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研究报告剑阁县普安小学课题组一、立足学校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创新精神(一)课题的提出剑阁县普安小学位于普安镇小东街15号,其前身是清代的“兼山书斋”,后创办为高等小学,此乃剑阁第一所新式学堂,是剑阁历史上最悠久的小学之一,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学校20世纪80年代被命名为首批“四川省重点小学”;90年代末被评为首批“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进入新课改以来,如何继续做好“小学教育的排头兵”是摆在我们眼前的课题:特色就是品牌,品牌就是竞争力。学校要发展,必须树自己的品牌,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科技文化教育在我校已有20多年历史,盛况一年胜过一年,是一项以培养学生素质、技能、情趣的大型综合教育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拥护。纵观我校教育的优势点,在科技教育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学校在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小论文以及科技实践活动方面颇有研究,拥有在科技指导方面较突出的教师。学校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振兴民族、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把科技教育正式确定为特色教育内容,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主线,以科技教育为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办学之路”。1、培养科学精神,呼唤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21世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知识、信息容量极度膨胀,2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爆炸”的年代。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大发展与应用给人的发展、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发展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科技大发展与应用,人类要发展,提高人的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最终的选择。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科学素养的度量不仅要适合国际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具有未来思想,针对未来需要来进行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素养。现代人要真正融入这个科技无孔不入的时代,较高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必备的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呼唤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现代文明的一大趋势,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只有参与实践锻炼,才能为终身发展夯实根基。为此,学校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长大后能适应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建设作贡献。2、培养科学志趣,建立科学思维是《新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宗旨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数学课程标3准》《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要建立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参看各科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各科课程标准为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3、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够,缺乏对学生科学方法指导在实验前期,我们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了跟踪听课和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够,教学方法简单,课题研究意识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在课改中常常是穿新鞋走老路,不能真正把课堂(时间、方法、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只停留在表面上。合作探究也只流于形式。我们还对“小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情况,“学生的科学知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科学测试。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水平偏低。学校教学活动多以“知识性项目”和“技能性项目”为主,而“研究性项目”和“整合性项目”较少,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与科学过程、创新精神和增进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方面的训练比较薄弱,缺乏体现素质教育新思想。因此提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课题十分重要。二、课题界定(一)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4程度。目前各国在测评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科学素养就是对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兴趣,科学的爱好,科学的探索等等。(二)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什么?《科学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当今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已经扩展到不仅包括认识的对象、认识的过程、方法;还包括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显然,“科学”与“自然”相比无论是外延还是内涵都扩大了许多,丰富了许多,这就能反映出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不只是知识,而是应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公民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2、探索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策略,为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借鉴和经验;3、探索出课堂教学中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策略和途径;4、进一步发挥学校科学教育的功能,扎扎实实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科学教育质量,使全体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二)研究的主要内容5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寻找培养方法途径,创新教学手段,为师生提供学习、研究平台,促进师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合作、探究,反思能力加强,学校、师生得到持续性发展。二、强化课堂研究,渗透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一)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1、对各学科基本课型分类研究为落实“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学校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入手,重点研究科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着力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通过科学教育成果引领其他各科参与研究,把科学教育渗透到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信息技术、经典诵读、生命与安全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各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行为设计模式样板,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由科学课的“探究式”模式入手,研究了语文课堂的“尝试式”、“探究式”;数学课堂的“问题式”、“探究式”、“操作式”等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遵循了“趣味性原则”、“整体性和整合性原则”、“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行动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主要由“备教法”转向“备学法”;由“备结果”转向“备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由“备掌握知识的数量”转向“备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践操作---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得初步结论---实践运用---检验结果---再认真下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从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经历科学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课堂上,教师积极创设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思维解决问题——获得结论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启发他们用已学的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学科教学,以不同的形式6对学生进行尝试教育,从而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科技教育的效果。实践证明,各科课堂教学模式均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2、对各学科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个案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各科教师必须具有学科意识,深入课堂,从学生的科学知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着手,从常态课中落实目标任务,制定阶段计划,总结阶段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对各学科进行个案研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案分析,了解合作交流中学生参与情况,探究活动中学生感悟情况,反思教学中问题生成的合理性,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了解学习目标达成度。实验教师注重收集整理随笔和案例,开展“沙龙论坛”活动。课题组定期对教师的操作情况进行实践性检测,让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去研究课型特点,带着经验去反思教学成果。让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各子课题根据学科特点,确保自己的特色研究方法,为课题实验取得成效。3、目标导向实施培训策略,营造师生之间“心灵接触”课题组对实验教师按目标导向实施培训策略,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效整合。具体通过“学习——感悟——设计——实践——反思——改进——总结”的行为方式,使师生经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实践的探索,对课题研究的感性认识到对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在教学中强调营造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抑的状态下打开思维的闸门,并力求教态自然亲切,注意使用不同语言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的原则。努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锻炼学生勇7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并给学生足够多的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信心得到强化,让知识深深地印入脑海之中。4、探索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①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学习科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自行探究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让他们在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变强?是教学研究的主要策略。教学中,教师努力找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王艳老师在上《科学》第二册“土壤与生命”这一章时,学生们对土壤非常感兴趣,而且最使他们感到神奇的就是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所有孩子眼睛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生长出来,因此探究土壤里有机物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前一课已经对土壤进行了初步研究,于是再上《落叶变成了什么》时对学生提出,对于土壤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学生就能轻松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②重视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做中学”。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程清华老师在教学《摆的研究》一课时,先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让摆动起来,然后汇报摆的次数,发现:有的摆摆的快,有的摆的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们说到摆长、摆重、摆角都有关系,但教师没有给予肯定也没有给予否定,而8是让学生自己去做。他们做的可带劲了,整个小组的成员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摆在那数。虽然最后做出来是只有摆长会影响摆的快慢,但只要他做了,经历了,象科学那样真刀、真枪地干了,他们会在科学素养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我们所追求的是他的“真情实感”亲身体验。③实施课外延伸,拓宽学生探究空间。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对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