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福利问题探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教育福利问题探究——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14334028江岚青1我国教育福利问题探究——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14级社会学班14334028江岚青早在尧帝时期,就有关于仁政的论述:“吾存心于先古,加志于穷民,痛万民之惟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饥,曰我饥之也;一民或寒,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我陷之也”。这是我国最早的有关仁政政策的表达,也可以算是福利政策的思想溯源之一。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设置,其根本目的是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维持其起码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教育福利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看,是指以免费或低费方式向国民提供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义务教育、教育救助、国家奖助学金、免费师范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或地方政府设立的面向社会提供免费或低费教育的各种教育机构等等。而从狭义上看,教育福利不是为全体公民提供,而是针对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属于广义的一部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教育的公平问题日益凸显。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为了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福祉、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完善教育福利政策刻不容缓。本文也将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出发,探究我国的教育福利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一、我国现阶段教育福利状况、问题与影响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重视教育教化的国度,孔夫子“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流传至今,一代又一代学者、老师、教育部门等一直都在为中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受教群体的平民化普遍化不断努力着。自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出台了多部法律,从多个角度来保障国民受教育的权利,尤其强调保护女性、残疾儿童、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利。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政府认识到公共服务对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大意义,“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关注民生”等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并引领政府职能转变的努力方向。随着政府角色转型我国教育福利问题探究——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14334028江岚青2趋势的日益显著、迅捷,教育福利政策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和演变趋势更加清晰,教育福利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现有的教育福利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义务教育制度。2008年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成为我国教育福利发展的重大里程碑。2、教育救助制度。教育救助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同时兼顾高中和大中专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家庭成员而设立的一项救助制度。3、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大约每学年投入100余亿元,用于建立包含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在内的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这三项资金提高了资助的强度,扩大了资助的覆盖面,在资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的同时,又能鼓励大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4、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这是一种在全国高校推行的,为了保证教育机会均等、帮助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政策性贷款。5、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但需在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以上的教育福利政策都在推动着教育制度的公平发展与不断完善,但我国现存制度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总体上看,虽然近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甚至超越了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教育福利的发展却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在一些方面还不及某些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具体来看,在义务教育年限不延长的前提下,我国免费教育的年限相较于其他国家较短;我国高等教育的福利性也偏低,其他大部分国家采取了低费或者由政府为家庭提供的高等教育津贴的形式减轻了家庭在这一阶段的经济负担;同时,我国教育福利提供形式和内容略显呆板,缺乏灵活性。我国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而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存在较大差距,根据2010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这一差距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同时,城乡的师资结构也很不均衡,城镇学校相较于农村学校在教师资质上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城镇学校拥有更高的工资更好的资源,能够轻易地吸引拥有较高资历的老师;城乡办学的硬件条件也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教育福利问题探究——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14334028江岚青3城镇学校资金更加充裕,硬件设施远远好过农村。而在不同区域间,教育资源分配的差距也十分显著,资源更多分配在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许多中西部地区仅能在全国平均线徘徊甚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高等教育为例,仅北上广地区就拥有39所“211”高校,而较为偏远的云南、贵州等省份却各只拥有一所“211”高校。在不同学校之间,“重点学校”被无数光环笼罩被各种部门“关照”,基建、贷款、招生等不同方面都受到重视,这也使得学校的分化日益严重。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市场化在逐渐渗入(甚至是“入侵”)教育领域。由于缺乏完善的政策约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几乎各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存在着乱收费的现象,教育被公众视为是“暴利行业”;而另一方面,补课教育机构丛生,竞争激烈,且收费昂贵,为了子女取得更好的成绩,父母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综上种种,长此以往,势必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一是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了子女教育甚至可能出现“返贫”的现象,从现在几十平米的学区房上百万还遭疯抢就可以看出;二是扩大阶层间差距。甚至出现阶层固化,教育作为阶层向上流通的重要渠道,一旦闭塞,那么“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个世界还是“二代”们的;第三,制约教育竞争力的提高。“科教兴国”,教育竞争力弱,那么综合国力也定会受到影响。二、从公平和效率视角探究作为一种社会管理的手段,“公平”一直都被视为衡量社会差距、判断一个社会是否“理想”的标志之一。古今中外的人们都非常重视公平,这也很多人穷其一生的追求。例如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思想,它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也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我国历代农民起义的动因。公平理论也称平衡理论或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成员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知道行为的过程。人们更多需要的不是平均主义,而是相对公平,我国教育福利问题探究——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14334028江岚青4让他们拥有公平保障下的安全感以及激励斗志的积极性。提起公平,就必谈效率。而作为效率理论的最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他认为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将“经济人”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由竞争,而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通过市场这双“无形的手”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从而提高效率,使社会效率和个人利益都得到最大的满足。用高中政治的观点阐述,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两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如果把教育资源简单地比作一个蛋糕,那么效率就是这个蛋糕能有多大,而公平就是每个成员能分到多大的蛋糕。但是现实中教育资源的公平与效率应用,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科尔曼认为,教育公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体现在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这个四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在这四个方面都是很不公平的,更不用谈及“均等”。首先,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是不平等的。在教育起点上,教育福利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许多孩子在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败给了“学区房”这种荒唐的房地产衍生品。采取按照户口所在区域划分孩子就读小学的制度,看起来似乎是很“公平”的,住在这里就可以上这里的学校,方便快捷,简单直接。可是深入思考,这何尝不是一种为了能够高效分配教育资源而忽略了真正公平性的“一刀切”的做法,富裕的家庭自然可以花重金购买重点学校的学区房,将孩子顺理成章地送入重点学校,相比之下,较为困窘的家庭只能顺其自然就近入学,即使他们孩子成绩优异能力突出可以考进更好的小学。在入学机会特别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社会不同阶层的群体存在明显差别。学生能否进入好学校,除了自身能力的竞争外,还要看家长的社会关系和经济能力,跟优势群体相比,弱势群体往往缺少选择机会,容易造成家庭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的代际传递。教育本应该是缩小社会层级差距的有效工具,但是在经历了最初不公平的资源获得后,教育过程非但不能弥补差距还加大了这种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就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性更加突出。现行的体制以培养“资优生”为傲,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应该让优秀的人更加优秀,而培养“资优生”最高效的方式就是把大量的“尖子生”们聚集在一起并动用最佳的资源进行培育,于是“重点中学”一本上线率百分之九十五而某些三流中学一本上线率却是百分之九点五。在一些我国教育福利问题探究——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14334028江岚青5人成为天之骄子的同时,也有一些人被高效率的制度遗忘。或许会有人辩解,学习靠的是自身,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资源分配出现的极大倾斜,而教育福利的覆盖范围又不足以弥补这个差距,这让“龙凤”与“蛇鼠”们从此天各一方。除此之外,市场化原则在全面渗入社会的方面方面,教育领域也“不得幸免”。当教育是一种事业时,人们的追求是更高的教育质量,更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而当人们互动来往依循经济原则,成为“经济人”,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时,教育于是变成一个产业,效益成为新的诉求,这也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拥有更多社会关系和更强经济能力的群体拥有更多获得资源的可能性。可以说,现行体制是更加注重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的。虽然在短时间内,高效率会让教育领域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但长此以往,当满足、激励、保障的机制缺失,不公平必将拖垮高效率。因此,教育福利制度尤为重要。三、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启示及政策建议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经历了基本确立、重要发展和深入确立三个主要阶段。从最初,英国政府开始重视教育事业,从财政上对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开办的学校给予补助,逐渐建立起沿着社会阶级划分而发展起来的“双轨制”到后来政府颁布法律,规定为公民提供包括中等教育在内的免费教育服务不再是慷慨与恩赐,而是法定的职责,公民接受政府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一种法定的权利。后来,采取“教育优先区”模式,打破因社会经济障碍而陷于贫困的儿童无法摆脱困境的恶性循环,以求学业成功机会均等。“教育优先区”规划试图超越教育入学机会平等的形式正义,以弱势补偿的方式力图实现学业成功机会平等的实质正义,使英国教育福利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之后,又提出提出以“全纳教育”促进“全纳社会”发展的理念,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以提供更多有效的学习机会,将教育福利的目标定为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国家的竞争能力这三项新举措,同时兼顾了公平型教育福利政策与发展型教育福利政策。英国教育福利制度是一个公平和效率并重的具有参考价值的示例,能给我国带来了许多启示。首先,健全教育福利体系,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在我国已有的教育福利体系基础上,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实现教育公平,政府应把填补教育福利的空白之处提我国教育福利问题探究——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14334028江岚青6上议事日程。同时,在制定和执行教育福利制度的过程中,应对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以引导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正如“木桶理论”所论及的,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虽然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提高看起来时间“高投入、低汇报”的低效率之行,但只有当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发展起来,整个教育领域才能高效运作。同时,应将教育福利制度变成一种法律职责,确保它的实施开展。其次,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将节余资金投入教育福利。并且继续深度普及义务教育,加大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的资助力度和资助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