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姓名:黄子钊学号:L01314005专业:13级行政管理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城镇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改革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形成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等。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分析城镇化主要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及城市经济和社会水平也在持续上升。然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宁沪杭、京津唐等大城市群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集聚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劳动力与高新技术,使沿海许多城市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生活水平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2、规划体系不够健全,发展不和谐。(1)城乡分割严重,二元结构明显。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分割严重,贫富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因此,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分割化的现象成为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同时,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而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另外,土地制度的弊端也为城镇化的推进带来了障碍,土地产权不明晰、流转制度不规范制约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自由流动,而且农民依靠土地所带来的收入相当低,农民物质基础薄弱,很多农民处于亦农亦工的状态,辗转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快速转变。(2)基础功能设施不够完善。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需要配套的完善的基础功能设施作支撑,而我市当前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是有待完善和提高的,比如生活垃圾的无害处理、用水普及、人均绿地面积等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另外,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也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例如农村基础教育不管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在师资配备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很难满足城镇化对优质教育和优质人才的需求,成为制约城镇化水平的羁绊。虽然近几年乡村学校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基本教学条件仍需改善(3)城镇体系不健全,功能不佳。缺乏统一完善的布局和规划,有些地区在城镇建设时片面追求“高、大、新、全”,规划脱离实际,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增加了保护土地的压力。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开发规划不完整、不全面,规划设计、城镇布局不尽合,工业区、生活区、行政区、商业区等设置不尽合理,给烟尘、噪声防治造成困难,由于建设埘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恢复的措施等不明确,对将要采用的环保设施如新能源的推广应用没有进行考虑等,最终导致“新城区、旧面貌”的问题。(4)城市运行欠佳,城市特色不强。城市管理有待改善。在城市供水、燃气、地铁、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面,在就业机会的创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在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方面,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城市安全的规划和建设、社区建设、扶持弱势群体、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离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差距,其管理和运行效率都需要进一步改善。城市特色风貌缺失,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一方面,城市建设风格雷同,千城一面。另一方面,城镇建设量大面广,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一些城镇在建设中不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出现了不少建设性破坏现象,致使城市传统消失。3、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问题严重在加快城镇化步伐的同时,工业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理念也带入了城镇化建设中,使得很多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一方面,有些地区片面地把城镇化理解为城镇建设,滥用土地建设一大批形象工程,同时城乡规划不合理,农民良田被强占并用于城镇建设,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环保意识的缺乏,人们随意排污,生活垃圾、生产废水随处可见,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同时由于缺乏对环境的管理和监督,污染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二、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对策1、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摒弃片面强调发展城市的传统做泫,而应从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角度谋划我目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城乡产业化,增强城镇建设的经济基础一方面,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科技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深化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开拓农业生产的新市场,以农业经济为核心,辐射出其他具有市场价值的产业,将农业经济与乡镇企业发展相衔接,选择地区主导产业,组建地区企业集团,强化产业带动功能,给城镇经济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2、立足实际,规划建设,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从长远着眼,立足实际制定好城镇发展的规划,科学地处理和协调好城镇的各种功能,解决好城镇化进程出现的各种矛盾,确保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科学谋划城镇发展的功能布局、市政建设、城镇管理等方面,切实把城镇建设的相关要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统筹考虑进去。同时,还要按照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抓好各乡镇建设的规划编制。3、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推进农村城镇化中加大环境治理和环保力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开发本区域土地后备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控制污染企业的规模和布局,减少废物排放,采用低能耗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能耗效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同时要注意保护好文物古迹以及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与自然景观,使小城镇发展成为自然、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社会体系。新型城镇化需要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积极宣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绿色生态的理念根植到城镇化建设中,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行为,走生态城镇化建设之路。4、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与城镇承载能力不强的矛盾。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的城镇化过于追求城镇人口数量,是低水平的城镇化。据调查,城镇化背后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农村人口不能同等享受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福利体系。所以,现阶段,政府应采取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面向所有农村人口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同时,给予失去土地且暂时无法自力更生的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避免他们沦为城市贫民。另外,积极组织农民工就业,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农民工能真正地在城市立足。总之,政府应重视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使城乡都能享受到均等的社会福利,使农民能够真正“市民化”。三、结语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s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是一种低水平的、形式化的城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城镇化水平,但是相信政府会很好做到的,会使城镇化得到又好又快地发展。参考文献:[1]宋晓丹城市化背景下我国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完善[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2]李铁.城镇化管理的重点是户籍制度的改革[EB/OL].城市中国网,2011-11-14.[3]杨澜.付少平.蒋舟文法国城市化历程对当今中国城市化的启示[期刊论文]-法国研究2008(4)[4]蒋文生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6)[5]刘恒.论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11,(4).陈甬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前线,2009,(5).[6]王菊仙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