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圈小泥鳅成大产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培育产业发展生态链小泥鳅成大产业XX镇万亩生态泥鳅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纪实XX镇围绕“扩面、繁育、增量”的工作思路,立足比较优势,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经过近5年的发展,引进泥鳅产业农业企业10家,目前已形成白果树养殖园区、园坝泥鳅、红泥生态泥鳅养殖园区三大核心示范养殖园区,塘鳅养殖面积超2000亩,集中连片面积1500余亩,其他稻藕鳅面积超2500亩。泥鳅产业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兴,就在于坚持挖掘和发挥比较优势,强力举措扩大优势,倾全力培育泥鳅产业发展生态链,把小泥鳅做成大产业。一、投石问路,确立效益农业发展重点。XX镇东靠明月山脉、西与城北山区相靠,中间沿渝巫路分布着广袤的平野沃土,为XX大坝核心腹地,域内拥有良田2.9万余亩,同时作为龙溪河发源地,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库各1个,还有103口山坪塘,拥有广阔的水域,具有渔业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挥和利用好自然条件的禀赋,立足效益农业,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围绕县“137”总体部署,按照XX县委、县政府特色效益农业规划,XX镇政府在2011年开启了“万亩泥鳅生态养殖园区”规划及建设工作。(一)找准发展路子。园坝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一直在从事泥鳅人工繁殖的技术攻关,但规模和效益量小体微,XX镇党委政府科学引导引进优势业主及渔业养殖能手入社,整合原有泥鳅繁养技术优势,修建泥鳅繁育场2个,泥鳅人工繁殖技术取得了成功,为产业的持续壮大提供了可能,明确了XX镇生态效益农业重点,重点打造泥鳅产业。(二)抓好产业规划。综合道路、水源及土地资源优势,结合泥鳅养殖共性特点,确定产业连片发展、连片经营、连片管理的总基调,将具备养殖水源及地理优势明显的字库村、红八村、坪山村、福来村、明达村纳入集中规划,委托西南大学编写了XX县万亩生态泥鳅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红泥生态园区和水生农业园区等两个子规划已完成,启动泥鳅加工园区编制规划,为泥鳅产业发展描绘了蓝图。(三)建立人才共育机制。一是加强人才引进选调2名水产专业大学生到镇政府工作,从沿海、四川水产养殖较发达的地区高薪聘请了水产专业技术人才2人,专门负责园区泥鳅繁养技术;二是加强同科研院校的合作,镇政府与西南大学建立院地合作机制,共同“把脉”泥鳅产业发展方向;三是成立泥鳅养殖学会,成立了泥鳅产业发展研究学会,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并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四是选派10名专技人员到泥鳅养殖企业挂职,对点联系和服务于泥鳅养殖企业,人才共育机制的建立,为泥鳅产业发展提供了后劲。二、渐次推进,精心培育产业发展生态链。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泥鳅人工繁殖的技术关键,土地规模流转的要素基础,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多样化经营品类的延展,精心培育泥鳅产业发展全产业链,深化产业发展的潜力。(一)抓育种关键。通过自主摸索、外聘繁殖能手、科研院校技术合作成功攻破了泥鳅人工繁殖成活率低的技术难关,为产业扩大提供了基础性保障,目前已建成专家大院3个,泥鳅种苗繁育场4个,种鳅繁育示范基地1个,育种品种涵盖黄斑泥鳅(土泥鳅)及台湾泥鳅两个品种,年出产水花幼苗十亿尾,除满足本地泥鳅养殖需求外,种苗销售辐射荣昌、四川等泥鳅养殖基地。(二)抓业主引进。引进泥鳅养殖业主10余户入园开发,成立法人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2家。对于入园的业主,不论法人属性,均均等享受泥鳅养殖的项目支持及政策倾斜。(三)抓规模流转。引导土地向大户集中,全镇土地规模流转3500余亩以上,其中成片流转300亩以上3家,200亩以上4家,100亩以上5家,大部分用于塘鳅、藕鳅养殖。通过收取土地流转复垦保证金、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建立“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土地流转保障机制,保护群众利益。土地要素的集中,为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四)抓基础配套。XX镇政府出资修建泥鳅繁殖、养殖供水管网两条7公里,从竹丰水库引水到园区专供泥鳅繁殖用水,从红光水库(小一型)引水专供泥鳅养殖用水;硬化泥鳅园区公路6.5公里,拓宽场镇至产业园区长3公里、宽5米的产业公路,启动实施泥鳅园区产业大道和连接礼让渔业园区产业大道工程6公里,统一改造泥鳅养殖园区周边C级危房120余户。(五)抓效益示范。前期入场的园坝泥鳅、水生农业、润丰农业均建设有泥鳅种苗繁养场,攻克泥鳅人工繁殖技术难关,孵化幼苗除满足自身养殖所需外,还用于对外销售,投产当年产生了可观效益,用日益成熟的繁养殖技术及产出效益为养殖户提供了效益参考,坚定了养殖户信心。(六)抓产品营销。泥鳅产业公司注册了XX泥鳅商标。与西南大学合作,实施泥鳅深加工项目。组建泥鳅营销团队,在重庆渝北三亚湾、盘溪、菜园坝、西双街、双福、交易城和小龙坎等大型水产市场设门市、建营销网络、开设网上电子交易平台,大力推销泥鳅产品。(七)抓链条延伸。引进重庆回味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泥鳅深加工,主要生产泥鳅预包装食品及火锅用泥鳅食材,目前完成了土地调整,正在进行厂房主体施工;种养结合,立体式开发养殖效益,各个业主利用塘埂栽种XX柚等经济作物或其他观赏性苗木,提高土地利用率;园坝泥鳅新承包稻田200亩,实施生态稻鳅工程示范,探索经验,向农户推广;红泥生态园围绕生态泥鳅,打造渔文化展示、技术培训、会议接待、休闲观光旅游、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效益示范。(八)抓成果推广。引导企业扩大辐射带动效应,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等模式把农户组织起来,扩大泥鳅养殖的产业规模,带动农户致富;以养殖学会为依托,组织养殖业主、水产专家做好技术培训,引导群众全民创业。三、共促共建,齐心营造产业发展环境。XX镇始终坚持“规模、品牌、效益”的发展思路,坚持土地规模流转、设施逐步完善、企业引领发展的工作举措,泥鳅产业规模和效益凸显,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级部门的重点倾注,干部职工的全力配合,更得益于群众的鼎力支持,与企业同心同德,共同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一)党委政府科学决策。2010年,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万亩渔业园”项目建设工程,2013年2月XX镇政府同县农委、县统筹办签订共同打造“万亩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协议,逐步细化路径,找准产业发展点。XX镇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提出建设“效益农业示范镇”一大目标,泥鳅产业作为重点生态农业项目进行建设,规划到2017年,泥鳅养殖达到1万亩。(二)养殖业主信心发展。目前,从事泥鳅养殖的业主共计10家,全部注册为法人企业,建成泥鳅繁殖场3个,塘鳅养殖面积2000余亩,成功申报县级龙头企业1家,正在申报市级龙头企业2家。园区内养殖塘条块分明、布局合理,道路纵横、阡陌交通,绿树环绕、净水排放,通过建营销网络,延展产业领域,投产企业有钱赚,坚定了养殖业主发展信心。(三)县级部门重点倾注。县委、县政府将XX镇泥鳅产业纳入全县“万亩渔业园”重点建设,将产业发展写入统筹城乡示范走廊建设实施意见。县级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帮扶措施,对泥鳅产业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帮助和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大助力。(四)干部群众齐心同步。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对发展举措部署落实快,承担向上对接,向下协调的工作关系,主动作为,在项目建设、协调土地、化解纠纷方面实干、巧干,积极为业主排忧解难。群众鼎力支持,土地流转顺利,在保障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转,群众接受度较高,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为业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