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事业单位的岁月对于在事业单位上班这个事情,或许有人认为必须要靠关系才能进,这个我承认,几乎8成的都是如此;或许有人认为里面就是黑压压的乌鸦,这个据我不太深入的观察,有,但是不是全部,也就是五五分成;或许有人认为里面上班久了就是温水煮青蛙,全没了斗志,这个据我17个月的生活感受(LZ2009年9月入职,2011年2月开帖),是,但也不绝对,斗志这个东西真的因人而异,就跟学习一样,如果真想学,时间总是够的;或许有人认为进了这个单位就是吃皇粮,我认为要看是不是全额拨款,不然自治的那类就很惨;或许有人认为工资待遇不错,这个我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必定也认为公务员工资很高,其实这两条道都不是“发家致富”的道。到2013年9月底为止,我在事业单位当一个混混已经有47个月,没有经历什么地动山摇的变革,没有感受到什么风云突变的纷争,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来。我总留点什么下来,深怕未来事业单位被革了脑袋,自己需要谋生路,深怕未来事业单位这个名词跟“供销社”一样载入中国历史,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希望自己可以为这段生活留下点痕迹,证明自己曾经在这个领域生活,也见证过他的末路生涯。希望自己的记忆力没有太衰退,希望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达到小学水平,凑合的写写。如何考上这个单位:先说说自己怎么考上这个单位的,这可能是我17个月生活中唯一能算的有点爆点的一段,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作为应届生,春天是找工作的烦躁期,我自小是跟风分子,在工作前人生所有重大决定是跟风的,比如读书拿奖学金,比如考研,比如考证,比如考公,一路过来也没有太多的倒霉事,因为除了考公碰了壁,其他都一帆风顺的过来了。1月的国考死在申论上,3月的省考依旧死在申论上,于是看到这个5月开考的事业单位没有申论,于是积极报名。果真行测是强项,第一次进了面试,第二名。如果考过公的人都知道,基本面试是考验人际关系和人品的事情,与那啥成绩和表现没太大关系,于是,我爹就开始了人际关系这门功课,一打听,没有内定,于是他决定把我变成内定,一番打点。我进面试考场了,在等候区发现,这个时候我的RP也爆发了,原本的第一和第三都没来,我们这个单位只提前一天通知第四和第五来替补(当然,只是我爹打点的又一福利),于是他们的草草来比跟我的准备充分,这个高下是很容易分出来了。原本我以为这就是应考的全部,结果考完后请相关领导吃饭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爆炸的在后面。我们这个单位不是没有内定,内定的那位已经在我们单位上班了,只是性质是临时性质,由于他家财力雄厚但是政治资本为零,所以他家人用一堆银子内定了一个事业单位编制。如果在这个系统呆过的人就会知道,如今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编制控制非常严,只有减的份,想增一个编制,非常难。所以我可以想象他们花了多少力气,烧了多少大米。不过有点是烧大米买不来的,那就是必须要走最后一关,参加组织部、人事部的考试。这个没法子作假,那位内定同胞结果就战死在最后一关上,还是惨败,一方面他的确能力有限(之后跟他共事过一年,的确能力很有限),一方面我好歹也杀过好几场公务员,说能力还是有点的。于是内定变成了不定,我成功上位。不过我还是怀疑他可能用功没到家,如果真的铁底内定的话,其实在报名考试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报考条件,少放人进来不就得了,不知道他在那个关卡出了差错,我也不得而知了。面试之后,不功不过、不咸不淡、不冷不热的拿了一个综合第一,我可以上班了。这个时候RP继续爆发,我们单位十年一遇的大整修都让我遇到了,结果单位乱七八糟在整修,修缮房屋,这个大工程直接导致我没有办公室,原本应该是7月报道,结果因为这个主要原因,加上一些档案调动的次要原因,我拖到国庆长假后才上班,顺道领了9月的工资。我的事业单位岁月由此拉开了序幕。我们单位的性质是神马:首先我混迹的这个城市是东部某地区,物资算丰富,自然神马很贵,所以在这里混,单位的收成就很重要。我这单位属于全额拨款,其他全额拨款的单位收成如何,我没有发言权,迄今也只混迹过这么一个,但是我们单位的收成算凑合。一年反正有6-7W左右的现金收入,公积金一年也能保证到2W,基本算是个节日的节日,都会有一堆生活用品的发放(对于单身的我而言,生活用品基本不需要再去购买),待遇对于一个不求我养家但求面子凑合的爹妈而言,足以。其次我这个工种属于是啥我也搞不清楚,反正就是领导的年终总结抄一抄,平日的会议啊,或者市局交代的文稿啊,凑合凑合写个小文章,每年写两个小研究文章,登登自家出的报纸。其实就是干文字活,但是量很少,几乎一个月也没几次,据我不完全统计,我这17个月也就写了30个小文稿,大文稿也不过5、6个,对于混中文系混了7年的我而言,这是个小事情。通常事业单位的工作只要求“做”,对于质量通常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