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1页共21页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教学单位:汽车工程学院毕业届:2010届2010年6月1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2页共21页目录目录...................................................................2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42.新能源汽车概述........................................................52.1新能源汽车定义..................................................52.2新能源汽车研究概况..............................................53.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因素.......................................84.新能源汽车分类及分析..................................................94.1新能源汽车分类..................................................94.2新型电池技术....................................................104.3新能源汽车的优劣比较............................................11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及战略分析..................................115.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115.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135.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135.2.2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145.3我国的技术优势....................................................165.4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多维度评价体系......................................165.5技术研发体系......................................................176.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187.结束语................................................................20参考文献...............................................................21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3页共21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摘要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和产业政策体系的研究,提出合乎中国实际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体系,能够优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和产业化方面的资源配置,促进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并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机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指导下,我国汽车产业若能积极把握机遇,大力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就有望摆脱汽车技术相对落、过度依赖跨国公司的局面,实现我国汽车产业一次飞跃。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4页共21页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提高和近年来国际能源供应尤其是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投入,以替代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国开始了对替代能源汽车的研发。2001年电动汽车研究被列入十五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我国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科技部在十五期间投资9.5亿元,组织实施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清洁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0专项,并在十一五时期投资n亿元启动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十五期间,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经过3轮技术研发,共安排课题160多个;除去国家的投入地方及课题单位的投入超过了20亿元;参与的企业、大专院校、研究院所总数超过了200家。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是最大的科技专项之一。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合作机制。按照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规划,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体系为3一3一2格局,即由整车、动力和燃料组成的纵向3维体系,和由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电动车组成的横向3维体系,加上研发支撑平台建设和产业化支撑平台建设(标准、法规、融资等)组成的2维支撑平台共同形成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目前由于国内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薄弱,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研发、设计等领域还存在汽车产业人才储备不足、新能源汽车工业缺乏配套系统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中,通过比较选取了一组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指标,借鉴国际上通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提出和设计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依据此体系,设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大值为100分,而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得分仅为47.63分,还不到发达国家竞争力最大值的一半,这表明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产业创新竞争力的比较结果来看,研发经费投入方面竞争力的分值为42.14,研发人员投入竞争力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5页共21页值为49.20,自主品牌竞争力分值为24,获专利授权方面竞争力分值仅为15。这表明,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获专利授权方面竞争力差距最大,说明目前阶段我国在汽车产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并没有有效地转化成产品。2.新能源汽车概述2.1新能源汽车定义广义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是指使用了除汽油和柴油等石油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既包括了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如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也包括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如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这种定义涵盖了目前新型动力汽车,主要可以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又称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HV或FCV,又称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汽车、二甲醚汽车、甲醇汽车、天然气(包括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汽车、乙醇燃料汽车等。2.2新能源汽车研究概况除技术领域的研究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战略的分析。在总结国际经验方面,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2004)发布了5全球氢能研发及相关政策调查报告,总结了世界各国在氢能研发现状和政策体系,报告认为尽管氢能发展受到了广泛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还需要较长时间,欧洲、日本和美国以及巴西和东亚,将存在使用氢和燃料电池轿车和公交车的非常大的市场。井志忠(2007)对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和官产学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格局黄。振邦和吴森(2007)总结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不同种类车型的特点和研究开发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姚宾玉和任香蝶(1996)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电动汽车现状和经验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发展实用电动汽车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李宏志(1997)总结了国外电动汽车推广发展策略,并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战略方面,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交通部等部门主导下联合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等企业和美国能源基金会、德国科技部等海外组织进行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资源和样本调查、技术评估、市场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6页共21页景、发展战略等各方面的研究。在资源和运行样本调查方面,大众汽车进行了中国车用能源的研究(2003一2007),本田对中国四个城市天然气汽车运行进行了调查(2007),科技部启动了清洁汽车发展模式及多元化车用能源研究(2006)。2007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分析了我国能源发展现状、战略和目标,确定了全面推进能源节约、促进能源技术进步的发展战略。在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环保性、经济等的研究方面,科技部(2003)进行了清洁汽车发展战略研究及清洁汽车技术评价专项研究,美国能源基金会(2003)对中国代用燃料汽车进行了3E评价研究,此外通用汽车(2006一2007)、丰田汽车(2003)和国家发改委(2007)也分别对中国各种车用燃料的能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和清洁汽车技术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评估以及未来中国交通能耗及节能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国家科技部联合德国交通部(2005)对中国道路交通能源发展战略和中国可再生车用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科技部(2005)对中国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公告管理制度进行了研究,美国能源基金会(2006)研究了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科研及产业化促进政策,大众汽车(2006)研究了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内的市场前景,丰田汽车对替代燃料汽车普及的优惠税制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此外,国内研究机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战略特别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也进行研究。胡斌祥(2001)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和政策体系。胡树华和杨威(2004)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战略建议。白木和周洁(2003)总结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概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熊建和管华(2002)研究了我国混合动力电动客车的发展及其产业化。陈松辉和孙兆棋(2004)总结了广东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政策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相关人才的支持。从研发经费上看来,我国呈现除总量低、比例低的格局。从总量上看,我国2006年的研究与开发(R&D)经费投入为377亿美元,与美国的3437亿美元和日本的1513亿美元存在较大差距;从比例来看,我国的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GDP比重约1.5%,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都超过了2%,日本和韩国甚至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7页共21页接近或超过了3%。这表明我国在科技研发投入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研究与开发(R&D)类型来看,我国主要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试验性发展领域,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仅为5.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