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概况焦清超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不仅是对传统出版物简单的数字化,而且诞生了许多新的出版形式和优秀的网络原创作品。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出版已经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为数字出版物不仅包括人们日常消费的CD、VCD、DVD,也包括传统书、报、刊的电子版,还包括网上的原创作品、电子书和网络游戏等等。数字出版物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阅读、也可下载到计算机或相关设备进行线下阅读。阅读设备也是多种多样的,电脑、手机、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掌上电脑甚至多功能的数字播放器等等,都可以阅读或欣赏数字出版物。可以说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业的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扩展,不仅大大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也改变了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并代表了21世纪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现状——起步较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出版产业开始浮出水面,而其真正的发展还只是近年来的事。按照业界公认的说法,数字出版从其发端到目前为止,也就7年左右的时间。然而,这短暂的7年时间却不寻常,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不仅发展很快,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电子书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近年来,我国电子书增长神速、成绩喜人,不论在出版品种,还是数量上都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截至2005年4月份,我国电子书出版总量已达14.8万种,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电子书销售总册数也达到805万册。ebook与纸质图书的同步出版,已经被众多出版社所采用。2004年,电子书出版收益超过30万的出版社有26家,超过50万的有15家,超过100万的有5家。到目前为止,全国约有100家出版社开始同步出版电子书等。二是图书馆普遍使用电子书。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家,55%的省级图书馆开始使用ebook。而在加入全国“211工程”的大学中,81%的图书馆也实现了ebook服务。与此同时,中国ebook开始迈向世界,美国、德国、爱尔兰等国家对中国数字图书馆的需求强烈。另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经实现对我国6600多种专业期刊的同步电子出版,占到了我国正式期刊的75%。三是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我国网络游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这一块的发展却十分迅速,近年来开发出了不少优秀的产品,比如像《传奇世界》、《剑侠情缘》、《大话西游》的国产游戏作品,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喜爱。另根据易观国际的调查数据,2004年中国网游市场规模高达36亿元人民币,同比2003年增长了一倍以上。此外,我国还有近2000万的网络游戏玩家,使我国已经迅速成为网络游戏的大国。由此可见,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成为出版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被业界公认为出版行业的“朝阳产业”。问题——五大瓶颈制约发展由于数字出版在我国起步较晚,受重视程度比较低,就目前的数字出版现状而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与传统出版业结合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有人将其称为数字出版产业的“五大瓶颈”。因为这些困难与问题的客观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我国数字出版的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发展不平衡。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互联网普及应用的水平较高,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比较落后,难以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活动。如此落后的客观现实条件,制约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就再所难免。二是数字出版容易侵权,版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互联网上的著作权问题如果不很好地解决,就不利于传统出版资源在互联网上加工、整合和利用,互联网上原创作品的著作权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网上侵权案件还是时有发生。如何合法合理的平衡著作权人、数字出版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目前我们还缺乏有效的可操作的模式。三是在网络游戏当中,引进的网络游戏占了大多数,而拥有自主版权的游戏很少。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产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比较低,所占市场份额尚不足10%。因此,这种“一头沉”的格局显出我国游戏产业的乏力。四是不少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重视不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他们拥有大量的数字出版资源,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开发。即使个别传统出版单位初涉数字出版产业,也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投入不够,因而传统出版单位在这方面依然难以有所作为。五是数字出版产业高科技人才缺乏。以网络游戏为例,目前我国网络游戏行业从业人员仅有6000余人,包括美编在内的专业网络游戏技术人员则不到3000人,而在未来的几年内,国内游戏产业人才的需求约在60万人。高科技人才的缺乏,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前景——需求旺盛空间巨大尽管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良性发展,但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前景形式喜人,十分乐观,数字出版业作为未来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许多企业投入数字出版产业,这就为数字出版产业尽快加快整合步伐,相关产业联合发力,共同打造中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提供了可能。这主要是因为:从生产机构来看,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数字出版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喜爱,不仅有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开始认识到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开始开发相关的数字出版产品,还有不少从事高科技的IT技术企业以及电信运营商加入到了数字出版产业的阵营中来,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后劲。到目前为止,我国现在每年大约问世5000多种数字出版产品,其中网络文学、学术著作和网络游戏在数字出版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为此,有专家预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从消费群体来看,作为数字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到2005年4月,我国网民数量首次突破1亿大关,2005年年底将持续稳定增长,达到历史性的1.2亿人次。也就是说我国将有近1/10的人口在上网,这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消费群体。而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了3.54亿户。据赛迪数据2005年1-5月所作的调查,2005年中国手机用户的彩信和彩铃使用率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4和6.1个百分点,达到11.7%和10.8%。手机游戏的使用率也由2004年的6.1%提高到2005年的8.7%。在这诸多业务中,传统的短信业务使用率仍然排在各项增值业务之首,达到了29.1%。此外,从阅读终端来看,从掌上电脑、MP3播放器、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下载图书、音乐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由此可见,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正在不断得以改善,数字产品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旺盛的良好态势。政策——政府重视全面扶持正因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因此中国数字出版行业的生存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走向,已经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令人欣喜和关注的是,在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一些针对我国数字出版业的扶持政策和监督管理办法相继出台。首先,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关切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态势,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的举办就是在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下举办的。而举办这样的博览会旨在推动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新闻出版行业与信息产业与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技术水平,加快实现新闻出版行业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反盗版措施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传统出版向网络出版、电子阅读器、网络游戏、按需印刷等新兴科技出版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出版及网络传播的技术水平。其次,规划具体明确。一是我国已经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纳入到整个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以及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中来,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将数字出版产业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这在我国来说还属于首次,可见政府对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的重视程度;二是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数字出版工程,这些工程的推进将成为我国数字出版的标志性工程,进一步带动国家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三是“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计划到2008年出版100种大型优秀民族网络游戏出版物;四是2005年我国还要在全国建立4个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5个国家级网络游戏技术创新工程中心,培育20家中国民族游戏核心企业,建立一所培养游戏动漫开发高级人才的学院和10所具有游戏动漫相关专业的定点院校等等。再次,政策相继出台。为促进我国真正的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在法律法规和版权保护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同时,据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透露,为进一步完善数字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家版权局正拟出台《互联网传播保护条例》,不久的将来《互联网游戏管理办法》、《网络传播权行政保护办法》等规章即将公布实施;而更为重要的是,备受业界关注的有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保护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正在紧张地起草之中;此外,《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规定》也进入草拟阶段,该规定将对互联网著作权进行行政性保护。同时,新闻出版总署近期将建立并启动“24小时网络出版内容实时动态审读监管”机制,清理整顿非法网络出版活动,并积极筹建国家网络出版管理中心等,这一切都为我国数字出版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数字出版相关政策的出台和不断完善,随着国家对数字出版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异军突起的时日将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