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当前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等原因,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比重偏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以提高社会事务,持续增长,这是一个客观现实的情况,同时也不可避免。然而,近年来,行政费用23%的年均增长水平,就从数据来看,是极高极不正常的,下面就来分析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存在的问题:1.我国政府机构庞大。公务员人数众多,使得我国政府越来越向“吃饭财政”发展。我国近年来通过改革,严格控制了行政单位增编,减少了行政单位财政供养人口。而我国的事业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政府的组织结构建立,超过90%的机构是由政府机构,政府下属机构管理的政府组织。由于事业单位编制缺乏管理和监督,增编现象严重,使得财政供养人员增加,导致行政和事业费用不断增加。2.财政预算制度约束力不够。现在的财政制度是一个很松软的制度,很大程度上算是政府财政,预算制度不是很科学规范监督制度也退化严重,“收支两条线”制度也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政府收了哪些钱,花了多少钱,财政并不清楚,这就导致了政府花钱浪费,不懂得节约,行政活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行政成本高,高昂的管理费用增长过快等现象,预算没有提供相应的政府约束。3.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结构不合理。政府用于提供非公共物品的部门行政经费比例很高,相对应的用于提供公共物品的部门支出紧缺,这就挤占了社会资源,不利于社会公平。另外政府人员工资方面,退休人员队伍日渐增加,退休经费支出比例比以往剧增,而在职人员可能会有一定额外的奖金补助,这是不合规定的,导致费用增加。4.政府管理费用支出不透明。行政管理费用是政府行使各项事务的基础,如果一味的浪费行政管理费用,会造成财政支出的“吃紧”,也不利于各地方政府做事,并会形成经费短缺。由于政府管理费用支出不完全透明,政府监督机制也不完善,财政制度是政府说了算,政府的各项行政费用支出由财政大包大揽,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人民更不能很好的监督政府的行为。政府官员着重“面子”工程,导致政府出现铺张浪费的情况,如公款吃喝、公务用车、行政会议浪费、建造办公楼等,政府的这些行为不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度的制约,这些情况容易引起人民矛盾,影响社会安定。虽然近两年来对于政府人员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现象明令禁止,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政府机构人员的庞大,想取得很显著的成效,还需再接再厉,坚持在算“政治账”的同时,也要算“经济账”。二、缺乏科学合理的财政职能界定,经济建设比重偏高财政模式可以分为生产建设型和公共财政型两种类型。所谓公共型就是市场自身不能够或不能有效提供的部分公共产品由政府财政主要提供作为根本职能。由于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还是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反映到经济支出上就体现了为何经济建设支出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虽然我国财政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型财政做出了努力,经济建设支出的总量和比例有所下降,但和发达国家比,还是居于高位。虽然从激励投资、扩大内需的角度看,经济建设支出是极为有益的,但过高的经济建设支出势必会挤占相对短缺的各级政府财力,导致其他本应到位的财政支出职能的“缺位”,影响整体的财政支出效果。三、公共事业投入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偏小(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当今世界,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还要看占GDP的比例。国际教科文组织呼吁:世界各国教育支出在2000年要达到占GDP的6%,但是这一目标并没有在21世纪初实现。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在2012年才达到占GDP比重4%。这一数字表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既没有和GDP同步增长,也没有以优于GDP的势头快速发展。教育支出方面着实和世界经济第二的称号不相符。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支出比例方面偏向于高等教育,而小学、初中教育经费支出很少。高等教育一般都是由政府办学,而真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在社会总人口中占比很小,相对于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获益的人群却不大。相反中低等教育不被重视,一部分民众没办法享受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靠的恰恰是中低等教育的推动,普及教育。(二)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是市场失灵领域,要靠政府主导,但政府不能承担社会保障无限责任,政府可以导入市场力量。社会保障是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持社会治安的经济发展,“稳定器”,能够创建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保护环境的紧要手段和稳定性,间接促进经济拉长。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社会保障支出,也是当局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方法。然而,社会保障支出金额往往是相对较低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在国内,虽然增加,但相对增加GDP的快速发展保持不变。从2007到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从5447.16亿增加到14417亿,单从数字来看,总量增加了不少,但与所占GDP的比重来看,大约11%上下。这一数字相对较少.然而,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比行政费用低得多,如果把行政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照可以得到.此外,这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会导致不平衡的政府开支,并且不利于社会正义和廉政建设。由于全国各地城市和农村间的收入差距严重不均衡,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保障支出也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缴款,而另一方面,基本上是农村的低收入人群被排除在社会保障支出外,仅社会救助性保障如“五保”等。多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只覆盖城市劳动者,居民绝大多数不包括农村劳动者。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举例,目前通过政府的决议,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干涉下,我国“低保”制度的实施效果较好,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由于中央政府在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这一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缺席”,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低保”受财政状况限制是不同的。“农村低保”制度不均衡。大多数的农村贫困人口只能享受救济的是不规则的。社会保障支出应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广大农村人应成为重要的享受社会保障支出的对象,而现在,忽视了农村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拿养老保险来说,城市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由国家、单位、个人三部分组成,而农村基本是由家庭本身负担,这对于农村人口来说,本身就是不小的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政府补贴压力也很大,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社会保障给了他们一定的信心和希望。但实际情况是,保障费很少能用在自己身上让很多人产生不满,政府在管理期间产生一系列不必要地费用,使社会保障支出利用不合理,这都是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四、财政支出结构缺乏协调运转性、整体财政支出效益偏低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协调,取决于各个职能的地位,在不同的条件下,各个支出职能的地位是不同的,有主次之分和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所以,必须注重资金的投向和投量。抓住支出重点,协调好各个支出的关系,才能实现财政支出的效益最大化、最优化。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尽适应。社保、医疗、住房方面的社会公共产品领域的匮乏和公路、铁路、电信等垄断型经济建设支出过高,这两大问题并存。而东西部、沿海和内陆、城乡间的财政分配更不均衡。所以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在协调性方面欠缺不少,影响财政支出效益。五、预算体制不够完善我国的预算法律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然而,中国颁布并自1995年开始实施,《预算法》,至今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的有效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预算科目划分不科学,预算的编制也有待完善。另外,还有不按预算法律制度办事的情况出现,例如,有预算而不执行,没预算而擅自支出,这都表明了预算体制不够严谨。业评级体系的有效性,既做好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又要突出重点工程,打造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的文化服务平台。第五章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十二五”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财政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适度的收入增长,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面,向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内容包括: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加大强农惠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政策、加大转移消费,促进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安排财政资金支持社会保障事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系统的转型升级。一、减少行政管理的支出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近年来,中国的高行政管理成本,而且几乎保持平等与财政支出增长率,管理费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始终保持高昂的行政开支,一方面显示政府工作的效率低,再一方面也会使人们怀疑政府内部问题,如奢侈消费和浪费等问题。所以要有一些创新办法来改善这种状况:“降低行政成本也是政绩”;如果道路,绿化,税收,投资,GDP的增长和财政收入可以看作是成就,做到精打细算,降低行政成本,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成果。另外,严格执行制度设计,对资金严格把关。加强行政管理费用的内容控制规范。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应严格遵守支出管理的要求,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这样才能遏止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过快的势头。2014.3.5,李克强作了本届政府首次工作报告,指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公务车改在全国统一启动。全部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建立阳光财政,做到让人民群众放心和监督。各级政府必须例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政府性楼不得新建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增不减”这一系列要求都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危机意识和担当意识。从全方位进行行政费用的压缩和改革,是我国政府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任务。二、增加国防费用支出促进现代化国防建设国防支出是保证一国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讲,国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取决于这个国家所处于的国际环境。12.5期间国防支出偏低。据新社报道,中国2014年国防支出将增加12.2%。我们也得出了国防支出与一国经济的发展是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我国应增加国防资金投入,同时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防建设。具体包括:一,适当增加高新武器装备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二,推进部队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三,推动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能力行动建设。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共性财政支出(一)增加对科学的财政投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科教兴国”被列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增加对科学事业的财政支出是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增加对科学研究事业的资金投入,特别开发活动和研究,国家在科研经费上投入的越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所创造出来的新系统,新产品,新知识就越多。(二)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与扶持力度教育水平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我国更应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对教育费用支出实行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科学地界定财政经费对教育领域的支出范围,并且优化其内部的资金配置结构。具体做法应包括:合理制定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积极稳步推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加快推行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我国的全民教育水平得以提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国家相关规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我国的财政还应该增加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院校。对于高等,中等学校里的特困生,应加强奖学金,助学金的补助制度。另外,由于地区的经济差异化,中、东、西部的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政府应该统筹兼顾划拨资金,使各地区的教育能够稳步发展。(三)增加对文化的财政投入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各级财政的重要位置,发展文化产业,提高金融投资的比例,特别是文化产业中的公益性文化方面。此外,为了提高财政资源的效率,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投资文化事业评级体系的有效性,既做好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又要突出重点工程,打造服务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