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洪减灾对策探讨修改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防洪减灾对策探讨摘要: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有的人类文明都和河流水源是分不开的。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尼罗河造就了埃及文明;恒河是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江河造就了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害,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关键词:防洪减灾洪水管理对策引言: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有的人类文明都和江河水源是分不开的。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尼罗河造就了埃及文明;恒河是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江河造就了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害,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世界水展望》报告(见世界水利委员会的《世界水展望——使水与人人相关》,2000年),洪灾占大型自然灾害的31%,占自然灾害所导致人类死亡的58%。在我国,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据统计,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和水环境灾害这三大灾害合计年均经济损失己达1000亿美元,占全国年GDP的15%左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远远大于美国和欧洲国家。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远古时期,人们在河流两岸生产和生活,洪水袭来时撤离躲避,或择丘陵高地而居,是一种自发适应洪水的行为,用现代眼光审视,可称其为原始的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有能力修筑水库和堤防,并在这些防洪工程保护下不断向洪泛平原的高风险地区扩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防洪工程一直是防御洪水最主要的措施。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①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尤其是对洪泛平原过度和无序开发,即使已修建了大量防洪工程,但洪灾损失仍有增无减;②在经济发达国家,条件较好的防洪工程多已建成,由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原因,继续修建防洪工程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和困难,而经济欠发达国家则因防洪工程投资巨大和防洪工程效益费用比日趋下降等因素,也深感修建大型防洪工程十分困难;③各地超标准洪水频繁发生,迫切需要提高防洪标准,然而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毕竟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完全希冀于防洪工程措施解决洪水灾害问题。基于上述事实,人们开始反思人与洪水的关系,希望找到适应当代和未来人水关系的防洪减灾策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防洪减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推进“人与洪水和谐相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笔者对我国防洪减灾也有一些粗略意见,整理如下供讨论参考。1.1防洪减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推进“人与洪水和谐相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与洪水相处的历史进程中,各国人民不断摸索和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处理洪水的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发生变化。作为工程性防洪措施的水库和堤防,建设的余地已很狭小。近期黄河小浪底枢纽、珠江飞来峡水库、长江三峡枢纽、嫩江尼尔基枢纽建成后,我国各大江河流域可有效控制干流洪水、保护重要地区的防洪枢纽的坝址已基本用完,大型防洪枢纽的建设将告一段落。我国现有堤防约26万km,是防洪工程体系中最主要的成分,我国江河堤防,尤其是主要堤防,已经较高,多是经数十、数百年不断加培而成的,堤基、堤身皆存在许多缺陷和隐患,若进一步加高,则在更高的水头下,隐患大量暴露,有可能出现抢不胜抢的情况,安全难以保障,即所谓增加高度而未提高标准。我国近几年的防洪减灾对策措施与数年前相比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正在从控制洪水朝着“洪水管理”和“人与洪水和谐相处”的方向前进。自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在长江、黄河等江河实施了大规模的退田还湖、退耕还林、整治河道和实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措施;加固大江大河干堤和病险防洪工程;加强流域管理,实施流域全年水量统一调度等多个方面。1.2洪水管理应以流域为单位统一规划,开展流域综合管理江河洪水具有与其它资源不同的属性,它以流域为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集合。流域内的水体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流域间的水体相对独立。这一特点决定了洪水管理必须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统一管理,否则将导致各种各样的水事矛盾,甚至会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江河洪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洪水管理一定要统筹考虑流域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全面安排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洪水管理是对一个流域范围内各种各样与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的综合管理,是全年的整体活动,决不仅仅是汛期的短期行为。1.3洪水管理要特别注重“非工程防洪减灾措施”为减少洪水灾害的总体损失,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人的行为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人类防洪减灾的历史进程中,挤占洪水出路以求得一时的经济发展是屡见不鲜的,无节制的行为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减少总体灾害损失要在科学地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依靠社会的自我约束机制来实现。洪水管理不仅是采取措施约束洪水,更重要的是约束人类的奢望,限制人类的有害行为。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人的行为,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在恰当的范围内回避洪水、适应洪水,给洪水以出路。1.4洪水管理要特别注重“公众参与”的措施洪水管理无疑要强调统一管理,但统一管理决不排斥公众的参与,相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公众的广泛参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抢险部队、科研院所、非政府机构、感兴趣的人员等都属于“公众”范畴,都应参与到洪水管理过程中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公众参与”做得比较好,规划措施的贯彻落实就顺利,反之则困难。西方的“公众参与”不仅是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而应是在规划编制、方案制定、措施落实、管理与监督等整个过程的广泛参与,不是我国通常讲的广泛征求意见,而是实质上的参与讨论、论证、实施和监督。1.5洪水管理要抓紧的五项工作(1)要抓紧全国洪水风险区划分析和划分流域洪水风险区域。通过洪水风险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洪水风险程度;根据洪水风险程度的大小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布设防洪减灾措施、研究社会保障和救援对策等。洪水风险区划应公之于众,以便增加公众的水患意识、自身避险意识和参与洪水管理的意识。(2)要抓紧建立强制性洪水保险制度。洪水保险虽然不能减免灾害损失,但可以帮助受灾户尽快摆脱灾害带来的困境。我国应抓紧开展调查和政策研究,并选择一条河流或一个区域开展洪水保险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抓紧推进洪水保险立法工作,继而全面普及防洪保险。(3)要抓紧完善现有的江河防洪工程体系。抓紧病险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使工程尽快恢复原有设计防洪能力;因地制宜地疏竣泄洪能力严重不足的河段;按照规划确定的方案和标准增建一些防洪减灾作用明显的工程;修建尚未设防的中小城市的自保防洪工程,避免年年上水受淹的局面;全面完成使用频率较高的蓄滞洪区的群众保安工程。(4)要抓紧完善洪水调度的支持手段。建立和完善洪水调度方案实时制定与比选的措施,完善实时获取与展示各类防汛信息的手段,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开展科学洪水调度提供有力支撑。(5)要抓紧落实减少人员伤亡的对策措施。山地洪水、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洪水灾害死亡总人数的2/3以上,要抓紧开展山地灾害危险点的普查工作;抓紧完成并实施防御山地灾害规划;广泛开展“群测群防”活动,落实受影响区内群众的现场监视和报警手段;建立畅通的信息通报与警报网络,制定预案并落实具体措施等。洪水管理要针对当前的薄弱环节开展联合攻关,加强研究。在防洪工程体系达到一定程度、不宜再提高标准的情况下,要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非工程防洪措施上来。要形成社会分担防洪减灾责任的机制,从政策、法规、经济、技术等有关方面全面构筑防洪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承受灾害的能力。据联合国1986~1995年自然灾害统计资料: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32%,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的31%和55%。参考文献: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