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版选修Ⅳ《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学设计漳浦龙湖中学戴永尚【教学目标】:人物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及解读教学建议马克思恩格斯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3.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联系必修Ⅰ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等内容列宁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2.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3.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4.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创新精神。联系必修Ⅰ专题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内容毛泽东邓小平1.了解毛泽东、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2.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联系必修Ⅰ、Ⅱ、Ⅲ的内容【知识梳理】:一、马克思:(一)革命活动:1、两大国际工人组织:(1)1846年,马、恩在布鲁塞尔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2)1847年,马、恩共同参加“正义者同盟”,后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3)1864年,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成为第一国际真正领导。为协会起草《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两个重要文件。2、1848年欧洲革命:(1)马克思积极物质支援1848年欧洲革命。(2)马恩共同创办《新莱茵报》,这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3、1871年,积极支持和帮助巴黎公社革命,并写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二)主要理论贡献:(有的在革命活动中体现)1、1844年《德法年鉴》出版,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此时已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2、1845-1846,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得意志意识形态》,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成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3、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4、《资本论》:(1)内容:资本的生产和流通的总过程。(2)实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笔开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之掘墓人等科学结论。(3)历史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第一次科学说明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2从而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资本论》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是社会主义的教科书和工人运动的指南。(三)马克思、恩格斯的评价: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他们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他们的名字将永垂史册。二、列宁:(一)实践活动:1、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创建政党:1903年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列宁主义的形成。(2)领导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发表《四月提纲》、十月决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2、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与德国签订《不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2)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1918年-1920年,卫国战争,粉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举措:(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21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3)1920年提出宏伟的国家电气化计划:“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二)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和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2、他用实践经验证明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新经济政策),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评价列宁1、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列宁主义,创立布尔什维克党;2、他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大胆地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尤其是新经济政策,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路。4、并对民族问题、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深入思考。列宁把自己一生献给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三、毛泽东:(一)、革命实践:1、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1)1920年夏,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参加“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从此走上革命道路。(2)国民大革命:领导湖南工农运动。(3)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遵义会议后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3(4)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发表一系列重要著作,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思想成熟并成为指导思想。(4)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三大战役,建立新中国。2、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三大改造。3、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探索:50-70年代,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邓小平理论奠基。(二)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三)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功绩):1、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2、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毛泽东的一生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的一生。四、邓小平:(一)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事迹:1、民主革命时期:、(1)土地革命时期: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后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左倾”打击。(2)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出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与刘伯承一起指挥并参加了包括百团大战在内的几十次战役。(3)解放战争: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把中原变成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领导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2、建国初期:解放西南,主政西南,参加和平解放西藏;3、改革开放时期:(1)1978年,支持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1978年,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往前看》的重要讲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主要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1982年,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被视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二)邓小平的历史贡献:邓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贡献,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1929年他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40年,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指挥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率军军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初期解放西南,主政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做了大量工作;他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成功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逐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成功地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三)对邓小平的整体评价(人教版)实践证明,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是当之无愧的。(设计思路):依据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清晰,对这些伟大人物的革命活动乃至建设的贡献尤其是主要理论贡献有了直观的把握,注重教学实效。【线索导引、理论难点突破】:附:阅读这些片段,思考: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与马克思、列宁有何不同?这样的认识对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积极意义?有何启示?片段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片段二: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片段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共同探究形成结论:马克思与列宁都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而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与计划都是经济手段。就是这样的理论创新、科学指导,使得我们解放思想,在1991年苏联垮台后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进一步深化改革,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至今2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启示:要勇于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任何制度都要通过改革才能逐步完善。人类文明进步的模式是多元的。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和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设计思路):对马克思、列宁、邓小平等人对“市场经济”的不同论述与实践等教材隐性难点的挖掘,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渗透文明新史观和新视角于其中。学生对中外社会主义建设整块知识的学习、探究,对某些概念已经能很好理解、掌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学以致用:-----练习部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5“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材料二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材料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纲领”指什么?作者认为导致“纲领有些地方过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中所说的“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指的是什么?马克思提出了哪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