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镁产能呈上升趋势利用率无变化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历史上镁的应用量变化趋势,很大程度上由铝、镁价格性价比来决定。2007年镁消费量增加主要原因,是2004-2007年铝价高于镁价。2008年镁价大起大落影响和制约下游加工企业的发展,导致不少企业改用铝合金。由于镁产业发展不成熟,追求短期利益,导致原镁价格波动幅度大,从而影响下游生产企业应用。2008年镁价暴涨,对给镁深加工及应用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这也是短期内表现为产能“过剩”状态的直接原因。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金属镁市场供需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近年来,原镁行业呈现“外减内增”的局面,国外镁生产企业由于生产成本过高和资源逐渐匮乏纷纷减产甚至关闭,而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镁生产国家,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80%。截至目前,国外在产企业仅为2家,产能为10万吨左右。规划到2012年产能为20万吨,主要包括埃及索黑纳镁冶炼厂10万吨、刚果黑角镁矿6万吨。2004年至今,我国原镁产能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6%-10%。然而,其产能利用率无明显变化。按照皮江法生产镁,每生产1吨镁,大约消耗11吨白云石、1吨硅铁、5.6吨标煤,排放9吨镁渣、25吨二氧化碳。这种生产法能耗高,废渣、废气排放量大,生产成本高(大约为17500-18000元/吨),但生产镁的投资和技术门槛过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镁产业企业多、规模小,而且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格局。2007-2008年我国原镁产量已达6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0%。2009年世界镁产量为63.4万吨,其中我国约50万吨(镁合金产量16万吨),2009年我国原镁产能利用率仅为38%,2010年上升到47%。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镁产品最大的出口国家,2004年我国镁产品消费量仅占世界镁产量的14%,近几年逐步上升到30%左右。2009年我国镁产品消费量约为17万吨,同比增加9%,其中冶金领域占65%(炼钢占12%、铝合金占53%),同比增长10%,而加工领域同比减少16%。2009年我国出口23万吨,比2007年下降了43%,原因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家取消了镁初级产品的出口退税,并加征了10%的出口关税。2010年,我国镁产品产量、出口量、国内消费量均有所回升,全年镁产量达到65万吨,国内消费量约23万吨,出口量近38万吨。虽然我国镁行业发展已有近60年的历史,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不成熟,价格不稳定。2004年4月份,我国镁价达到22000元/吨高点后,价格出现下滑,暂时价格稳定在17000元/吨。同年9月,镁锭价格再次出现下滑,到2005年底跌至12500元/吨。2006年后镁价开始上涨,到2008年6月已经达到3.7万元/吨,甚至超过镁合金的售价。从2008年9月开始,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镁价再度快速下滑,年底回落到17000元/吨左右,2009年镁价继续下跌,平均维持在16500元/吨的水平,2010年上半年原镁价格位于17000-17800元/吨,下半年开始下降,最低为16400元/吨,全年平均价格约17000元/吨。2011年最近2个月,镁价格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达到17900元/吨。影响镁价波动的原因:镁价短期的暴涨暴跌与金融危机、国际炒作以及其他一些短期经济活动因素相关。但从长期看,镁铝产品价格走势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的4年间,我国镁价格低于铝价。而在2007年10月以来,镁价格一直高于铝价,2008年镁价格高于铝价2倍多。历史上镁的应用量变化趋势,很大程度上由铝、镁价格性价比来决定。2007年镁消费量增加主要原因,是2004-2007年铝价高于镁价。2008年镁价大起大落影响和制约下游加工企业的发展,导致不少企业改用铝合金。由于镁产业发展不成熟,追求短期利益,导致原镁价格波动幅度大,从而影响下游生产企业应用。2008年镁价暴涨,对给镁深加工及应用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这也是短期内表现为产能“过剩”状态的直接原因。但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铝土矿资源匮缺以及电价、运费、铝土矿、氧化铝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电价进一步提高,生产电解铝的成本呈刚性上涨,这也意味着电解铝进入微利时代。而我国是镁生产大国,镁资源储量占世界的27%,菱镁矿储量占世界储量的70%,资源拥有上占有绝对优势。随着竖罐还原、稀土镁合金技术的推广以及轨道交通时代的到来,镁产品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镁所消耗能源还将进一步降低。从长远来看,镁的生产成本下降空间会高于电解铝,这也意味着镁的利润空间将逐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