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摘要:利率市场化是国家金融市场化过程的关键,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是利率市场化的重中之重。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这意味着我国历经17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到最后一个步骤——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央行行长周小川也随后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也已经做好了技术和条件上的准备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的放开按照原定设想的计划在推进。关键词:存款利率;利率市场化;美国;互联网金融;改革措施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动力(一)高收益理财产品对现有存款利率管制的冲击(注: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由上图可知,我国近年来的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都是负的。长期以来的存款利率管制格局损害了存款人的利益,存款基准利率的提速跟不上通货膨胀率的增长,负利率导致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存款人储蓄意愿减弱,自然想到要把存款提出,用于寻找其他能提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在这种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兴起及迅速增长。银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具有比较明显的替代效应,商业银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绕过现有的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有助于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二)互联网金融倒逼存款利率市场化2013年,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百赚、现金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以起点低、操作灵活等特点吸引了大众的注意,部分银行的存款正从信贷市场“搬家”到资本市场。这些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起点相比,门槛很低,有的甚至低到1分钱。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得到迅猛发展,起点低、操作方便是重要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拥有接近市场化的高利率。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互联网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最低值全部在4%以上,最高值中,微信理财通甚至达到了7.90%,远远高出2014年上半年的3%的一年期基准利率。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以及伴随着金融脱媒的趋势,冲击着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与商业银行抢夺储户的“存款”,打破了资金价格的垄断,倒逼存款利率市场化。各电商网络理财产品2014年1月1日—7月22日年化收益率最高最低值如下:最大值最小值零钱宝7.37%4.25%小金库6.01%4.60%百赚7.20%4.73%理财通7.90%4.39%现金宝7.14%4.43%(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三)现有利率管制扭曲资源配置,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利率与边际生产率相等,低于均衡边际生产率的企业会因其支付不起利息而退出借贷市场。换言之,由资本使用人之间自由竞争所决定的利率将自动的限制资本于那些报酬高的用途上,而将报酬低的投资予以淘汰,发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作用。利率的这种功能对于资金供给对于经济发展瓶颈的国家尤为重要。但如果政府武断地规定一个低的利率并任意对资本加以分配,完全限制竞争性利率的选择机能,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使一些资本分配到生产率较低的投资项目上,使每一单位投资的净生产率降低,更加重了资本供给缺乏的严重性。现在我国的存款利率管制下,贷款利率名义上已经市场化,但是银行仍然沿袭过去的信贷配给标准倾向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受到明显的融资约束。一部分与政府和银行关系密切的国有企业能够以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利率得到大量的资金,资金成本的扭曲会导致大量无效率投资的存在,造成了产能过剩等问题,扭曲了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国目前最大的主线在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淘汰落后与过剩产能的企业,升级旧产业,培育新产业,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就必须放开利率管制,促进社会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配置。二、存款利率市场化不能马上推进、一步到位的原因(一)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冲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较高的存贷款利差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存款必将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资金成本上升,降低银行的利差。这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生存的需要,在政策扶持、信用度、资产规模上不如国有大银行的中小银行,一方面不得不以比同业更高的存款利率和更低的贷款利率吸引客户,最终导致资不抵债,银行破产。如果没有完善相关的银行退出机制,就贸然放开存款利率,那么银行的破产有可能会传染整个银行业,会给我国的金融业造成巨大破坏。(二)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低下面给出2014年4月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水平(数据来源:中央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官方网站)活期存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基准利率0.352.602.803.003.754.254.75上浮上限10%0.3852.863.083.304.1254.6755.225工商银行0.352.853.053.253.754.254.75农业银行0.352.853.053.253.754.254.75中国银行0.352.853.053.253.754.254.75建设银行0.352.853.053.253.754.254.75交通银行0.352.853.053.253.754.254.75民生银行0.3852.863.083.304.1254.6755.225中信银行0.3852.863.083.304.1254.6754.75浦发银行0.3852.863.083.304.1254.6754.75招商银行0.3852.863.083.303.754.254.75兴业银行0.3852.863.083.303.754.254.75由表可知,国有银行国农工交建的利率全部一致,不同时期的利率上浮幅度相同;民生银行各档次的存款利率都一浮到顶;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利率一致;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利率也相同。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由于商业银行缺乏存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国有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由其总行统一规定,都采取相同的存款利率水平,大多数分支银行不能够根据当地资金供求状况自主定价。中资股份银行的存款利率主要是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由于2012年6月8日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各大中小型银行为争夺存款资源,纷纷存款利率上浮。这说明大多数银行存款利率定价都缺乏科学性、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能力很弱。事实上,我国的银行从未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下做过生意,也就缺乏培养自主定价技术与能力的动力。如果现在马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银行存款和贷款的资金价格,而各大银行缺乏相关的经验、能力,这会造成市场上资金价格制定的混乱。培养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需要一个过程。(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健全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存款利率市场化初期,存款利率走高,利率波动的可能性变大,银行之间竞争加剧,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低,尚未形成一套全面的、有效的管理机制,缺乏对主动管理利率风险的经验和策略,也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为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产生的不良后果,商业银行必须健全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不完善现在我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但却存在一种隐形全额存款保险。也就是说,国家对存款提供100%担保,在商业银行出现问题时,由国家财政支出买其买单,从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业的稳定。这不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也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存贷款利率差缩小,利率风险增大,商业银行可能会出现破产倒闭的现象,这必将危害到存款人的利益。为了有效防止存款利率进一步开放后可能会出现的金融市场动荡,防范挤兑现象的发生,我国应尽快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五)央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缺乏有效性我国的利率机制尚未健全,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基准利率是无风险或风险最低的投资收益率,是一切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和参照系,是人们公认的、普遍接受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利率。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基准利率,市场上一些重要利率承担着我国基准利率的部分功能。作为我国基准利率选择的考察对象,可称之为“准基准利率”。譬如,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再贴现率、国债利率、央票利率、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现在我们常说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从国际上各国基准利率的选择来看,一般选择市场基准性较好、便于中央银行操作、政策传导效果较好的货币市场利率,主要以同业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为主。其中,以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国家有英国(Libor)、美国(FFR)、日本(Tibor)、欧盟(Euribor)等;以回购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国家有德国(1W和2W回购利率)、法国(1W回购利率)、西班牙(10D回购利率)。可以看出,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大都采用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为了与国际接轨,布局人民币国际化,我国的基准利率选择应该重点考察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金融机构资金拆借成本最直接的反映,影响着金融市场上银根的松紧变化,制约着整个利率体系中的其他市场利率。同时,由于同业拆借市场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交易机制效率较高,同业拆借利率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我国虽然于2007年1月4日推出了上海银行同业间拆借利率(Shibor),试图发挥Shibor的基准利率作用,但由于Shibor运行时间尚短,数据不够丰富且代表性不足,其作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还有待考证。(六)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发展密切相关,金融市场不发达,就不可能形成畅通的社会融资渠道,资金的供求不能通过利率变化来进行有效调节,在此条件下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场利率。比如说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割裂现象,各个金融子市场发展不平衡,一些诸如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等金融子市场参与主体较少,金融产品单一,这会导致利率定价的基础不牢固,风险计量不充分。三、美、日、韩三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中的问题(一)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中的问题美国利率市场化历程实际上是“Q条例”从颁布到废止的过程。这里的Q条例指的是美国国会《1933年银行法》中的规定:禁止会员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设定利率最高上限。表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时间表年份措施1970放松对10万美元以上、90天以内的大额存单的利率管制1971马萨诸州开办NOW账户1973放松所有大额存单的利率管制;取消1000万美元以上、期限五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上限;1978准许存款机构开办货币市场存款账户(6个月期,1万美元以上),利率与6个月期的国库券收益率挂钩1979引入小额储户存单,收益率与同期限的美国国库券挂钩,最小期限为4年,然后逐渐减少1980通过了《废纸对存款机构管制及货币控制法》,决定在6年内逐步取消定期存款利率上限1981允许全国所有金融机构开设NOW账户;引入无利率上限的个人退休账户(IRAs);1982准许存款机构开办短期货币市场存款账户(91天期限,7500美元以上),并放松对3.5年和7—31天期限的定期存款的利率管制;通过了《1982年存款机构法》。准许存款机构引入货币市场存款账户(2500美元以上)1983准许存款机构引入超级NOW账户;取消期限超过32天,以及7—31天、2500美元以上的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1986取消可转让支付账户的利率上限;由上表分析可知,美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耗时16年,采用的是一种渐进式的方式,所采用的路径也是先大额后小额、先定期后短期的路径。利率管制放松以后,对美国存款机构影响好的一面的影响是:一方面缓解了资金外流的压力,“金融脱媒”的现象得到缓解,增强了竞争力。利率市场化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强了存款机构吸收存款的能力,扩大了资金来源,银行的支付和信贷供给能力迅速提高。另一方面是银行的中间业务比重上升,净利息收入占比下降。主要是因为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存款机构的资金成本,缩小了利差,迫使银行增加非利息业务的比重,这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综合服务质量。虽然美国围绕Q条例放开所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总体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