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结构带来的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日本建筑结构带来的启示---赴日本旅行之考察报告汇报人:李爱国2014年3月17日早晨9:30,我们建筑一所全体员工作为最后一批人员踏上了赴日本考察的旅程。从3月17日到22日六天的旅程,我们团队从日本关东地区的西部大阪府(日本第二大城市)横跨到日本关东地区的东京都(日本第一大城市).行程只不过500多公里相当于连云港到上海的距离。因为日本实在太小了,只能称作茫茫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屿,叫他日本岛实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资源极度缺乏,面积极小的岛国确能在二次大战后30年间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经济实体。虽然这几年日本的经济泡沫化导致其逐渐衰弱,再加上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的思想泛滥,导致与周边邻近国家如中国,韩国等国家的对立;但是日本人民的积极向上,礼貌有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给我们带来了极强的感染力。日本人民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也让我深深感动。本文不能一一去品头论足,只就从和我息息相关的本职工作(建筑结构设计)来谈能值得学习的地方。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因为它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从网上得知日本每年要发生大大小小的一万多次地震。这样的一个多发地震的国家,我原以为城市里不会有很高的建筑物,没想到在我经历的两座大城市能看到不少高大的建筑物。日本的钢结构建筑占到总建筑数量的50%以上(而我们中国才不到1%),比如东京的银座,东京的国立美术馆。从建筑的外观和普通的混凝土建筑没什么两样,实际上这些高层建筑都采用了钢结构或者型钢混凝土结构。这样的结构抗震性能好,刚度小。自重小,吸引地震的力也小,建筑能承受的弹性位移大。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钢材经济环保,房间功能的布置可以随意搭配。另外日本在建筑的隔震技术方面,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的好多高层建筑甚至低层建筑在建筑的底部采用了隔震支座和阻尼器协同工作的基础隔震体系;有时候在中部也设置隔震体系,这样就将建筑分为了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三个部分,地震袭来的时候地震能量先由下部传到隔震层,隔震层吸收了大部分的地震能量。只有少部分的能量传到了上部结构。从而大大降低了结构对地震的反应。从网上资料查找到,日本从20世纪30年左右就对隔震技术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应用,而我们中国从80年代左右才进行初步的研究和重视。至今我在连云港没看到采用这种隔震技术的高层建筑,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在我们城市看到一些对我来说比较新颖的建筑结构。日本在结构抗震方面的选型上也采用了木建筑。在我们经过的大阪府,京都县等,沿高速路两旁的村庄里,低层建筑大多数都采用木建筑。一方面木建筑可以就地取材,环保经济。另一方面木建筑可以随意搭配各种各样的造型结构。房间的梁都采用木头作檩条横梁。在我们看到的木建筑房子,什么造型都有,比如大坡屋面的比比皆是。有些在我们不敢想象的建筑结构在那边几乎成为常态。据说日本只是规划一块地的具体用途以及层数和高度要求,至于你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风格,政府不管,这样就给了建筑师很大的想象空间。至于结构如何做,我估计日本的建筑师也是结构师了,这只是本人的猜测。日本的木建筑如此之多,而在我们中国,木建筑只用于楼台小品,长廊等。木头确被大量用来造纸,家具。木建筑的研究还有待更多的人来挖掘思考啊,想想在这高楼林立的钢筋混凝土城墙里,有那么几处低层的木建筑(非楼台小品),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的空间啊。日本在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方面也做得很好,更多的人性化。比如在停车服务区就有很多的绿地,绿地上还有一些儿童的娱乐设施(秋千,滑板,木凳木椅等)。而这些看似微小的地方,在中国的这些Parkservice里根本看不到这些小品。连小块的绿草地都没有。是值得我们国人深思的地方。日本人对待外国人的态度和本国人一样,随处你都能看到向你打招呼,微笑的日本人。他们也从不闯红灯,假如挡住你的路了,他们会主动让道。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我们中国人身上真的是少之又少了,值得我们深思。六天的日本之旅就在这既紧张又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确让我不仅感受到日本的大和文化带给我的震撼,无论是从日本的建筑,日本的美食都能体现这一点。本文只是管窥一豹,但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必将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带来更多的受益。图1:在建筑竖向采用钢梁交叉支撑的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很好。图2:极小的施工场地安全措施及环保措施做得很好。图3:大坡度,的木建筑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