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关于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签发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红政协发[2011]3号关于呈报《关于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的报告区委:现将《关于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呈上,请审阅。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主题词:政协调研报告抄报: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吴忠市政协办公室。抄送:红寺堡区委办、人大办、政府办,自治区政协项宗西主席,吴忠市政协丁兰玉主席、红寺堡区委仇旭辉书记、徐军区长,区委各常委,人大各副主任、政府各副区长、政协主席、副主席,政协各委(办)。红寺堡区政协办公室2010年6月7日印发共印36份2关于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1999年1月,红寺堡作为国家重点移民扶贫开发区正式开发建设,主要搬迁西吉、海原、原州、泾源、彭阳、隆德、中宁、同心八县(区)就地脱贫无望的贫困户。开发建设以来,历届工委、管委会及区委、区政府带领广大群众,按照“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使红寺堡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发水浇地51万亩,搬迁安置8县贫困群众20.4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57%,现已形成2乡2镇5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的规模。红寺堡区开发建设12年来,全区上下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真理,立足“工贸强区、草畜富区、生态绿区、环境活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大力发展“3211”产业战略,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红寺堡区在移民安置、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3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职工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增长。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稳步实现了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和全面奔小康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在红寺堡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也曝露出很多的遗留问题,并且越来越突出,对进一步发展所显现出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做好移民工作,并为下一步红寺堡发展和全宁夏做好移民工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区政协组成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下基层走访、统计等形式,对移民工作遗留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经过调研,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户籍问题1、部分移民户籍没有移交给红寺堡。2006年、2007年两年整体搬迁的有2762户12429人至今户4籍尚未移交,其中太阳山镇买河村2265户10897人,大河乡乌沙塘村497户1532人,给乡镇管理带来很大困难。2、“有户无人”。部分移民将户口迁至红寺堡,却仍然住在老家;还有部分移民“两头跑”,两头种地。全区“有户无人”(空挂户)约44499人,占红寺堡区农业人口的30%多,这种有户无人的现象在各乡镇普遍存在,给人口管理、村委选举、新农合、新农保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带来严重不便。3、“人户分离”。有两种情况:有些移民搬到红寺堡后,又在红寺堡区内其他移民点买房买地后定居;有的由于二次搬迁,造成户口在原移民点,而人在二次搬迁点定居。4、多重户籍。部分移民有两个或多个户口,据不完全统计,红寺堡镇和太阳山镇就有多重户籍353户1769人,多重户籍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具体情况如下:乡镇村名户数(户)人数(人)红寺堡镇梨花村150900红海村1247红关村1346太阳山镇柳泉村12305永新村86346羊坊滩村80400合计35317695、户口资料缺失。个别移民点由于交接手续不完善等多种因素,造成有些移民没有户口资料。这种情况在各乡镇均有存在,具体如下:乡镇村名户数(户)人数(人)红寺堡镇团结村100500上源村2039太阳山镇甜水河村23115柳泉村730永新村1012水套村1050田原村1347周新村106207周圈村70507羊坊滩村210大河乡龙泉村860麻黄沟村424大河村20120开元村316平岭子村15河西村320乌沙塘村100460南川乡东川村2106新台村1268杨柳村30320合计5442620(二)危房问题红寺堡开发建设初期,部分移民点建房质量不高,目前移民房屋中,有的地基下陷,有的墙体裂缝,群众安全得不到保障。据统计,红寺堡区现有危房8198户,其中已改造2641户,还有5547户需要改造,已接管移民中危房户1938户,未接管移民中危房户553户。有些移民点危房问题相当严重,如,大河乡乌沙塘村隆德县移民点住房是由隆德县指挥部统一建造,每户收建房款1.8万元。当初,在建房时没有处理好地基,泥土砌墙,致使全村345户住房墙体全部出现裂缝,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有些墙体村民只能用木材顶着居住;还有一部分房顶受损严重,群众基本住房还没有得到保障。(三)土地问题1、无耕地情况(1)已接管移民中存在无耕地现象,具体情况如下:7乡镇村名户数(户)人数(人)土地(亩)红寺堡镇团结村30015003000兴旺村34140280红海村2208501700上源村104692红关村134080光彩村1557114朝阳村110370740玉池村103672和兴村33010302060太阳山镇水套村125450900柳泉村70300600豹子滩村1560120买河村134590大河乡香园村41734石炭沟村20106212平岭子村52754乌沙塘村55252504大河村36170340南川乡西源村404080合计1425553611072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移民没有分到耕地。户籍录入时将有些移民的户籍遗漏,使这部分移民户籍8缺失,因此没有分到耕地;有些移民对分到的耕地不满意,拒绝接受,所以,至今没有耕地。这两种情况在南川乡洪沟滩村比较突出。二是二次搬迁移民没有耕地。由于土地盐渍化、沙化等原因,部分移民来红寺堡后又进行了二次搬迁,但二次搬迁的移民土地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三是倒卖土地。一些村民将土地倒卖给非正常移民,造成土地短缺。四是部分移民土地被抢占。部分移民在原籍县没有断根,两头种地,在回到老县期间,红寺堡的土地无人看管,被别人抢占。五是新增人口。我区历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7‰,出生人口总数每年都在增加,但耕地却没有增加。(2)未接管移民存在无耕地现象,具体情况如下:乡镇户数(户)人数(人)所缺耕地(亩)红寺堡镇2038201640太阳山镇41819073658南川乡68931606320大河乡34515922800合计166574791441892、土地盐渍化、沙化情况。部分移民点地势低洼,开发土地时未设计排碱沟,造成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具体情况为:乡镇村名亩数(亩)红寺堡镇上源村450兴旺村570红海村3200光彩村2624太阳山镇甜水河村760柳泉村3500沙泉1200永新村3000红塔村500豹子滩村3000黄扬滩村1000大河乡大河村740石炭沟村4233平岭子村5300石坡子村4000东川村1012新台村190010南川乡沙草墩村300中川村600红阳村1000杨柳村1200合计400893、二次搬迁移民无耕地情况。二次搬迁就是由原籍县迁到红寺堡的移民,几年后,由于耕地盐渍化、沙化等原因,造成耕地不能继续耕种;或是宅基地盐渍化,造成房屋裂缝、倒塌,无法居住,红寺堡对部分移民进行了再次搬迁(红寺堡区内),但有些二次搬迁户还没有再次分到耕地。具体情况如下:乡镇行政村(个)户数(户)人数(人)所缺耕地(亩)太阳山252625674963南川乡172319611大河乡31100500010000合计616987886155744、乱圈滥占土地。个别人借开发初期土地管理不规范的空隙,大肆圈占土地,然后倒卖出去,造成耕地流失。如大河乡辖区内的红崖节灌站11“1236”总指挥部开发的2400余亩实验示范基地,在指挥部撤走时因种种原因,未将原指挥部及周围的土地移交开发区管委会,而是交由其职工张建林经营,张建林在经营过程中又不断开发耕地,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发土地6000余亩,现已将450亩地倒卖,其余土地承包给私人种植。5、土地整理质量不高。开发过程中,有些土地整理不符合种植和灌溉要求,高低不平,有的甚至高于水渠,不能按灌溉要求灌水,种植作物产量低,严重影响老百姓的受益。(四)教育问题一是校舍不足。红寺堡区现有农村小学64所(含教学点3个),小学阶段在校生23811名。现在使用的校舍绝大部分是“1236”工程指挥部规划建设的,全部按照“一村一校,一校6个教学班”的模式建设。只设计教学班,没设计功能室和附属用房。近年来,我区每年净增学生2000名左右,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致使农村各校出现“大班额”现象。2010年,我区为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强区评估验收,购置了大量的信息化设备,然而这些12设备无专用教室。目前我区农村小学校舍总计缺118个教室,建筑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二是校园安全问题。红寺堡区共有中小学73所,总建筑面积192572平方米。经2009年普查,全区共有59所学校校舍抗震设防不达标,应加固面积96133平方米。截至2010年底,已加固5所39211平方米,待加固54所56922平方米。2011年,我区31所学校共24402平方米的加固工程由自治区校安办列入项目投资计划,还有23所37739平方米的校舍加固工程需要地方投资实施,因地方财政困难,无法实施。(五)农田灌溉问题一是没有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设计。按原设计,红寺堡移民区为高效节水灌溉区,但在移民过程中,由移民迁出县建房、开地,建设了初步渠系,现在的实情是只能大水漫灌,没有实现高效节水的愿望,这对黄河水资源的利用和移民发展都是不利的。二是现有灌溉设施不配套,水量不足,使部分13移民土地灌不上水。原移民搬迁安置和土地开发分配由各移民县指挥部组织实施,之后交由原红寺堡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土地开发与渠系建设不配套,水渠流量不够,灌溉设施不到位,现有24980亩灌溉耕地存在用水之争。各乡镇情况如下:乡镇村名亩数(亩)红寺堡镇梨花村6000团结村500上源村500兴旺村1500红海村700红关村40光彩村500朝阳村1300玉池村360中圈塘村6700东源村50绿科新村2000太阳山镇甜水河村2200大河乡沙塘村全部耕地南川乡杨柳村2510中川村120合计24980(六)技术人才短缺由于在移民过程中,建管分离,移出地没有考虑到移民将后的管理和发展,只将贫困户移出,但14没有将技术人才移出,而成立开发区到设区为止,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又调不进技术人员,使现在红寺堡区农、林、水、牧、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开展工作,只能外聘技术人员,增加了单位的经济负担,但工作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技术人才缺乏,严重制约红寺堡的发展。(七)残疾人问题据统计,目前,红寺堡区有残疾人14611人,占人口总数的8.42%,高出宁夏残疾人平均比例1.62个百分点,高出吴忠市残疾人平均比例1.12个百分点,64%的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一家多残的有136户298人。南川乡菊花台村有残疾人99名,涉及76户,占总数的10.6%,高出自治区平均水平3.77个百分点。红寺堡区的残疾人都是从原籍县区搬迁来的,自红寺堡移民工程开展以来,各移民县区为了甩包袱,将能搬走的残疾人全部搬到红寺堡。这些人为因素是造成红寺堡残疾人多的主15要原因。(八)宗教场所布局和建设问题红寺堡在移民初期,没有将宗教场所的规划和建设纳入统一管理,各县指挥部根据当时情况,随意指定宗教建设用地,信教群众筹资建设,造成宗教场所布局不合理和宗教场所建设标准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村多寺、两寺相邻、异地上寺、不同教派同上一寺等情况,不便于开展宗教活动。(九)大乡镇大行政村问题2007年,由于撤乡并镇后,红寺堡原来的8个乡(镇)合并为4个乡(镇);2010年自治区又将利通、盐池、同心等县(区)部分村划归红寺堡管理,使红寺堡乡(镇)、行政村地域过大、人口过多,红寺堡镇人口已将近6万左右,有的行政村人口多达上万人,红寺堡镇团结村由原来4个村合并而成,人口13000余人,比其他县(区)一个乡(镇)人口还多。由于移民来自各地,回汉杂居、教派门宦较多、村情复杂,加上大乡(镇)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