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差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本文就相关问题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希望对当下的贫富差距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词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公平竞争社会保障1目前我国收入差距的问题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个人收入差距基本表现为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世界银行测算,1978年我国的人均收入基尼系数为0.33,其中在农村内部为0.16,城镇内部为0.212,这表明当时我国城镇居民内部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很小,80年代以后,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开始拉大,收入差距的变动呈现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左右,而事实上的收入差距水平仍可能高于这一数字,国为由于存在地下经济及不可统计的收入,所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往往被高估,而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往往被低估。中国2009年的基尼系数高达0.47,1.1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扩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然而,调查人员认为,这个数字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城乡之间实际收人的差距。报告指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实物补贴,比如城镇居民很多享受公费医疗,而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财政补贴,而农村学校得到的补贴非常少,农民还要集资办学。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这些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估计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4倍、5倍,甚至是6倍。目前我国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收入分配相当不均。但是从城乡分别来看,城市的基尼系数为0.34,农村的基尼系数为0.37,也就是说,城乡作为两个部分各自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把城乡综合到一起就达到了0.46,这说明主要是城乡差距造成了基尼系数的扩大。城镇及农村内部差距不断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5年城市居民中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超过8倍,有六成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而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在城镇内部,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总额的比重将接近50%。在农村内部,农民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之中。截至2003年,按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五等份分组,高低收入组收入比为7.3:1,同年的基尼系数也扩大到0.37。1.2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杨宜勇、顾严等著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十一五”期间的对策》显示,截至2003年底,东、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关系为1.52:1:0.68。即一个东部农民的纯收入就相当于2.24个西部农民的纯收入。而同期,东、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上升到1.47:1:1.01。举例说,比如,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的公务员,在广东工作的起码比青海工作的收入高两倍。针对这种地区间差距的扩大,有人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即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放到全球来认识,按实际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美元值,可划分为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深圳。1999年,上海和北京人均GDP分别为15516美元和9996美元,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8320美元),上海和北京两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2%。第二世界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中上等收入地区,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等沿海省份人均GDP均高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3960美元),六省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8%。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区,包括沿海地区的河北、东北、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均GDP均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口占总人口的26%。第四世界包括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低收入地区。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790美元),人口约6.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0%。1.3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2005国家统计年鉴显示:职工平均工资排名前五位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而职工平均工资排名第一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排名最后的农、林、牧、渔业的比值高达4.6:1。据报道,2005年度利润最高的十二家中央企业主要来自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运输和电力系统,即传统的煤、电、油、运行业。中石油集团2005年度将675.8亿元用于了人工成本,同比增长22.2%。这一数字比中部大省河南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还要多(同年度河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7.5亿元)。以中石油职工114.01万人(2004年度数据)计,人工成本人均5.92万元/年。不过,这在中国移动集团那里只能甘拜下风,中国移动n.2万人花掉了136.7亿元的人工成本,人均12.36万(此处职工人数仍然用的是2004年度的数据)。“十二豪门”人均人工成本,中位值在6万一7万元之间。而该年度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东部省份是2.24万元,中部地区1.5万元不到。“十二豪门”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一4倍。1.4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产生的影响首先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内需不足,阻碍经济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使广大中低收入者感到贫困感和危机感加深,变得消费信心不足,致使消费的预期不良,进而使消费倾向更加降低。从我国近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的确如此,1995年边际消费倾向为0.845,1996年、1997年分别下降到0.733、0.576,时致今日仍没有回升的趋向。消费倾向下降会最终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制约经济的持续增长。其次,在民众中滋生了不公平感,影响社会稳定。现在民间弥漫着三仇的心理:一是仇富,穷人看到富人就来气,“红眼病”的越来越多。二是仇官,认为官没有好人,都是腐败分子,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三是仇警,恨警察,认为警察最坏。贵州瓮安的动乱就是认为警察在处理一个女性的死因不公平,纠集几千人,烧了公安局,砸了县政府。这是一个导火索。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很有针对性。要预防群体事件的发生,要求各级政府要做出预案,应急提前反应。所以现在看来我们应该增强忧患意识,从预防社会危机的这样一个战略高度确保社会稳定。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社会失范现象严重。其三、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社会失范现象严重。“失范”成为转型中国社会的一种突出社会现象。如做官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医的动手术要“红包”,为师的向学生乱收费等各种各样道德失范日益突出,导致职业道德沦丧和行业风气败坏;市场上商业欺诈不绝于耳、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偷税漏税变本加厉、证券市场违规操作等社会失范现象愈演愈烈,走私贩私与日俱增,更加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其四、收入差距过大会威胁国家政权的稳固和国家统一。收入差距过大会威胁到政权的稳固,甚至有导致国家分裂的可能。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经验也说明,没有一种政权可以在经济严重不平等的条件下维持政治稳定。2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因分析2.1城乡居民的政策、机遇存在差异。第一、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比较少,决定了不能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从而制约生产力水平提高。第二,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相对不足,而农民缺乏科学研究能力,造成生产力水平提高缓慢。第三,在转移支付方面,长期以来虽然国家每年都对农村进行一定补贴,但城市和农村之间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住房、取暖、医疗、保健、通信和交通等。而且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又面临新的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不仅不能缩小,反而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2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及其局限性。市场经济虽然带来了效率大幅度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但我国市场经济非常不完善。第一,市场经济中企业投资初期主要是投入增加内需,经济表现良好,投资后期则主要是积累和产出,导致需求下降,利润上升,使贫富差距加大。第二,市场行为中,有许多生产、销售、消费都是对整个社会有着复杂影响的行为,不仅仅是生产、交易、参与者的事情,也关系到国家、社会、他人的利益。比如,环境污染。在改革和体制变迁过程中,第三,由于国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在体制转轨中出现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再加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发生了许多无序的问题,集中到寻租和设租行为、内部人控制、垄断、腐败等方面,成为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第四,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市场化程度有差异,形成相应的收入差距也是必然的。2.3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劣、交通、人口素质、基础设施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我国各个区域经济的自然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历史的因素、人口素质及原有的经济发展基础差别大,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导致收入差距过大。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特征非常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以及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如:“剪刀差”、“户籍制度”等的实施,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外,国国土面积较大,由于各地区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等差别很大,造成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这是导致国个人收入分配呈现出地区差别的直接原因。2.4教育机会不均,人力资源分配不平衡。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一项重要因素。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国目前教育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由于本身收入水平不高,因此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不多,而教育投资的不足又会进一步加剧城乡之间以及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另外,近年来,下岗工人越来越多,特别是许多毕业的大学生也加入到失业队伍中,给就业问题增添了许多压力。这正是我国人才没有得到合理、充分运用的表现。我国并不是缺乏人才,而是人才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人才过剩以至于很多高素质的人才被浪费,有的地方则是人才少得可怜,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而且,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失业人员无法享有社会带来的生活收入,这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2.5机制缺失和社会保障不健全。“十六大”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但如何衡量贡献并没有确定的方法,使得一些私有企业在分配上有很大的变化余地。由于国所进行的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的全面改革,一些制度的缺位不可避免。目前,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新旧体制并存、体制缺位、体制错位、体制虚设、法律政策缺位、法律政策本身的规制力度不够、政策规定有不周延的空隙、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力或受到干扰等。正是这些体制和政策的缺陷为寻租活动设置了大量租金。应当说在体制转轨期间制度缺陷的存在是很难避免的,因而在国近期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大量滋生是有其制度根源的。加上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非法收入与财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