精神性疼痛。Page17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传入的疼痛信号可引起谷氨酸盐释放至伤害感受器与后角细胞形成的突触间隙。谷氨酸盐可以激活AMPA受体,但由于NMDA受体被镁离子阻断,所以谷氨酸盐对其没有作用氯苯氨丁酸内啡肽脑腓肽阿片可乐定2-甲基-5-羟色胺MidozalamCitalopram伤害感受器后角细胞后角细胞急性痛谷氨酸盐感受器末端NMDAAMPAPage18Page19慢性痛可以导致:NMDA受体激活(3)阿片抵抗(6)中枢重构(8,9)疼痛的皮区分布界限紊乱(8)痛觉过敏(8,9)基因表达(8,9)神经的逆向放电(7)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氯苯氨丁酸内啡肽脑腓肽阿片可乐定2-甲基-5-羟色胺MidozalamCitalopram伤害感受器后角细胞慢性痛P物质关闭的K+通道脒基合成酶一氧化氮合成酶c-fos基因表达PKCNMDA后角细胞234567891谷氨酸盐AMPAPage20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涉及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中枢神经系统三大机制,随着病程的开始和进展可以涉及不同发生机制Page21产生慢性痛的细胞机制Page22(脊神经背根和轴索反射)Page23“卷扬”及wind-up现象“卷扬”现象:研究发现,机体受剧烈伤害之后,可反复地由C类纤维传入引起脊髓处于一种强化状态,称“卷扬”现象。“卷扬”现象表现:一系列刺激引起的背角神经进行性、越来越强的反应,并且其感受刺激的范围也越来越大。Page24wind-up现象:足以激活C纤维的疼痛刺激不仅兴奋脊髓神经元,同时也使脊髓后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的反应也随刺激而逐渐增强。因此,伤害性刺激的传人不只是简单的刺激应答反应,还可使脊髓神经元呈现“发条拧紧”效应。表明背角神经元发放有明显的时间总和作用。wind-up现象的表现:①兴奋性感受野扩大,以致于脊髓神经元对非伤害性的区域刺激发生反应;②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持续时间延长;③神经元兴奋阈值下降,致使正常情况下非伤害性刺激也能激活传递伤害性信息的神经元。wind-up现象机制:尚不清楚。是神经元去极化的总和的结果。在病理状态下,由于C纤维高度敏感,持续不断地释放SP,以至在膜电位水平,SP可易化NMDA受体。Page25慢性疼痛的宏观机制外周机制(外周敏化):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对神经纤维末梢的作用和周围神经损伤引起伤害传入的纤维异常兴奋。中枢机制(中枢敏化):即上级传入通路与脊髓背角的传导易化。上述机制非但与慢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有关(创伤愈合后迁延性疼),而且还参与痛觉异常、痛觉倒错、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等现象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神经-免疫-内分泌网路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互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Page26慢性疼痛的微观(分子)机制周围神经损伤造成初级感觉神经细胞从一个细胞表现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表现型(表达和合成不同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等神经信息物质)可能是诱发慢性痛的直接原因之一。Page27局部麻醉药骨质疏松药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疼痛基础理论镇痛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基本原则-规范化疼痛处理。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age28局部麻醉药骨质疏松药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疼痛基础理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环氧化酶(COX)是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过程的第一个催化酶人体有两种COX异构体:COX-I/COX-II结构酶/诱导酶存在于多种组织/存在于炎症部位人体正常成分/炎症诱导产生诱导产物PGE2等/诱导产物PG导致炎症介质可保护胃粘膜/释放,诱发疼痛和炎症Page29局部麻醉药骨质疏松药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疼痛基础理论NSAIDS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对COX的选择性)类别代表药物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选择性COX1抑制剂低剂量阿司匹林选择性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依托度酸特异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Page30局部麻醉药骨质疏松药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疼痛基础理论非阿片类镇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药名剂量日限量阿司匹林500-1000mg/4-6h6g扑热息痛650~1000mg/6h2g双氯芬酸25-100mg/6h布洛芬400~500mg/6h3.2g舒林酸150~200mg/12h400mg非诺洛芬200-400mg/4-6h3.2gPage31局部麻醉药骨质疏松药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疼痛基础理论NSAIDs的作用机制机制花生四烯酸COX-2“诱导型”COX-1“结构型”前列腺素NSAIDs前列腺素稳定内环境的-保护胃粘膜-血小板活化-肾功能-巨噬细胞分化病理的-炎症-疼痛-发热-异常调节的增殖Page32COX抑制剂作用机制NSAIDS药物对COX-1的选择性抑制可导致胃肠道,肾脏的不良反应。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则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OX-2的选择性抑制也可导致肾脏的不良反应,并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甚至促发冠心病。Page33NSAIDs临床注意事项均有封顶效应。止痛封顶效应消炎效应解热封顶。高蛋白结合率90%以上。不同时间两种药,但一种无效,另一种可能有效Page34NSAIDs的副作用COX1的副作用:血液系统: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引起抗血小板聚集及使聚集的血小板解聚作用,可导致出血胃肠道:-前列腺素抑制胃粘膜组胺和五肽胃泌素诱导的胃酸分泌-前列腺素受到抑制后,胃酸增高可导致上消化道溃疡-水杨酸类药物可破坏胃粘膜,使胃粘膜下血管收缩,导致烧心、恶心、消化不良、厌食甚至胃出血肾毒性:-前列腺素受到抑制后可导致肾血管收缩,肾血流下降,肾小球过滤减低,个别敏感者会造成肾衰。-合并心力衰竭、低血容量或肝硬化者增加肾衰发生的危险性肝毒性:-长期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可使血药浓度增加,当超过肝代谢能力时可导致肝脏中毒性表现Page35COX-2的副作用COX-2的副作用:心血管:-COX-2抑制药在治疗剂量下胃肠道和肾毒性较轻,但仍可引起水纳潴留和肾功能损害并因此降低降压药物的效果-导致心肌缺血万络(罗非昔布)召回事件西乐葆(塞来昔布)美国FDA黑框警告事件Page36COX-2抑制剂的安全性隐患451928101186105101520253035404550血栓事件心脏事件心血管事件周围血管事件罗非昔布萘普生VIGOR研究中严重的血栓性心血管不良事件Page37类固醇类激素抗抑郁药阿片类非甾体类按与受体作用类型分类分类作用代表药物a.激动剂此类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产生吗啡样作用芬太尼、吗啡、可待因、海洛因、哌替啶及埃托啡b.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即表现出激动作用,又表现出拮抗作用烯丙吗啡、镇痛新c.拮抗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仅可拮抗吗啡样作用纳络酮d.激动拮抗剂丁丙诺啡Page38类固醇类激素抗抑郁药阿片类非甾体类Page39类固醇类激素抗抑郁药阿片类非甾体类体内阿片受体分类及效应受体效应激动药物芬太尼吗啡度冷丁镇痛新羟考酮1脊髓上镇痛、镇静、催乳素分泌++++++-+2呼吸抑制、欣快、瘙痒、缩瞳、抑制肠蠕动、恶心、呕吐、依赖性++++++-+脊髓镇痛、镇静、缩瞳、轻微呼吸抑制、致幻++++++++脊髓镇痛、平滑肌效应、缩瞳、调控受体活性呼吸加快、心血管激动、致幻、瞳孔散大---+激素释放Page40类固醇类激素抗抑郁药阿片类非甾体类弱阿片药药名剂量日限量可待因50~150mg/12h360mg曲马多50~200mg/12h400mg双氢可待因180mg/12h360mg泰勒宁4-6粒(每粒含羟考酮5mg,对乙酰氨基酚500mg/350mg)8粒及通安3-6粒(每粒含曲马多37.5mg,对乙酰氨基酚325mg)6粒Page41曲马多(Tramadol)成分:盐酸反胺苯环醇作用机制双重作用:-阿片μ受体弱激动剂-通过抑制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吸收,增强脊髓下行疼痛抑制通路的作用Page42曲马多(Tramadol)急性疼痛首剂100mg,慢性疼痛首剂50mg第一小时内曲马多最大用量不得超过250mg每日最大剂量口服:400mg胃肠外给药:600mg(首剂在术中给与,或合并使用抗5-HT受体等药物。)Page43曲马多(Tramadol)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出汗,口干眩晕,嗜睡少数有心血管系统反应:心悸,体位性低血压极个别有惊厥*此类不良反应都是一过性的Page44类固醇类激素抗抑郁药阿片类非甾体类强阿片类药物同等剂量下的疗效相比药名强度作用时间(h)吗啡14吗啡SR18~12芬太尼TTS70-10060~72美沙酮3.46~8羟考酮SR28~12度冷丁0.12~3Page45用药原则类固醇类激素抗抑郁药阿片类非甾体类无创给药:最大舒适度。按阶梯给药:最大效价与副作用平衡。按时给药:最小峰谷比,使用长效药。个体化给药:阿片类药物有耐受性,从30mg到1000mg都可能是合适剂量。Page46抗抑郁药非甾体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