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农村社区银行的建设研究农村中小企业以及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根据国外实践经验建设农村社区银行,开展农村社区金融服务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农村社区银行就是指经银监会依法批准许可,由我国境内企业法人或者自然人、境外金融机构出资,在农村社区内设立并运营的,主要为当地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需要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社区银行更多地强调对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支持。立足在农村经营的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均属于开展社区银行服务的机构。一、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特点(一)从金融服务均等化方面来看,存在服务覆盖不全不广。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地理区域远离中心城市,人口分布不均匀,农村金融服务网点集中设置于人口密集的市镇与县城地区,存在村组金融服务几乎空白的实际情况。在金融服务空白村的农民很难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而设立银行机构网点成本较大,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现象长期难以得到解决。(二)从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创新来看,存在产品单一,服务模式陈旧等特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区域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无法满足,使得农村民间金融野蛮成长和发展,蕴藏大量潜在的金融风险。同时因为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和僵化,导致农村和农民的富余资金没有很好的投资选择,反而更容易流入民间金融渠道,又进一步导致农村正规金融资金来源不足。同时农业经济具有风险高、区域性和季节性比较明显,导致涉农产业和企业在寻求金融支持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导致无法满足其金融需求,也使得许多金融机构干脆不愿意涉足高风险的涉农产业和企业。(三)从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主体和资金投入来看,存在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体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等问题。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力度不断弱化,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的网点2布置总体处于收缩,导致整体上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立足于农村经营的合作金融机构,因为其整体的规模和资产实力跟区域内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极不相称。导致大型商业银行不断退出农村市场,邮储银行更多地充当了农村资金抽水机的角色,而实力不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于庞大而差异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往往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人员、资金和技术往往缺乏。同时,资金本来不足的农村,也存在严重的资金外流现象。(四)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呈现恶化的迹象。农户和农村社区居民信用意识严重缺失,农村各类主体的信用档案建设严重滞后。信用缺失也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还缺乏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和法律支持,这也是农村金融生态不佳的表现之一。必须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以保证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能够在一个社会风气良好的环境下经营。二、当前农村社区银行发展的典型模式分析(一)新型农村非银行金融机构模式——以“掌政中心”为例尽管农村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属于商业银行范围,但其组织模式和业务模式都很接近社区银行,本文将其列入农村社区银行模式的讨论。宁夏掌政中心主要是由农民集资而成的草根金融机构,其服务对象也全部集中于当地农户和农业产业。掌政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农民资金互助、小额贷款以及农村资金物流信息调剂三者有机结合,为当地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服务,同时集商业性和扶贫性于一体。一方面通过日常运营赚钱商业利润,另一方面面向三农,服务农村的农民和小微企业,为农民提供脱贫和致富的机会,最终消除贫困,改善和提升农民整体福利状况。日常运营中以农民资金互助为基础,为农村社会资本为主导,通过市场化和规范化的运作,以扶贫性金融为手段,将三者结合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减贫框架。但就是这样一种服务于本区域农户的类似社区银行模式的非银行民营金融企业却由于没有解决困扰多年的“身份”问题,除了无法享受到国家“三农”补贴,每年还要上缴数十万税费;此外由于其公司的本质,股东名额的限制导致这种主要由农民小额集资的单位在资金筹集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严谨的内部治理机制和3全面风险监管体系也是农村非银行金融机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这类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仍面临着多重考验,需要国家政策在此方面的支持。(二)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以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是由杭州市区辖内的农民、农村工商户和企业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入股组建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致力于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坚持服务于当地农村的理念早在其几年前就提倡且其积极参与建设的社区银行业务早已形成一定规模,近几年也一直在摸索创新中改进。虽然以杭州联合农商行为例的我国多家农村商业银行在社区银行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但是农商行在农村的营业网点目前在本质上依然多为农商行在农村主要吸收资金的工具,过分看重盈利性。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其本身的政策限制,在致力于服务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方面会有很多防范风险等的条条框框,遏制了这种社区银行的服务覆盖面,目前在我国农村能够从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帮助的仍是少数农户和小微企业,并且大多数贷款用途并非用于本社区从事农业生产或与农业相关度大的行业,对本社区的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是极为有限的。(三)村镇银行模式——以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为例村镇银行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重在为当地农民、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于2007年3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其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其他五家当地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金200万元。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秉持“服务三农,惠民共赢”的宗旨,以“惠民”的温馨品牌特色打动客户,形成了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参股资金互助社,对农村微观金融活动提供引导;与南充商业银行、惠民贷款公司合作,提供三位一体化的融资资源,部分地将城市资源引入农村;“银政合作”,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进行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做到贷款资金的覆盖更全面更针对;推广“企业+协会+农户”的信贷服务模式,即主要通过对龙头企业、专业户以及种养大户的资金支持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还在农业贷款的同时引进农业保险,降低、分担了信贷风险。4三、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银行服务模式的总结评价(一)利用地缘优势,以关系型信贷为主长期以来农村社区银行机构在开展信贷服务的过程中一直依靠勤走访面对面交流背靠背交叉检验的方式核实信息,克服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缺乏正式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不准确的弊端。充分利用地缘、乡缘、血缘等优势,多途径达成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对称。在长期的农村社区银行服务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实用的接地气的农村小微信贷技术。值得系统总结和科学传承。(二)与当地政府有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农村社区银行服务进镇进村的过程中,一般都利用当地政府的力量和乡村意见领袖的力量进行口碑式宣传,让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社区银行服务深入到乡村深入到农户。从金融便民服务性质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外在公益性,一般银行等金融机构都会主动争取当地政府的一定补贴或津贴支持。在社区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尝试建立村银、镇银合作制度,与当地村、乡镇签订规范的合作协议,在中小银行开办独立的结算账户,并绑定帐户用于业务开展。(三)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社区金融服务队伍在开展社区银行服务的实践中,农村社区银行针对农村地区电子化渠道发展相对薄弱的情形,加大了社区金融服务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农村社区金融服务体系,从机制、人员、制度和激励考核上,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社区金融服务队伍。同时也建立完善了一支兼职的驻村驻点金融信息员和联系人队伍,及时获悉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信息,同时也适应农村社区金融服务纵深服务的要求。(四)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物理网点组织形式在农村从事社区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一般均为小型和微型的金融机构。资产和资本实力均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广泛铺设全功能的物理网点成本高昂。因此,在开展农村社区银行服务的过程中,多数金融机构均因地制宜区分情况,铺设不同形式的物理网点。结合物理网点的分层布设,层层推进的方式来下沉服务。铺设网点主要以以一、二级银行支行为主体支撑,同时全面5建设社区便利金融服务体系。采用金融便利店和金融便利服务点的方式来构建分层的物理网点体系。金融便利服务店主要设置在一些人口集中的村镇和农村社区,侧重开展小额存取款、理财产品发售、银行卡办理、缴费等金融便利服务,同时接受信贷咨询和业务受理。金融便利服务点主要设置在其他自然村落和行政村以及人口不是很集中的村镇社区,按照人口分布和集中度、经济发展状况,布设自助式金融服务机具,安排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出纳等相关人员兼任银行便民服务联络员,收集和反馈当地村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信息。银行落实专门的客户经理后续上门跟踪服务。四、大力发展农村社区银行的相关建议(一)开办适合农村特色的个性化便捷服务农村社区银行应当构建和完善产品创新的组织框架、研发的专业团队以及产品创新考核机制等创新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开发并大力宣传一些适合农村居民需要的社区银行特色理财产品,不仅提高了农户闲散资金的利用和收益同时能够为农村社区银行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在贷款环节嵌入必要的保险不但分担了风险而且在提供了保险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社区银行在农民心目中的社会公信力。再次,要紧密结合农村社区银行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特点,来开发产品和进行服务,做到既要有普遍大众型的产品和服务,也要针对具体行业和涉农企业经营周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产品和服务。最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区银行服务的投入,进一步发展网络银行渠道,开展农村地区的手机支付服务,充分发挥电子支付的业务功能,尝试开展手机信贷业务,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和自然村落的物理网点布设力度。另外,一些顺应政府政策方向的政策性农村金融业务对农村社区银行来说也是必要的,这不但是农村金融机构职责所在也是农村社区银行开拓所在地区金融市场的大好机遇。(二)选择明确的农村目标客户群农村社区银行就是要立足本地农村、面向“三农”,致力服务于小微企业以及社区农户。要面对特定的农村社区就必须把特定的服务业务用于特定的行业、机构和人群。确定需要提供融资帮助的农户和小微企业,在接触的客户中留意发展6前景较好或者安全性较高的客户以便于今后业务的继续开展并且在这些客户的基础上与之成为熟人型的“关系客户”,再一次扩展客户群,在这样的目标客户定位上农村社区银行有其独特的社区优势同时在农村地区的生存问题亦能得到解决。另外还要积极进行增量客户的拓展工作,要加强社区银行服务机构与当地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小微企业等客户群体的沟通了解,勤于走访客户,建立与完善社区金融服务信息员和联系人队伍,发挥社区金融信息员和联系人队伍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服务的客户群,真正扎根当地下沉服务。(三)构建完善的分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农村社区银行在网点的布置上应当在农村的发达区域、一般区域以及贫困区域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可以有效防止一些地区分布过于密集进而形成恶性竞争而另一些地区却存在金融盲点缺乏社区金融服务的现象。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实际情况,区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金融服务潜在需求,建设分层次和多渠道的服务网点和机构,达成广泛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从物理网点建设来说,首先要优化物理网点布局,以中心村镇以及所属产业园区和新农村人口集中村为网点建设的重点突破口,物理网点、自助渠道并重,优化网点布局。其次要提升和改善网点服务功能。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模式向重内涵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通过网点分类、功能分区、客户分层、业务分流等策略,更好地适应不同客户需要。最后要注重提升农村网点形象。加强网点形象建设,实现网点“软硬”环境双优。从电子渠道建设来看,一是可以各种自助机具为依托,在人员集聚、交易量大的城郊结合部、城市核心商圈、大型居住社区、产业园区等设立全能型金融便利店;在农村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乡村商场、超市等区域设置简易型金融便利店。对全能型金融便利店,采取人工与自助结合,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