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识字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加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在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这课的识字教学时,把字词的积累和阅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学情分析: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教学重、难点: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字。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2、“戴、蝴、蝶、雀、舞”的书写。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3.词语卡片。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策略:1.采用前测的方法,定位识字、写字教学的重难点。2.采用朗读指导法,通过各种激励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读再现各民族小学生上课时的专注,下课后的那种热闹、欢快的情景,从而体会他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以及对这所学校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设计意图:看图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能够快速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阅读兴趣,快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乐曲《蝴蝶泉边》配乐。三、趣味识字,写字。(一)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继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二)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三)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1)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2)学生写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设计意图: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所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强调生字词的重要地位,这也为继续学习课文扫清了障碍。】【板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