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德国人当成了小偷为华为公司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点赞2016-01-1516:33:25归档在我的博文|浏览32521次|评论14条我被德国人当成了小偷2015年11月,我前往德国杜塞尔多夫参加德国医疗设备展。在展会上,我发现一款腰带,其功能是,当老年人意外跌倒时,可以迅速充气,形成保护囊,避免老年人跌倒受伤。我询问讲解员,为何会有这么好的功能?年轻的讲解员马上打开腰带,让我看里面的设备。这时,旁边的德国总工程师马上冲过来,严厉制止,我只好无奈地离开。当我再次走到该站台时,发现讲解员和工程师正打开腰带,耐心地给另外的欧美客人讲解里面的关键技术。反差如此强烈,可以想见我当时的心情。作为一名经济史学者,居然被当成了技术小偷,内心一阵阵难受。但我没有怪罪德国人,因为他们经历了很多和中国人打交道不愉快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没有错怪我,毕竟我是中德企业交流的积极参与者和促进者,间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获取德国技术的途径。二十多年来,我总共组织了300多个企业代表团前往德国,访问了上千家企业。中国企业多数是去取经的,有的目的是提升管理,有的是改善工艺流程。中国企业家通过参观交流,从中获得了很多启迪和宝贵的经验。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家,在德国购买了产品,回国后进行拆解,然后模仿制造。最终,德国产品无法进入中国市场。道理很简单:如果性能差不多,而价格低了好几倍,客户还会选择德国原厂的高价产品吗?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信誉危机二十年前,欧美企业非常欢迎中国企业代表团前来参观;十年前也只是表示谨慎接受;如今,欧美企业已经用防范心态来对待中国企业同行了。即使答应接待,也不让中国企业代表团参观生产线或关键的机器设备。除了不让中国人参观德国企业,有些德国企业做得更绝,甚至连产品都不卖给中国人。一位中国企业家了解到,德国ROTEM公司生产的检测设备非常独特,在中国一定很有市场。为此,他给德国公司写信,希望在中国销售该公司的产品。德国人回答很礼貌:“对不起,我们还没有中国市场战略,不打算在中国销售产品”。中国企业家不甘心,多次写信询问原因,德国人终于如实相告:“我们无法保证公司产品在中国不被仿制”。即便是诚实的商业往来,德国人也已经充满了警惕。由此可见,中国人的信誉已经面临严重的危机。在欧美人心目中,中国产品几乎就是山寨的代名词。尽管这并非事实,但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没办法。部分企业不讲信用、不守规则,让全体中国企业背了黑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妨碍了中国企业正常的商务交流和国际合作。中国人的信誉已经严重下降,该是重建信用的时候了。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不仅伤害的是中国人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华为为重建中国企业信誉而努力尽管不守规则的企业能获得短期的收益,但这样的企业不会受到尊重。长期盗取国外的知识产权,不仅让外国企业对中国望而却步,而且也降低了本土企业的创新热情。既然外国技术山寨的成本很低,为何还要进行自主创新呢?但中国也不乏明智的企业,他们不为短期利益所动,更不会将别人的知识产权据为己有,而是对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主动的保护。华为公司与爱立信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已经到期,华为面临续签与不签的两种选择。续签需要支付一大笔费用,不签可以省下一笔不菲的钱。然而,华为在这一问题上没有任何犹豫,选择了主动续签,向爱立信公司继续支付许可费用。华为此举对国内企业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同时也让国外企业看到中国标杆企业的诚信努力,这对重建中国企业的信用具有相当正面的意义,其示范作用不可小视。华为因为遵守规则而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尊敬,形成相互信任的良性循环,而那些不讲规则的企业,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被抛弃,被淘汰。正如爱立信首席知识官KasimAlfalahi所言:“我们非常高兴能够达成续签协议,该协议的达成体现了我们致力于推动创新及产业发展的承诺。未来所有的人和物都将通过网络社会和物联网链接。我们的职责是驱动该变革,为创新合作并赋予人类、商业及社会权利而开辟新的道路。”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先生说得更明白:“保护知识产权要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命题。别人劳动产生的东西,为啥不保护呢?只有保护知识产权,才会有原创发明的产生。才会有对创新的深度投资及对创新的动力与积极性。没有原创产生,一个国家想成就大产业,是没有可能的。即使就是成功了,也像沙漠上修的楼一样,也不会稳固的。”华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为了建立一个百年企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华为不仅要做行业的标杆,更要成为保护知识产权、尊重规则的典范。但是,华为并不仅仅停留在企业层面上,而是上升到国家和全人类的高度。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华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才如此不遗余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应该为华为公司尊重规则、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