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育部在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该门课程核定为36学时,按照教育部教改的新要求,其中理论讲授为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特制定如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实践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单一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以健康向上的道德、法治精神实践人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生活体验,感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二、实践教学设计思路1.与理论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增强教学实效性。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行”统一。2.充分体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升、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人格的完善,自觉地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调控,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3.丰富人文社科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4.通过实践教学,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感染力、说服力。通过教改,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集体2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道德和法律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三、实践教学原则1.衔接性原则。一方面坚持切入大学生的人生课题,遵循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逻辑,实现:承前与中学德育的有机衔接,启后与成人、成才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延伸至社会大舞台。2.针对性原则。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而且思想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为此,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3.实效性原则。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实践性教学要使大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思想理论素质,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4.激励性原则。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重在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向上精神,要制定活动激励性措施,在活动管理和成绩评定中要以激励为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发现大学生的潜力,鼓励大学生不断进步。5.“三结合”原则。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大学生日常管理密切结合起来,要把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遵守校纪校规情况等德育考核内容和参加学院各项活动的情况纳入实践教学范畴,以便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的基本素质和水平。四、实践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本次实践教学分为四个方案,即“感恩的心”、“校园道德观察”、“职业思考”、“法律教育”,共12学时。(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详见各模块方案)五、实践教学成果形式与考核(一)实践成果形式。成果形式主要有书信、调查报告、摄影、图片、情景剧等(详见各模块方案)。(二)成绩考核。实践教学成绩将根据大学生的实践态度、实践表现、出勤及完成任务情况、成果形式与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计登成绩。3六、教师职责(一)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来组织实施本方案;(二)教师要做好课前辅导和培训,讲清本方案的内容、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三)教师要指定学生负责人或联络人,对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四)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要制定突发事件处理办法;(五)教师对实践教学资料要及时做好收集、评定和归档工作。4方案一“大学生活规划”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实践教学目的帮助大一新生制定大学生活规划,促进新老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四年成长成才的目标和路径。二、实践教学内容及实施(一)任课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一新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二)通过新老生见面会、联欢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新生与老生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并就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生活的目标选择和规划制定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三)任课老师向学生介绍制定大学生活规划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四)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长学姐的经验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五)每个同学于绪论讲授结束第三周上交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指导。三、实践教学课时安排3学时(其中新老生交流会需要1学时,学生制定大学生活规划需2个学时)四、成绩考评及成果展示(一)评定标准要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合理、细致,具备可行性,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态度认真。(二)评定等级等级评定将按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个个等级执行。(三)成果展示将筛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南昌工学院校报》专栏上刊载。5方案二“感恩的心”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实践教学目的以感恩教育为主旨,通过生动、鲜活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把富有人性的情感教育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结合中华传统节日,使“知恩图报”这一传统美德得以弘扬和传承;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朋友之间的心灵互动,让学生懂得对社会、家庭和他人心存感激是一种美德,学会理解和关心他人,激发一种回报恩情、立志成材的情感,使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活、感恩社会真正成为人生的坐标和行动指南。二、实践教学内容本教学方案力求通过各种富有情感内涵的形式,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激,在感激中懂得珍惜,在珍惜中知道回报,从而迸发出爱的火花;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到爱学校,最后升华为一种爱国情怀,进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此,本方案构筑了以下四个板块的教学内容: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受社会。(一)感恩父母:旨在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自古以来,“孝”一直是中国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华孝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子女敬亲养亲”为核心价值取向,形成了一整套尊老敬老的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行为规范,成为中华民族整体生存方式和深层次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感恩老师:旨在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道德规范。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老师不但“传道”、“授业”,而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因此,作为学生,要懂得感恩老师,立志成才。(三)感恩朋友:旨在赞颂友情,倡导伙伴文化。朋友是我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伙伴,在我们失意潦倒的时候,朋友往往会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在我们高兴的时候,朋友会在一旁默默的祝福着我们。友情如同亲情一样,会终身陪伴着我们的生活。(四)感恩社会:旨在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价值观。“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检验诚信、责任和友爱的试金石。作为学生,要懂得如何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6三、教学时间安排本方案的实施均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课时进行,核定教学的时间为2学时。四、作品形式“感恩父母”板块,要求学生写一封饱含亲情、激情和感恩之心的家书,以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感恩老师”板块,要求学生通过书信、微博、VCR等形式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感恩朋友”板块,要求学生以写信、制作图片或VCR等形式,赞颂友情,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板块,要求学生以制作图片、VCR或“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感恩社会。五、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一)实践准备1.利用课间或课后,教师对单班学生集中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动员,让大学生认清实践的目的和要求,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统一思想和行动。(二)实践过程1.所有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四个主题中任选其一,给父母书写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或者通过书信、微博、VCR等形式以表达对老师、朋友、社会的感恩之情。2.教师要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如学生心理障碍)制定处理预案。(三)实践要求1.每个学生必须参与到此次实践活动中,并提交自己的作品。2.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认真阅批,并筛选出优秀作品参展。六、成绩考评及成果展示(一)评定标准文字形式:要求具有真情实感,重经历过程或细节的描述,切忌下载拼凑或抄袭。图片、VCR形式:要求亲自摄取、制作,内容真实、健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行为形式:必须是学生自己的行为,必须提供佐证材料,如图片、摄像、证明、鉴定意见。(二)评定等级等级评定将按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个等级执行。(三)成果展示将筛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南昌工学院校报》专栏上刊载或展出。7方案三“校园道德观察”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实践教学目的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校园道德观察,学生对道德示范现象和道德失范现象进行搜集,以演讲的方式展示。让学生深刻领会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校园道德观察”演讲实践活动,提升同学们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的道德判断能力,促使学生积极践行社会公德的行为规范准则。学生通过活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自觉成为讲文明、树新风的好公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道德示范者。二、实践教学内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当代社会,社会公德已成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然而,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现象比较突出,已引起社会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通过本实践活动方案,唤起学生的公德意识,自觉践行社会公德。教学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生活领域:大学生以公共的集体宿舍为生活单位,希望学生通过对宿舍公德的观察,提高构建温馨和谐公共生活环境的意识,提升大学生对共建共管公共宿舍的责任心。(二)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卫生领域:在大学宿舍、教室、花园、体育馆等公共卫生领域,经常可以目睹大学生随地吐痰、随手扔烟头、废纸屑、果皮等废弃物的现象。通过对公共卫生领域的道德观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公共卫生的意识与责任心,形成共建文明校园的心愿。(三)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秩序领域:遵守公共秩序是人类最基本的理性行为,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没有秩序,任何校园的公共生活均无法实现,如学生在食堂就餐时不排队、在图书馆大声喧哗等。通过对公共秩序的观察,重视社会公德对社会公共秩序的规范作用。(四)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视域: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是高校教育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校园中出现的长流水、长明灯,图书资料丢失或被开天窗,损坏严重,食堂的饭菜浪费惊人等,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对自己的行为有要求,而且能及时提醒周边的同学一起响应。8三、实践教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