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海省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建设,对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特制定《青海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补充和细化,以指导、推动全省交通运输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一、青海省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交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两横三纵三条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西部大通道、贫困县出口公路、通县油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省会到州府、州府到县城的油路化。县际公路、县乡公路及农村公路硬化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05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719公里,较2000年增加1万余公里。西宁至格尔木高速公路、格尔木至柳圆(青海境内格尔木至花海子)高速公路列入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铁路建设成就显著。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已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西宁至格尔木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兰州至西宁铁路提速工程顺利建成,铁路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兰州至西宁增建二线、西宁至格尔木增建二线及格尔木至龙岗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机场建设步伐加快。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西宁机场一期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机场等级提高,运输能力增加,通航里程持续增长。油气管道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输油管道里程达到980公里,输气管道里程达到1851公里。随着全省交通设施规模扩大、综合运输能力的提高,客货运输量逐年增加,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5年全省全社会货运量7153万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1%;货运周转量156.24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0.3%;客运量4920万人次,年均增长6.4%;客运周转量47.24亿人次公里,年均增长8.6%。“十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目前仍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特别是农村牧区公路总量严重不足。青海省国土面积大、人口少,人均交通设施总量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按国土面积计算,铁路运输线密度仅为15.24公里/万平方公里,公路运输线路密度仅为338.57公里/万平方公里,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牧区公路总量严重不足,县乡公路通畅性差,乡到村公路多为等外路,相当一部分村至今不通公路,许多州、县之间单线进出,缺少迂回和平行通道,严重影响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交通网络布局与产业布局不相适应。柴达木地区公路通达度不够、国铁主干线运输能力不足,不能适应该地区快速发展的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煤炭工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青南地区铁路、民航仍是空白,公路通畅性差,不能满足该地区发展畜牧业、旅游业和人民群众出行便捷的需求。东部地区铁路“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公路技术等级低,各类园区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亟待改善。(三)对外联系通道不畅。目前青海除了以兰青铁路、西兰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通往甘肃的东部通道外,其他对外连接均是等级较低的国道和省道,尚未形成与周边省区四通八达的通道体系,尤其是缺乏通向西南地区的便捷通道,制约了青海对外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二、“十一五”全省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十一五”我省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铁路、公路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民航、管道、水运的作用,构筑能力充分、衔接协调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立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效、畅通的货物运输系统和满足不同客运需求层次的安全、便捷、舒适的旅客运输系统,为实现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交通保障。全省交通网络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各层次交通网络功能,适度超前建设,合理确定项目建设的顺序,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组织实施。──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要从我省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统筹考虑社会效益,考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需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交通网络建设与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原则。适应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着力加强西宁、格尔木两个中心城市和东部、柴达木盆地两个工业经济核心区、黄河上游水电工业带、西宁北川工业带和湟水流域工业带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适应。──坚持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从我省的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出发,确定发展目标、重点和技术政策,充分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交通网络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坚持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要避免重建轻养、重建轻管的现象,在加快建设的同时,重视养护和管理工作。三、青海省交通发展总体布局与“十一五”建设重点(一)总体布局“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省交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建成以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和西宁—格尔木航空线路为主轴,以西宁、格尔木为枢纽,由“四横四纵”主骨架公路及干线、次干线公路,干支线铁路,由省会西宁机场和几个支线机场组成的呈放射状、立体型的综合交通运输网。铁路网布局。以西宁、格尔木为中心,形成东接陇海铁路、北接兰新铁路、西连南疆铁路、南通拉萨的主骨架铁路网。适应资源开发需要,新建哈尔盖至木里、锡铁山至一里坪、茶卡至都兰等地方铁路,改扩建双寨至甘河、海晏县城至西海镇、西宁至大通、察汗诺至茶卡等支线铁路。公路网布局。在现有“二横三纵三条路”主骨架网基础上,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连接周边、出省通畅的以“四横四纵”为主骨架的公路网。机场网络布局。以西宁、格尔木机场为基础,逐步建设玉树三江源、土沟、大武、德令哈等支线机场,形成省内支线机场网络。水运航线布局。适应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完善现有水运设施,开辟贵德至李家峡水运航线,建设通往青海湖沙岛、二郎剑等景区的新航线。能源管道网路布局。形成以格拉输油管线、涩宁兰输气管线为主干,与省内主要城镇油、气输配管网相连的能源管道网。(二)“十一五”建设重点及目标铁路。加快建设干线铁路,积极发展地方铁路,提高运输能力,着力缓解“瓶颈”制约。建成青藏铁路格拉段及兰青铁路、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二线工程。建设哈尔盖至柴达尔至木里地方铁路。加强既有支线铁路的扩能改造,提高运输能力,完善路网结构。五年新建铁路1500公里(包括增建二线铁路),其中地方铁路144公里。积极做好格尔木至库尔勒、格尔木至龙岗等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公路。按照东部成网、西部便捷、青南通达的目标,抓好国、省道干线路、资源开发路、旅游路和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改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十一五”期间建成“三横四纵”七条路(“三横”:马场垣至唐古拉山公路、大力加山至茫崖公路、下红科至老茫崖公路,“四纵”:扁都口至多普玛公路、二指哈拉山至赛尔龙公路、小沙河至久治公路、当金山至安巴拉山口公路),东部地区形成以西宁市为中心的呈辐射状及环形状的高等级公路骨架网,西部地区形成以格尔木市为中心通往西藏、甘肃、新疆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公路骨架网,青南地区形成适应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求的公路网。重点建设倒淌河至茶卡、花海子至察尔汗、德令哈至大柴旦、绿草山至黄瓜梁、格尔木至老茫崖等国家干线公路,提高柴达木盆地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解决重点资源开发区公路交通通畅问题。改建倒淌河至姜路岭、清水河至结古、贵德至大武公路,全面提升省会至各州州府的公路等级,进一步改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区和旅游景区的交通状况。同时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普及率和硬化路面的比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持。五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7000公里。到2010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500公里,实现距省会50公里以内的县城通高等级公路,距省会300公里以内的县城通二级公路,省会至各州州府通二级以上公路,州府至县城通三级公路,乡乡通等级公路,村村通公路,其中90%的乡镇通油路,4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民航。完善现有机场运输设施,增辟新航线,增加通往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班密度,充分发挥运输能力。开工建设西宁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通西宁机场航空口岸。建成三江源(玉树)机场,做好花土沟机场、大武机场的前期工作。水运。适应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完善现有水运设施,开辟贵德至李家峡、公伯峡水运航线,建设通往青海湖沙岛、二郎剑等景区的新航线。四、政策措施(一)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为交通网络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做好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和衔接工作,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在铁路建设方面,争取国家对我省的干线铁路建设项目实行全额投资,地方铁路建设项目采取合资建设的方式给予支持。公路建设方面,争取国家提高对我省的国家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项目的投资比重,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给予更多补助。机场建设方面,力争主要由国家投资。加大地方各级财政对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绝大多数为公益项目,投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因此,省、州、县各级政府要尽可能多拿一些资金用于交通建设,特别是在征地、拆迁等方面要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我省交通建设。认真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筛选出一批效益较好的项目,通过合作制、股份制、BOT、TOT以及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和经营交通项目。(二)加快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为交通网络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改革现有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运输管理中不适应现代化运输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组建地方铁路公司,作为地方铁路建设的主体,负责地方铁路的资金筹措、项目管理和运营工作。根据我省地方铁路起步晚、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的实际,对前期建成的地方铁路,可采取委托国铁运营或与国铁合作运营等方式进行经营,以加快地方铁路的建设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革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坚持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把修建与养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养护”的原则,把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各级政府交通行业管理之中,分离管理机构和养护队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专业化、市场化,建立高效率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效率和水平。“十一五”前期先在东部地区进行改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开。(三)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点。为了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政府必须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以最充分地利用各种交通资源、最好地满足各类交通需求。省政府综合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和协调职能,及时协调部门间、地区间的利益关系,坚决克服部门利益造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在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应本着统一协调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铁路在加强干线铁路建设的同时,要加快专用铁路、支线铁路建设;公路在增加主干线高等级公路的比重的同时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民航要强化区域枢纽港的地位,适时发展支线机场。在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运输方式的建设时序,使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生产的协调与调度,积极发展各种运输方式联运,推进运输网络一体化,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转换效率和利用效率。要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业与商贸流通业、仓储业的融合,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