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为“更高质量,更加公平”做点什么杨宗军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加速期,与此同时,基础教育更加备受全社会关注,大家对“发展更加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呼声越来越高,这呼声中饱含着国家领导对基础教育的高屋建瓴,更包含着广大百姓对中国教育的热切期盼。的确,当下的教育现状令人十分担忧。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化教育”,“分数化教育”根生蒂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学校及老师的法宝”,掐尖抢生源,挤压音体美,推行“军事化”学习管理,学校异化为考试“训练营”,学生成为了考试的“特种兵”。如此种种,可谓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学校教育似乎成了“为了分数的教育”和“为了少数人的教育”,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家长唯分数而论,社会为分数而评。现实往往是校长精疲力尽,教师苦不堪言,学生不堪重负,家长怨天尤人。这种现象完全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背离了教育规律,背离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完全没有把“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教育缺乏公平,缺乏生命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教育一开始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埋下了贫困的种子,如此循环往复就会在悄然之间形成由教育不公导致两极分化,进而造成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现实如此残酷,任务如此艰巨,挑战如此严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认清现实,下定决心,和全体同仁一道,革新理念,改进方法,从日常工作入手,去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疾,去打造教育公平的升级版,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顶层设计。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摒弃功利,牢记“教好一个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教育使命,把握以生为本,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原则,将学生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根本上实现“由重视少数人到重视每个人”,由“关注冷冰冰的分数”到“活生生的人”的转变,把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变为现实。为此,从教师层面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一开始就要有静候花开的耐心,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开花的时刻,只是开花的时间有先后,开放的姿态各异罢了。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问起,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鼓励起,坚持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心中装着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同样的鼓励和掌声。绝不偏爱“学优生”,绝不歧视“学困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二扎实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育,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教育,在引领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使他们的音乐天赋,美术特长,体育爱好等得到呵护与培养。三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承认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这个现实,为学生“量身定做”成长规划,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辅导要始终用等待的心态,期待的眼光看待和促进美一个学生的点滴成长和进步,鼓励和引导他们坚定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成长决心,激活他们的成长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尽情的享受学习,成长和成才的快乐。四要特别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获得正常的成长空间。作为老师,我们要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留守儿童宽严适度,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能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人间真情的“绿洲”,从而让他们能快乐地留守,健康地成长,自主地发展,幸福地生活。当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教育历程,更高质量和更加公平也是相对的,需要一批批有教育情怀的教师群体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也完全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一个“绿色教育”的春天不久将会来到。(作者:陕西省汉阴县涧池镇东岳小学校长,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