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辛置小学于兹坤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七律长征学校: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办事处辛置小学姓名:于兹坤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课《七律长征》(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图片、视频等二、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21课《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弄清诗中大意,从中领会全诗所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1、透过诗句领会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长征精神及现实意义。设计思想:《长征》是一部记载着红军风雨历程的伟大史诗,对于这样一部佳作,我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知识传授的方案,以创新教育的理论为指导思想,从目标的确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确定,都体现出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的精神。教学中,我强调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情境的设计,更加强调系统性,更多的运用系统方法来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时,我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运用新的科学理论和设计,提高教案的科学化水平,使其成为先进科学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的操作方案。这一课反映的时代背景距学生生活很远,为了使学生能够切身地溶入课文的氛围中,我努力拓展信息空间,打通学生对现有信息的交通通道,充分调动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动性,为教学服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知、感悟,彻底的摒弃了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代之以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主题。此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包括利用学生体会意境的录像资料,充分体现情境教学,运用情境导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感悟到教材应用所掌握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我先播放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配以毛主席挥豪作诗及红军战士艰难跋涉的场面,使学生缩短了时间上的距离,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士,为精品细读和体会诗的意境创造了有利的空间。学生研究是学生动手动心动脑,探求知识的内在结构与发生发展规律,记忆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本课内容,我采用体验性研究让学生进行学习,如播放飞夺泸定桥的录像,使学生体验到强渡大渡河之悲壮;播放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场面,使学生体验到胜利会师后的喜悦。体会诗的意境后,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如让学生在充分读、理解的基础上,再带着感情各人读、齐读,在情感上一步一步的升华,达到教学目的。临下课前,让学生把心里话向长征路上的英雄们说说。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想象感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学生创新思维,自然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3、学习辅导资料每人一张五、教学策略: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毛主席在《长征》一诗中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围绕: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又是怎么乐观地去克服它们的呢?根据自己搜集准备的大量关于长征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有选择地完成下列学习任务:①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工农红军遇到了哪些自然环境的挑战?②红军长征时进行过哪些重要的战役,发生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长征留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那长征精神是什么呢?让学生浏览资料,概括说说长征精神指什么。六、教学过程:一、揭题,整体感知1.电视《长征》主题歌导入【】2.关于长征,你知道有多少?(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请同学们交流汇报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生:【】【】【】【】3、通过刚才的交流汇报,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长征的有关故事已有了很多的了解。今天,让我们在一起来学习一首长征诗——《七律·长征》。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4、介绍写作背景。作者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已到达陕北,长征已经胜利在望。回顾一年来红军战士走过的路程,毛主席诗兴大发,满怀豪情地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并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出示,范读)【】二、初读,了解时代背景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逶迤磅礴2、理解词义。诗中()逶迤()磅礴查字典解词,你能用简笔画画出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吗?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吗?(指名男女生读)“逶迤”要读出曲折绵长之意,“磅礴”要读出高大雄伟之势。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水名称,你们能搞清楚吗?请同学们讲讲。山名:五岭乌蒙岷山水名:金沙江大渡河4、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我们先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看路线图,听录音)【】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了五岭,突破了乌江,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余例,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三、讲读,理解诗意1、默读全诗,找出中心句2、交流:万水千山只等闲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呢?“万水千山只等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4、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句读?(慷慨激昂、高亢有力……)(试读——教读——齐读)5、合作探究(1)、根据自己搜集准备的大量关于长征的资料,并结合你的课内外知识,你理解哪些诗句的意思。2、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又是怎么乐观地去克服它们的呢?在小组内进行有选择地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工农红军遇到了哪些自然环境的挑战?、红军长征时进行过哪些重要的战役,发生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3、学生交流、回报,教师顺势引导(1)、五岭长,乌蒙高,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跳动的细浪”和“滚动的泥丸”,这句运用了什么写法?(夸张、比喻)“逶迤、磅礴”说明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细浪、泥丸”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指导朗读。(2)、山,红军不怕;水,红军也不怕。、在写水的两句中,有一对反义词,请大家找一找。(“暖”和“寒”)。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录音释疑“金沙水拍云崖暖”:听录音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快到金沙江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穿行水上一叶漂。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又封锁各处渡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穿插设问: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和狡猾的敌人,红军该怎样渡过金沙江呢?请你们继续听:但是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的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回顾这段战斗历史,你有什么感受?(暖洋洋,愉快)、录像释疑“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阅读《飞夺泸定桥》片段。面对着严峻的考验,我们的战士犹如神兵天将,硬是“飞夺”了泸定桥,让我们再现这段历史画面吧!学生观看影像。【此时你想说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太险了,胆战心惊,捏了一把汗)小结:“暖”,写出了巧渡金沙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大渡河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D、指导朗读(轻松愉快)(惊险心惊)男女赛读。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3)、哪两句写红军战士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齐读:7、8句)翻越雪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在这胜利的时刻,红军战士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用最准确的词语描述一下这种热烈的场面?(欢呼雀跃、心情欢呼、笑逐颜开……)解释“尽开颜”(一片欢腾喜悦之态)指导朗读。四、重温画面释情朗读1、多媒体重现画面2、释情性读3、面对经历千难险阻的英雄们,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们说?五、拓宽延伸积累性读1、毛泽东用诗记录了红军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红军长征可以说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一座不朽的里程碑。看一看几位名人对长征的评价!(课件出示,长征是什么?)2、长征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大无畏的精神、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藐视困难……)3、话说“新长征”(课件出示)长征的现实意义:在现今生活中“长征精神”是否还需要?能否联系实际(学习、生活、祖国建设等方面),谈谈你的理解。4、起立释性朗读(诵读)六、布置作业课后探究(课件出示)【】【】请你结合《长征》诗,结合长征的有关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来颂扬长征,汇报你学习了《长征》后的收获。可以朗诵《长征》诗,可以写写读后感,可以唱唱《长征》歌,也可以讲讲长征中的故事……七、教学反思: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虽只有8句,但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然而离现在毕竟有六十多年之久,同时,学生对长征的情况不甚了解,他们读这首诗时难以感受想象那逝去的艰苦岁月,体会红军战士那种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因此学习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课前准备策略。学习这首诗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些有关长征的问题,如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红军长征中遇到什么困难等,关于作者毛泽东,自己想了解什么,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又想知道什么等。然后引导学生在问题提出后自己如何主动解决,实在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可请教他人。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主动阅读长征的有关资料,还观看了《长征》纪录片,以及电影《万水千山》等。其次,将有关长征方面的文章印发或推荐给学生阅读,如《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等,再次,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小故事,广泛地阅读。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获取丰富的表象、体验与语言,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2、教学实施策略。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毛主席在《长征》一诗中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围绕: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又是怎么乐观地去克服它们的呢?根据自己搜集准备的大量关于长征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有选择地完成下列学习任务:①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工农红军遇到了哪些自然环境的挑战?②红军长征时进行过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