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专题三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网络构建在本讲复习过程中,把握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即围绕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个核心,重点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和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区域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表现。由于不同区域农业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性。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构建区域农业区位分析模型,并以我国和世界典型区域为背景,熟练分析区域农业地域的形成和特点名师点拨1.农业区位因素(1)一个概念——区位含义①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两大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和劳动力等。核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主干精讲(3)区分三个因素表述方式①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条件),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②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该因素对该种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③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那么这个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2.农业区位选择(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2)基本思路①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一般根据地区气候和地形特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例如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适于发展种植业;湖泊、水库和沿海海域适于发展渔业;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种植玉米;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地区种植甜菜等。②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1)总体评价法:该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方法技巧(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地域的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核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主干精讲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与评价(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比较如下表:方法技巧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小麦、玉米面向市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谷物、牲畜主要面向市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混合农业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种植园农业(2)对比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规律分析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规律时,应把握好以下两个重要的纬度带:①30°~40°纬度带:此纬度带内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的地区,分布着季风水田农业;降水较少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有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②40°~50°纬度带:此纬度带内降水较多且光热条件较差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欧洲西部和北美五大湖沿岸地区的乳畜业;降水较少且光热条件较充足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1.(2015·海南地理)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A.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C.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解析热量是影响橡胶生长的主导因素,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说明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地北部山地高原阻挡了冷空气南下。A高考题组一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2.(2015·北京文综)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解析甲区域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充足的水源等条件,有利于优质棉花的生产;乙地区为我国新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具备了光照充足、水源丰富的自然条件,也适合棉花种植。答案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3.(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高考题组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解析乙地所在区域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农田地块小,机械化水平低,A项错误;季风水田农业需要的水利工程量大,B项正确;乙地劳动力丰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善于精耕细作,属集约型农业,C项错误;乙地的水稻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D项错误。答案B(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4~5题。4.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解析由图可知,该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因而属于混合农业,D正确。D5.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解析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是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生产,不使用化肥,具有绿色优质的特点,C正确。C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以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和区域图等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农业区位选择及评价。(2)以世界和我国主要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我国“三农”问题及世界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3)结合时政材料,考查我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1.下图是“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的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图”。下列描述符合双季稻种植区特点的是()命题点一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预测题型:选择题]预测演练A.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地形影响C.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D.对双季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解析结合文字和图示信息知,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M界线西段向西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云贵高原影响,气温降低,热量不足,不适于双季稻生长。N界线内位于四川盆地,影响该区域双季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双季稻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对其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答案B命题点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读“印度尼西亚赤道南北橡胶产区落叶期、高产期和雨季的季节分布统计表”,回答2~3题。2.影响印度尼西亚橡胶高产期在赤道南北分布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A.风带、气压带南北移动B.赤道以南陆地面积比赤道以北少C.赤道以北陆地面积比海洋大D.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解析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知,印度尼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橡胶高产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少的月份,这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D3.橡胶主产区向北扩大到22°N,其原因是改造利用了以下哪个要素()A.热量B.水分C.地形D.品种、耕作技术解析在自然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橡胶主产区北扩,是改良了橡胶品种和耕作技术的结果。D图1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图3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命题点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条件和特点[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预测演练1.澳大利亚甘蔗种植、养羊业、养牛业、乳畜业分别分布在()A.甲、乙、丙、丁B.丙、甲、丁、乙C.丁、乙、丙、甲D.乙、丁、甲、丙解析甘蔗需水肥量大,结合图1信息判断甘蔗分布。乳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结合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确定其分布。结合澳大利亚降水分布确定产草量,根据养羊业和养牛业对草料需求确定其分布。C2.澳大利亚小麦区农业生产的制约性因素主要是()A.热量B.水分C.劳动力D.交通解析对比澳大利亚小麦分布区与当地降水量分布知,该地区降水量较少,难以满足小麦生长需要,成为小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B3.有关乙农业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广人稀,生产规模较大B.劳动力充足,机械化水平低C.降水充沛,农产品产量高D.旱涝频发,水利工程量大解析乙农业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人口稀少,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条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