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2.历史上许多改革家就为改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改革家那里学习的精神应该有①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②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③坚韧不拨的意志④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3、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是爱奥尼亚(雅典)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梭伦所说的雅典“陷入绝境”主要因为:A、奴隶的反抗斗争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4.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B.设民众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C.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D.陪审员从各个等级中抽签产生5、面对雅典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A.发展农工商业B.颁布解负令C.确立财产等级制D.建立四百人会议6、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7、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B、改革的方式C、改革的性质D、改革的结果8.《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A.连坐法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9、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10、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11、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14、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5、推动北魏封建化的措施主要有①均田制②迁都③改籍贯④尊崇儒家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6.出现下面两图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17.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8.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①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③主张神甫可以娶妻④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9.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在经济上的典型表现是A.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B.教会掌握《圣经》的解释权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C.由教士布道举行圣餐礼D.教会拥有大量封建地产收入20.下列属于英国宗教改革独特之处的是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C.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D.颁布《南特赦令》2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守。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22.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造成大量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3、“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24、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25.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A.民族危机的加深B.倒幕运动的成功C.西方思想的传入D.天皇专制的建立26、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有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7.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他发表的奠定了变法理论基础的著作是①《俄彼得变政记》②《孔子改制考》③《新学伪经考》④《日本变政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28、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管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A.科学知识B.企业管理制度C.军事技术D.教育和政治制度29.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④是一次资产阶级同封建顽固势力的夺权斗争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3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大题,第26、27题各20分,共计40分)2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2,4,6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社会形势有何共同之处?(4分)(2)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的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积极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学习西方有什么突出特点?(4分)(4)材料四对戊戌变法的失败作出了深刻的评析,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选取了古今中外九大著名改革事件,其产生的历史作用各不相同,主要有如下五种表现:第一,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二,改革是思想解放的主要形式;第三,改革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四,改革是社会转变的有力杠杆;第五,改革是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请根据以上五个方面,各举一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事例不得重复)。(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大题,第26、27题各20分共计40分)26题27题26.(1)共同点: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国门被迫打开,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4分)(2)影响: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亚洲强国;政治上实现君主立宪。(6分)(3)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4分)(4)(6分)国情:中国清政权顽固势力的强大,而日本则推翻了幕府统治;在日本改革派的势力强大,而中国的维新派依靠清政府无实权的皇帝,自身力量非常弱小;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西方列强刚踏上日本领土,势力较小,而戊戌维新时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7.①富国强兵手段:商鞅变法(或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等),使秦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2分)②思想解放形式:戊戌变法,(或欧洲宗教改革)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资产阶级思想传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2分)③生产关系调整:欧洲宗教改革等,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教皇政治统治。(2分)④社会转变杠杆:俄国1861年改革(或日本明治维新等),通过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封建向资本主义的过渡。(2分)⑤自强御侮选择:阿里改革(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等),面对民族危机和内外交困而进行,以求达到国家振兴,挽救民族危亡。(2分)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概括和理解能力。题干出示了近现代史改革的主要类型和作用。通过对近现代史重大改革作用的概况,再对应题目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回答时,主要从改革的性质、作用等方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