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轻松天天成功高考结果的九点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时时轻松、天天成功:高考结果的九点启示每年高考成绩揭晓,虽然总是有那么一些考生的成绩在预料之外:或大大低于,或大大高于了预期,但大多却在预料之中。对照高考的结果,总结每一个高考考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过程,可以说“时时轻松、天天成功”是赢得高考的核心经验。我们的老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时时处于轻松状态,让自己的学生天天有成功感,最后整体的高考效果一定非常理想。怎么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时时轻松、天天成功”呢?下列九点是必须做到的。一、仁爱至上。中央10台“绿色空间”栏目2008年4月9日、10日晚7:30连续播放了“我家养了个‘白眼狼’”节目,说的是新疆巴里坤县农民陈明将一只哺乳期的小狼仔养大后,见人友好,摇头摆尾,陈明可以随意对它抚摸搂抱,中央电视台摄制组的人员与这只狼相处了几天之后,狼对他们也非常友好的故事。一只狼为什么变得像只狗样对人友好了呢?这个叫陈明的农民并没有多少文化,他也没有像马戏团的人一样对这只狼进行什么特殊的训练,完全是鉴于前一次养狼仔失败的教训──尊重狼性:一不打狼,二不拴狼,三给它找了个差不多大的狗伴。因为狼天性谨慎,防范意识特强,你越打它,它越害怕,因而它就要反抗你的打击,也就不可能与你亲近。狼又是天性自由的,你若是将它整天拴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它就自然地烦躁不安,并由此而狂暴,这样你也不可能亲近它。狼又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天生需要群体,你若将它独自一狼地关在一个院子里,无伴可玩,它也会自然地生出烦躁和狂暴来,这样它也不可能与你亲近。狼且如此,何况人乎?作为老师若能真正做到对学生仁爱至上、宽厚无限,学生不可能不亲近你,不可能不听你的讲解。若亲其师,必得其道,定获其能。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二、期待有佳。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大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受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启发,发现了以罗森塔尔的名字命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或“价值期望效应”。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自己的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经验每个老师都有,高考中的绝大多数状元,就是这一效应长期作用的结果。三、考频适量。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过一个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各自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观察的结果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蜜蜂较之苍蝇智力要高得多。蜜蜂会筑巢,苍蝇不会;蜜蜂有蜂王,是社会性生物,苍蝇不是。但为什么蜜蜂找不到出口呢?韦克认为,正是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个实验启发我们,任何线形的、唯一的、简单重复的逻辑训练,都会导致人的视野狭窄,思维局限,结果是导致人的愚蠢,且智商越高愚蠢得越彻底。现今应试教育中的读死书、重复练习、频繁考试,可以说就是这种训练。四、习惯在细。2008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不久,笔者收到“手机报”上的信息,说今年29个省的状元已经统计出来,女性学生占了高考状元的60%。2007年10月22日的《北京晨报》发表了一篇《高考上线率为什么阴盛阳衰》的文章,讲的是近几年北京高考状元多为女生,清华建筑系一个班级的女生数量首次等同男生,男生似乎成了高考中的“弱势群体”的事。2007年11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李新玲老师所写的《透视女状元现象》的文章。该文说,2007年高考,30个省共产生了66名状元,女生占了46名,男生只20名,比例超过了70%。北京自2005年至今,高考文、理状元全是女生。重庆2001-2007年,在产生的16名状元中,女生占了13名。等等(湖北省06-08年文、理6个状元,女生只2名:06年夷陵中学的赵君秋、08年荆州中学的邓莹兰。其余4名男生依次是:06年武汉外校的李龙、07年大冶一中的张友谊、夷陵中学的周尧、08年武钢三中的邓迪)。为什么出现女状元现象呢?是女生的智商高些吗?根据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的理查德?林恩教授30年研究的成果看,男性比女性的智商平均高出5个百分点。如果林恩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是科学的,这一结论是正确的话,为什么在高考这种基本上纯属智力竞赛的过程中反倒出现了“女状元现象”呢?就目前的高考而言,李新玲老师说:“原因一,相对男生,女生更加细心、耐心。现行高考许多知识点需要死记硬背,对此,女孩占优;动手、实践等方面,男孩占优,但现行书面考试难以检测。原因二,未能针对男女生性别差异因材施教。女孩细致、听话,男生相对粗心,不一定听话,老师未能从其性别差异上对此进行‘教育’,而是表扬女生多,肯定男生少,因此,女生可能获得更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从上述的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呢?不管“女状元现象”是否正常,不管现行高考制度要进行何种改革,但这一点是肯定的:现行的高考,对学生具有“细心”、“耐心”的学习习惯的要求较高。所以,根据某一既定发展目标或发展要求,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教育教学的成与败。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五、视野要宽。《人民日报》2006年4月24日发表了一篇《“山西的省会在哪里?”》的文章,文章中说,这是上海著名高校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题。这样一道题,竟被诸多优秀考生公认为“最难回答的问题”,而且,不知道山西省会在哪里的考生,已同时接到复旦、交大预录取通知。中国的省会城市,其实是初中课本里的内容,也是平时看电视、读报纸稍稍留心就可以知道的。考生答不出稍有人文色彩的问题,竟然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连“雷锋是谁”,都有考生不明所以。《重返脑筋激荡,数独凭什么流行全球》一文说:“昨天的天才在今天却是傻瓜,……也就是让上世纪20年代IQ数值居前10%的人,穿梭时光参与80年后的智力测验,20年代的(这些人)……只能排在当代人50%……之后”。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发达,人们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的结果。美国著名畅销作家史蒂文?约翰逊在他那本《坏事变好事:大众文化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一书中说,电视、游戏、互联网和电影,构成了媒介与大众文化对全体人类智商提高的科学力,在过去46年内美国人的智商提高了13.8%。也就是说,美国人因为接触了“大众文化”平均每年智商能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这并不难理解:见多才能识广,触类才可旁通嘛。可惜的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电视不让学生看,课外的书籍不让学生读,除了教材还是教材,除了作业还是作业,除了考试还是考试。所以,这样从学校出来的学生,你怎么让他们知道“山西的省会在哪里”?“雷锋”也与他们“无干”,他们当然也就不知道啊!六、因材施教。网上有这么一则笑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题目:“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拉美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请”;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这只是一则笑话。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题目就是个“无效”题目──因为任何学生都“不知道”。人是有差异的。法国心理学家比奈?西蒙在1905年发表了著名的《比奈?西蒙量表》,并于1911年进行了修订。这个量表就是著名的智商量表。比奈?西蒙经过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如设人的平均智商为100,50%的人是90-110;14.5%的人是110-120;7%的人是120-130;3%的人是130-140;还有0.5%的人在140以上。鉴于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而教。提问某个学生,不能随意而为;设计某个问题或场景,都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作业的布置,更不能大而化之,应尽可能具体;切忌经常性的统一考试等等。总之,面向不同学生设计整节课的相关问题和细节,因材施教,力促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学习,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因材施教”的第一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样的疑问或要求,对于不同的学生,孔子的回答是不同的。子路问“闻斯行诸?”孔子说,你有父兄在,你应该先听听他们的意见之后,再决定是不是行动;冉求问“闻斯行诸?”孔子答,是的,听到应该做的事情后,就应该马上去做。在一旁的学生公西华不解,问孔子为什么对于他们俩的回答不一样?孔子说,子路为人好强争胜,故而让他遇事冷静些,问问他人再说;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故进之”。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如何因材施教。七、心态平常。体育史上有个“克拉克现象”。罗?克拉克是上世纪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长跑选手,他曾19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然而,正是这位出类拔萃的优秀运动员,在他参加的两届奥运会上(1964、1968)均未登上冠军的宝座,仅获得过一枚铜牌。1796年一天的晚餐之后,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在照例完成着老师为他超额布置的2道数学题。这一天,他在做完了前两道题后,下面竟还有第三道题,比平时多了一道题。他以为是老师又特意为他增加的,他也就接着做起来了。一做,觉得非常吃力,比平常的题要难得多。这道题是这样的:只有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这个学生用尽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想尽了各种方法,终于快要天亮之时,解开了这道数学题。第二天,他把答案交给了老师。老师看过以后非常惊奇:“这是你做出来的?”“是我熬了一个通宵才完成的!”这个学生回答。老师说:“你知不知道,这道题,欧几里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我也一直试图解开它,但没有成功,我昨天不小心把这道题误交给你了,没想到你却因此解开了这个两千多年来的数学难题!”这个学生就是一代数学天才高斯,这个难题就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后来高斯回忆道:“如果当时知道这是一道欧几里德、牛顿都未解开的千年数学难题,我当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解开它。”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毕福剑从部队退伍到地方后,曾有一段时间在家待业。一天,他在街头看到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招生的广告,便抱着“玩一把”的心态花四元钱报了名,没想到近千名应聘者只有他笑到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毕福剑感叹地说:“我做梦也想不到这么幸运的事会落到我的头上。当初我若知道最终只招一人,打死我也不敢报名啊!”现代心理学有一个“瓦伦达心态”的案例,说的是美国有一个相当出色的高空钢索表演者──瓦伦达。他曾经进行过上千次表演,从来没有失过手。有一次,他要在一个重大活动中走钢索。上场前,瓦伦达不断提醒自己:这次演出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只能成功,绝对不能失败。然而,他竟在这次表演中不幸坠地身亡了。他的妻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瓦伦达以前并不像这次这样多虑。过去,每次表演之前,他总是专心准备,总是想着怎么走好钢索,不关心其他事,更不会为成败担心。这次他太看中成功了,畏惧失败反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003年广东省理科高考状元徐岸汀说:“关于考试心态的问题,我个人的最大体会是,只是把它当作一次考试就可以了,不要去考虑这个考试给你带来什么后果,只是专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