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探求国家出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领土逐渐被列强蚕食,内忧外患空前严重,为此多个阶级都曾有过探求国家出路的愿望。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更进一步的激发了民族觉醒。《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国城乡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加上中国的资本主义以有了初步的发展。加上洋务运动和国内的觉醒民众地址洋商为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称为戊戌变法。然而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一百多日,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戊戌变法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力量太过弱小,面对封建残余难以抗衡。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经济力量薄弱。变法的过程中,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的洋务派就对维新派进行了思想上的抨击,认为此“异端邪说”。变法带来的改变触及到了封建阶级的利益,尽管在维新派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妥协,没有实行开国会等政治主张,还是遭到了守旧官僚激烈的反对。从中还可以看出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很多人还保留则封建士大夫的痕迹,手中没有实权,只能仰仗着同样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很多问题无法做到彻底的改变,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以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除此之外,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妄想依靠英日两国,而英日两国只希望借此进一步扩大在华的势力。维新派没有意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力量的来源,反而畏惧和地方群众。康有为每次上书中都反复提醒光绪帝,提防人民群众反抗的危险,这种思想正是封建君主制度遗留下来的。在面对军事打压的时候,没有人民力量没有实权,维新派只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嗟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局限性使得资产阶级的第一次政变在短短的百天就迅速夭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自上而下的变法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