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变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教育制度的角度看变化1977年:改革开放的前奏全国恢复高考: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一个国家的时代拐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恰好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国家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的观念对学制、教材、教学时间都作了安排,整顿了教学秩序,恢复了师范院校,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恢复了少先队组织、中学的共青团组织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课程改革颁布新修订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原则性说明规定: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为配合教学计划草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重建人教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集中编写第五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新教材吸取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特别是这套教材清除了十年动乱时期出版的教材中的许多谬误内容,改正了在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上的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注意到基础知识的选择,智力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1981—1985年:再一次课程改革背景:经过两年的课程领域内的拨乱反正,课程发展已趋于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的竞争与国内的主要需求都集中在人才上,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前两年的具体实践中,发现1978年颁布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已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势必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体实施:1981年教育部根据邓小平“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指示精神,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并修订颁发了五年制小学和中学教学计划。1984年教育部颁发了六年制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学计划,在数学、外语、自然常识、劳动课程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对教学大纲也进行重新修订1985年5月,中国政府提出“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各地基本采用“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做法。这个政策,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到了乡镇政府头上1986—1996年:又一次课程改革背景:普及义务教育、教育体制僵化等仍需进一步改革1986年4月,《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制定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地方法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的教育投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次改革的突出表现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确立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诸多禁区,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内容在各地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中都有重要地位。1996年至今:第八次课程改革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有别于应试教育的课程。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解决前七次课程改革遗留的课程问题,为了顺应世界课改的潮流,中国政府又开始了一场广泛、全面、深入持久的课程系统改革1997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原则,新课程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2002年秋季实验进一步扩大到330个市、县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意义:这次改革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不是新旧教材的替换,而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系统改革,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转变,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为全面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困难,国务院于2001年下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始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国家未对中央、省、市和县级政府的具体投入责任进行划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困难的问题再度凸显出来。2003年国家审计署统计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50个县中,2001年底,义务教育的负债23.84亿元,到2003年6月底,上升至38.98亿元。有的县80%以上的中小学都有负债。2005年:中国义务教育体制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2005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增大的势头;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2006年,中国政府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2007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并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中国关于教育的一些名词: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教育产业化”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始终被视为单纯的由政府兴办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事业。教育投资一直被当作消费性投资,没有认识到教育,尤其是专业教育具有消费性和生产性或事业性和产业性的双重性质,更没有认识到教育投入也可以产生效益和回报,从而拉动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教育产业化是必然的趋势和选择:实现教育产业化,转换现行教育体制,使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在教育产业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是公益性的,属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行业,而担负基础科学研究的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也不适于产业化运做。以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技术问题,培养专门人才,存在社会大量需求的专业教育是最适宜实现产业化的行业。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从1986年到2000年的努力,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我国已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同时,在基础教育其他领域,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也很迅速。2007年,普通高中在校生2522.4万人,幼儿园(含学前班)在园23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41.3万人,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世纪之交的扩招,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2年达到15%。2007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7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比1978年增加了近11倍。其中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1.3倍和107.6倍。国家加强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西部和人口大省高教发展倾斜支持,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高校还汇聚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90%以上研究人员和80%以上研究成果,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理论创新、国家和区域战略决策咨询、文化建设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教师队伍建设迈开新的步伐,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明显提升。2007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1%、97.2%和89.3%,具有高学历教师比例在逐年增加。中小学教职工聘任、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校长选拔任用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建立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制度,实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顺利进行,2007年秋季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高等学校全面推行聘用聘任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组织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设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师德建设总体上不断加强。综述:“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民族崛起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些让中国百姓心里感动、切身感受的话,正是教育事业改革开放30年来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得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困难群体的30年。教育不仅是一项教化文明的道德事业,人经济建设的角度看,教育还是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支柱产业,它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导向市场化、内部管理自主化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