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中考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卉原中学初中部九年级综合复习语文导学案(定稿)编制:孙淑兰审核:初三语文组审批:编号:第11首春望[唐]杜甫一、原文及意思: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译句:国都沦陷,唯有山河依旧,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译句:感伤时事,看到春花反而落泪,怅恨离别,听到鸟鸣反而心惊。(另外一种理解: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译句:战火一连持续几个月,一封家书就抵得上万两黄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词:浑:简直。译句:愁白了的头发越挠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二、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杜甫想去投奔肃宗途中被俘获。第二年4月,诗人在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逃离长安。本诗就是他在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三、内容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2.主旨: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3.写作手法: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四、阅读理解:1.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答:①“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②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2.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破”和“深”字的效果?答:①“破”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②“深”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3.赏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答:①运用拟人,赋予花鸟以感情,移情于物,借景抒情,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答:①形式上运用对偶,内容上运用夸张,②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③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五、课堂检测。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全诗围绕“春”字展开,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写景时,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B.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使人触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C.尾联中“搔”是“抓挠”之意,表示心绪烦乱。这一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D.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春天草木丛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现实。写春望所见,将“国家”残破不堪与富有生机的“城春”对照,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通过写景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破”字写出了国都的残破不堪,使人怵目惊心;“深”写出城内杂草丛生,使人满目凄然。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一个“溅字,运用了拟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感时”承上,“恨别”启下。音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抵万金”运用对偶,内容上运用夸张,写出了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表达了使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刻画了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卉原中学初中部九年级综合复习语文导学案(定稿)编制:孙淑兰审核:初三语文组审批:编号:第17首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杭州西湖一、原文及意思: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译词: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译句: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译词:暖树:向阳的树。译句: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译句: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词:不足:不够。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译句: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浓荫下的白沙堤。二、内容分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心:通过描绘西湖初春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早春美好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四、阅读理解: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2、本诗第二句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莺争暖春、燕啄春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3、这首诗紧扣“早春”,通过对“水面”“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4、简要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①这两句对仗工整,极富画面感。②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③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④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早春美好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5、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啄”。答:①一个“争”字,写出了初春早莺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出燕子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忙碌情景。②“争”“啄”二字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③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早春美好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6、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①这两句对仗工整,极富画面感。②“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③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④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早春美好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7、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欲”和“才能”的表达效果。答:①“渐欲”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才能”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短浅特点。②两个词语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③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8、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丽景色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9、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答:①“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②“几处”“谁家”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地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③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10、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C.第二联从动态方面(动物的变化),第三联从静态方面(植物的变化)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受。D.尾联“不足”,指不够。这两句诗写作者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表卉原中学初中部九年级综合复习语文导学案(定稿)编制:孙淑兰审核:初三语文组审批:编号:达了诗人对西湖美丽景色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第25篇浣溪沙晏殊(北宋)词牌名一、原文及意思: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译文: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依然是去年的天气和旧日的亭台。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能再回来?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词: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译文:花儿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了回来。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二、文学常识: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词人之一。选自《珠玉词》。三、背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四、中心: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五、理解性默写: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惆怅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被称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六、阅读理解: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答: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答:①这两句以“花落去”对“燕归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②情景交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慨(伤春惜时的感情)。③寓意深刻,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4、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①答:直接抒发了诗人寂寞和忧伤之情。②“独”字突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③“徘徊”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景物情事)的留恋和对年华易逝的伤感之情。5、诗中作者用“新”“旧”有什么含义?(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作者用“新”“旧”对比,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伤感之情。6、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①对美好春光(景物情事)的留恋。②对年华易逝的伤感。③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希望。7、“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思是天气亭台都与去年一样,暗含着物是人非,时光不再的悲叹。8、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雁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9、全诗思绪都围绕“独”字来抒写。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10、选出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卉原中学初中部九年级综合复习语文导学案(定稿)编制:孙淑兰审核:初三语文组审批:编号: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从前经历过的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第33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曲牌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