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15—2016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孟子认为井田制破坏以后,便会出现“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的情形。因此他认为必须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就无恒心,认为恢复井田制就能保证农民的恒产和恒心。这体现了孟子A.回归森严礼乐等级的政治理想B.维护私有土地制度的个人诉求C.调整土地政策维护秩序的主张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迫切愿望2.东汉初年,光武帝把具体的权力交给“官小权大”的尚书台,而三公虽地位较高,秩禄万石,却不能管理具体的事务,仅可“坐而论道”。这一举措A.丰富了古代国家治理手段B.激化了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C.打击了贵族地主等级观念D.完善了官僚队伍的选拔制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律规定“子贼杀、殴伤父母枭首,骂詈(斥骂)父母弃市”。北朝律规定,子孙杀父祖处以车裂的极刑,而父祖杀子孙用刀刃者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卖子一岁刑。”这反映出A.南北方经济水平相近B.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C.以礼入法的刑罚理念D.乱世重典的雷霆手段4.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5.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A.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B.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C.强干弱枝致使人事变动频繁D.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6.右图是《明史·列女传》中的一段记述,对此段记述的评价曰:“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这说明了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B.封建礼教高度强化束缚民众思想C.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D.明清进步思潮改变社会价值取向7.清代乾隆以前银钱比价为1:1000以内,但至道光年间,银钱比价已高达1:1700左右。这种“银贵钱贱”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B.海禁政策导致中西贸易萧条C.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白银流通D.鸦片走私造成白银不断外流8.晚清公使郭嵩焘旅居英国时感叹:“政教风俗,欧洲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据此分析,郭嵩焘A.沉醉于西方的物质文明B.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C.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认识9.郑观应主持织布局期间曾连年为织布局投保,而1890年接替其管理织布局的杨宗濂、杨宗瀚兄弟,认为参加保险是一件奢靡的事情,遂停止了续保。1893年,上海织布局发生大火,损失白银逾150万两。这反映了当时A.现代金融与管理理念尚未普及B.顽固派盲目排斥西方保险制度C.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浮于事D.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艰难曲折10.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B.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C.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D.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11.1926年,国民党二大通过的《工人运动决议案》指出:“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之工人群众,一方面宜加以深切的援助,使其本身力量与组织日臻强大;一方面须用种种方法取得其同情,与之发生密切的关系。使本党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伟大的革命基础。”材料表明当时国民党A.继续执行三大政策B.独立领导工人运动C.极力破坏国共合作D.关心农民工人生计1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五种基本货物价格作为参照标准,对工人工资进行波动性调整。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开展工业建设B.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C.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D.团结城市工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13.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开放式,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呈规整式。在建筑方位上,雅典卫城呈东西向,而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多呈南北向。这主要由于A.政治文化的差异B.经济水平的高低C.民众数量的多寡D.地理位置的不同14.“中世纪晚期的教会学校除了教授神学与拉丁语法,也意识到日益增长的逻辑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培训经院哲学的社会学校里,学生们会聚集在讲师周围,讲师会重点传授推理的重要方法。”这种教育方式A.培养了辩证理性的思维方法B.巩固了人文主义的统治地位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15.“(16世纪以后)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这说明新教伦理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B.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C.颠覆了基督教神学D.促进了新兴君主国的形成16.英国首相老皮特(1708—1778)曾说:“我要把美洲的重要性说给你们听;它是一个双重市场:既是一个消费市场,也是一个供应市场。”其主要观点是A.美洲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B.美洲是英国理想的资本输出对象C.英国对美洲社会既有建设又有掠夺D.英国应使用武力和商品征服美洲17.费城制宪会议上,麦迪逊警告说:“联邦更容易解体于无政府状态,而不是专制统治……十三个殖民地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种趋向。”麦迪逊的这一言论意在A.反对君主专制政体B.构筑三权分立体制C.加强中央政府权威D.确立人民主权原则18.下表是某时期内英国一贵族家族收入简表(部分),这反映了1801—1871年菲兹威廉(伯爵)家族的收入(单位:英镑)年代地租收入矿业收入总收入矿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18012613542143034913.9184143489110815457120.31871712813721021832834.3——引自贝科特《1660—1914年英国贵族》A.土地贵族势力日趋没落B.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C.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D.议会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9.巴黎公社的一份文告称:“弟兄,你受骗了。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在城市里创造一切财富的人无衣无食,无处栖身,求助无门;但是乡下的情况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有钱的地主和企业主这两种被叫作剥削者的人,会有什么区别吗?”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推翻地主阶级统治B.寄望获得农民支持C.揭露私有制的罪恶D.彻底消灭剥削阶级20.16世纪,开辟新航路的西葡两国普遍认为海洋不是开放的,所有海域属于发现它的国家;17世纪初,在荷兰产生了海洋主权观念;二战后,国际上逐渐形成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海域分类。这种变化反映了A.西葡殖民体系分崩离析B.荷兰人成为海上马车夫C.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海洋问题的法制化趋势21.某西方学者指出:“当(俄国)几百万人在乡村挨饿时,年轻的共产主义者把苦难和恐惧的这些年当作英雄时期。这些年出生的婴儿许多都取了诸如‘小五年’(为女孩)和‘计划’(为男孩)这样的名字,以此反映他们父母的政治倾向。”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困难B.工业化建设激发民众生产生活热情C.法西斯德国军队大举入侵苏联D.农业改革失误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22.有学者认为:“有了马歇尔计划的帮助,西欧经济得以稳定和完整,欧洲由此也得以加速跃向繁荣。不过,斯大林对这个计划的反应使得东西方之间的分裂更加牢固。”该学者论述了A.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完成B.美苏间国家利益的趋同C.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D.多极化趋势的具体表现23.1932年,瑞士社会民主党政府开始允许预算赤字上升,用以资助一项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增加福利救济金。到1937年,随着制造业蓬勃发展,失业率迅速缩小。瑞士政府的这一举措A.表明了罗斯福新政的广泛影响B.契合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C.丰富了传统自由放任主义理论D.终结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4.1976年,IMF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该体系下实行浮动汇率制,打破美元作为唯一外汇储备的情形。西德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体系A.导致了德日两国取代美国金融霸主地位B.完善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管理运作机制C.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D.说明了固定汇率制阻碍了战后经济恢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必考题(本部分共有2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共计37分。)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重视医学,政府设有各类医疗机构。宋初设翰林医官院,掌供皇帝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又设太医局,掌疗官吏军民疾病;以“恤贫疗疾”为宗旨的社会救济设施也随之建立,如宋初所设东、西福田院,用以“养京师老疾穷丐者”。同时政府建立了将翰林医官院中医官剩员派往地方行政单位服务的“驻泊医官制度”。政府还经常性地施药济民,尤其在疾疫流行时,更是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诊治灾民。如“淳化三年,汴京疾疫流行,命太医局选良医十人,给钱五十万为市药之资,给以病者汤药、诊视之。”此外,政府重视医官考核和医学人才培养,如“乾德元年,命太常寺考翰林医官技艺,黜其不精者。”为总结前代医学经验,政府也多次下令征集医书、方论,对之进行校订、编辑和刻印出版。与此同时,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大都市,医药普及程度已相当高,闹市摆摊卖药、走街串巷行医者、医官药铺数量众多。总之两宋时期,经过政府和民间各阶层的努力,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知识得到普遍推广。——摘编自朱瑞熙等著《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材料二18世纪初,英国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大都由教会或救济院完成,虽然有医生得到政府的公共基金照顾贫民,但法定的医疗政策仍未提出。医疗保健主要还是自由市场和民办组织的事情,但无论教会还是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对穷人来说都是相对有限的。这一时期,人们可能把多数医疗描述为“等级社会的市场”。内科医生得到贵族信任,外科医生是有权有势者的随从,也可能为当地贫穷病人或者伤员提供服务的修补工,药剂师出售药物也附带看病。18世纪后期,医疗制度渐趋完善。政府将改善医疗状况作为完善城市工业经济条件的一项方案。信息传播的改善也使报纸上刊登许多医学专利广告。同时医学也被自然哲学和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社会有序化所感染,医学开始像牛顿的物理学一样具有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私立的医科学校与医科教学制度也被逐步建立。——摘编自罗伊·波特《剑桥医学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医疗状况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医疗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原因。(11分)(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医疗状况改善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4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列是我国建国以来高考作文试题(部分)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6—1976高考中断十年197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1981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198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6树木·森林·气候1989给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的高三学生的一封回信1992清理路旁的脏物1993帮同学补课要不要收报酬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摘自章家仪、胡笙《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考生任选下列一项要求作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