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戏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2.学会分析戏剧个性化的语言,培养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准确表现社会生活、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能力;3.通过戏剧文学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培养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材简析:本单元为戏剧单元,共节选了3篇不同形式的戏剧剧本。阅读剧本,要把握剧中矛盾冲突,体会剧中人物特点。教学课时:7课时雷雨(节选)教学要点:⒈了解话剧用矛盾冲突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⒉通过诵读,咀嚼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悟戏剧语言的个性。⒊通过课堂讨论、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课时安排:3课时。布置预习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绘制八个人物关系图。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时,我们在何时使用过“戏”的概念?例如:对某件事满意时――有戏(没戏)一些人在他人面前作出虚假表现时――太会作戏了将发生某种一言难尽的矛盾、纠葛,人物关系突转时――有好戏看了发生了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时——太戏剧性了……2其实,生活处处都有戏。我们时常在生活的大舞台上下意识地观看或者是演出一出出的戏。当然,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戏都能成为艺术领域的戏剧。但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戏”来体会一下戏之为戏的特殊品性。戏之为戏的品性——戏剧性或带有戏剧性的事件与行为二、戏剧性的概念理解1.戏剧性存在于人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说、做)。戏的信息主要是借演员演示给观众,演员的行动带给观众事情正在进行的直接、当面的感觉(外部形体动作、内部心理动作相互统一)。2.戏剧性来自人的意志冲突,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一般性的冲突远远不够。关键在于要在人与人之间展开那种不同欲望、不同激情的冲突,在舞台上打一场情感对情感、灵魂对灵魂的战争。这战争改变了剧中人原有的处境、关系与生活秩序,突显了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性格、命运、环境等)3.戏剧性的具体艺术特征:A.集中性。情节相对集中和紧凑。时间上的限制使得戏剧的情节往往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而且这四部分在时间上环环紧扣,在事件内容上紧凑集。B.紧张性。戏剧要快速地完成从某一“平静、舒缓”状态的打破到求得新的“平衡”的一个过程,戏剧的冲突让情节的紧张性快速地引起观众的紧张、期待反应。C.曲折性。戏剧情节的进展中要有一连串前后呼应、环环紧扣、大小不同的转捩点,使矛盾冲突达到量与质的变化,最终实现情节上的突转,让人物发生情绪、性格、命运上的激变。突转的动力要来自于矛盾冲突的合乎逻辑的发展。D.夸张性。为了让观众准确地看清演员的外部动作和内心波澜,演员表演时要赋予表情、动作恰如其分的夸张。三、明确故事情节、人物关系1.故事情节:略2.人物关系A、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3鲁家: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四凤。周家:周朴园、周繁漪、周萍、周冲。B、五种关系(多种关系的交织):①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②夫妻:周朴园——鲁侍萍。周朴园——繁漪。鲁贵——鲁侍萍③血缘:周萍与鲁大海,同父同母兄弟。周萍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周萍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鲁大海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鲁大海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④不正当的性爱关系:周萍——四凤,周萍——繁漪⑤阶级关系:周朴园——鲁大海,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四.明确结构情节1.课文中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戏剧的矛盾冲突。这场戏共有几组矛盾冲突?你认为哪一组属于主要的矛盾冲突?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相认生新恨)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矛盾焦点: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补充:第一幕(周家客厅)鲁贵与四凤的冲突(用恋情要挟四凤)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避而不见)四凤与周冲的冲突(避而不见)蘩漪、周萍与的鲁贵冲突(深夜幽会被发现)四凤与蘩漪的冲突(要求侍萍带四凤离开公馆)蘩漪与周萍的冲突(避而不见)4周朴园与蘩漪、周萍的冲突(家长的权威控制)第二幕(周家客厅)四凤与周萍的冲突(出走)蘩漪与周萍的冲突(因出走而激烈地争吵)蘩漪与侍萍的冲突(辞退四凤)第三幕(鲁贵家)蘩漪与周萍的冲突(锁住窗户)周萍与侍萍的冲突(兄妹恋情被发现)第四幕(周家客厅)矛盾总爆发2.这些矛盾冲突是不是所有的都需要在舞台上完整地呈现?舞台上的时间跨度是多久?显在情节:一天之内发生在周公馆和鲁家小屋里的事情(结构上往往呈现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潜在情节:周鲁两家两代人三十多年的爱恨恩怨戏剧受时空的特殊限制,往往遵循时间、地点、行动完整划一的需求(三一律),将全部剧情集聚在演出所限的时间之内来表现,把人和事情都聚集起来。情节处理上往往从快到高潮的关键情节入手,避免从头说起;同时不是事事都上台演出,而是采用“虚写”,在人物的对话中加以回顾和说明。昨日之戏(隐藏的部分)和今日之戏(台上正经历的部分)互为映照,充满悬念,不断出现情节的逆转,同时保证结构的高度集中统一,从而体现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戏剧性。3.该戏剧中这一系列事件的原初事件是什么?周朴园与侍萍年轻时爱情的变故情节核:情节之“母”,是一系列事件的源头和基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好的戏剧作品往往有一个恰当的情节核,从而铺展开全部剧情。(无集中统一的情节的戏剧除外)《哈姆莱特》的情节核:克劳狄斯杀兄篡位,种下哈姆莱特复仇的种子。五.品味人物语言(模拟表演与探究)1.人物外形特质:性别、年纪、长相、衣着、声音、手势、步态等。(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内心世界:情感、思想、政治、宗教等。在戏剧冲突中,通过自己的戏剧行动表现出来。(戏剧的灵魂)2.语言5剧作家的提示语言(舞台说明):对人物外形、内心的描绘;对某些性格的强调;对时代背景、生活背景的交代;人物表演时的某些提示等。演出表演的语言:对话;独白;旁白。潜在语言(潜台词):戏剧人物有时在讲话时,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话语与深层含义完全不同。这种双层语言往往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而展现作品的主题。3.课文开头的这个提示语言有着怎样的作用?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从而感染了观众,使观众也随之产生了压抑感。同时预示着一场雷雨式的激烈矛盾爆发的到来,与该剧的悲剧剧情紧密配合。4.周朴园寻问鲁侍萍身份的对话中,周朴园前后语气和神态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周朴园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明确:你——你贵姓?(用词文雅,突出自己的贵族风度)(抬起头来)你姓什么?(怀疑对方的真实身份,对下人一副不屑的样子)(忽然起立)你是谁?(怀疑此人是侍萍时无比紧张,但心存侥幸)(徐徐立起)哦,你,你,你,你是——(确定猜测而被吓呆了,恐惧、焦虑而失态了)5.你怎样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明确:曾经爱过温柔美丽的侍萍。在晚年不如意的家庭生活中(妻子不驯服、儿子敬而远之)他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侍萍,借以弥补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但这种怀念是自私而虚伪的。6.面对周朴园的追问,鲁侍萍是怎样的态度?为何有如此的反应?明确:侍萍一直没有揭穿自己的身份,但并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开,反而希望引起周朴园的注意。侍萍带着三十年的积怨,想用自己的出现来拷问这个人的灵魂,来控诉他的罪行;同时,没有想到这里还保留着三十年前的痕迹,有着些许的感动。7.结合周朴园对鲁侍萍前后态度的变化,概括二人在第一场戏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周: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欺辱、忽冷忽热、软硬兼施)鲁:善良、顽强、刚毅8.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中为什么没有顾及父子之情?在第二场中体现了周朴园怎样的人物性格?明确:威胁到了他的切身利益,对鲁大海没有父子之情,只有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卑劣、毒辣、狡猾奸诈、伪善总结:戏剧语言,塑造人物完全靠“个性化”,即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让什么人说。把人物置于他自己的合情合理的行动中,让观众从鞭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罕见其心灵的秘密。6窦娥冤(节选)教学要点:⒉明确元杂剧的相关文化常识。⒉理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⒈元杂剧相关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2.理清本文戏剧情节: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3.赏析“三桩誓愿”A.窦娥临刑前发出了哪三桩誓愿?7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B.每桩誓愿窦娥的希望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第一桩: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性格:不屈服的性格第二桩: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性格:坚强不屈、宁折不弯第三桩:亢旱三年希望:上天能惩治邪恶性格:勇于反抗的坚强性格C.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都能应验,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可能实现: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着力表现了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这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附:悲剧的基本特点: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