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2月19日在宣武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武区区长王刚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宣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三年工作总结三年来,在区委的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全面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人均达到5800美元;2006年区级财政收入27.18亿元,年均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0亿元,年均增长8.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0元,年均增长11.8%,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9.5%,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4.9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2.5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5%以上;三年实际利用外资6258.8万美元,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2.2%。——城市整体形象有效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不断增强。功能街—2—区建设进展明显,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三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累计竣工面积280万平方米;区域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绿化美化建设成效明显,新改建公共绿地2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1.05%;建成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古都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城市人文特色更加突出。——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我区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大栅栏街道连续20年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集体,牛街街道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广外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陶然亭街道被评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示范街道,天桥街道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评为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等工作获得全国先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三年来,区政府全面完成“十五”计划,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重点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整体规划功能街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可持续—3—发展能力。预计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90%,比2003年提高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5%,比2003年提高7个百分点。文化传媒、现代商贸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电力、金融等重点行业的支柱作用更加突出。总部经济、特色经济持续发展,辖区百家重点企业对区级财政的贡献超过70%,马连道茶叶街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菜百公司被命名为“中国黄金第一家”,“菜百首饰”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内联升”被命名为“中国布鞋第一家”,张一元等老字号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优化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更香茶叶、新月出租、爱义行汽车装饰等一批品牌企业发展壮大。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运用能力;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推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逐步下降。(二)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城市整体功能。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积极参与中心城区控规修编,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更新取得重要进展,煤市街以东文保区试点项目顺利启动,煤市街以西及东琉璃厂地区城市设计方案通过市政府审批,前门月亮湾综合整治项目和煤市街、南新华街道路拓宽工程全面完成。国际传媒大道建设步伐加快,北京移动通信大厦、北京网通业务楼、经济日报社综合楼、富卓广场等建成使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中心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广安门商务区总部聚集效应不断增强,马连道采购中心区建设初具规模。启动双柳树、三统碑、棉花二三期、红居二期等危改区拆迁建设,建成牛街二期、南横东街、小马厂一期、新安中里等一批危改住宅项目,累计拆迁居民10253户。建成广义—4—街、枣林前街、陶然亭路东段等16条市政道路,进一步完善水、电、气、热、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改建法院审判大楼、公安分局看守所、残疾人活动中心、回民医院、牛街民族敬老院等一批政府投资项目。认真落实《宣武区古都风貌保护规划要点》,修缮牛街礼拜寺等11处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完成中山会馆腾退工作,建成中国电影百年纪念等17处反映宣南文化特色的街景标识。(三)切实强化城市管理,努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深化街道综合改革,实现劳动、司法、统计等部门的垂直管理,进一步理顺区街关系,增强街道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社区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建成一批社区服务中心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逐步改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提高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健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了城市常态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机制和各类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严格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安全监管,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26处环境整治项目,拆除违法建设3万平方米,建成南中轴路、先农坛北里、法源寺周边等5块集中绿地。积极推进便民路翻修、老旧小区改造、平改坡、公厕改扩建等工程,改造电表18000余户、水表28000余户,主要道路机扫率达到95%,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完成预期指标。翻修危旧公房5500间,认真做好安全渡汛、电力迎峰度夏、冬季供暖等工作。节约型机关建设初见成效,社会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健全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完成天桥投资公司与—5—天叶公司、宣开公司与天枫公司等企业重组合并,推动解决大碗茶商贸公司改制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企业发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导,探索推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强化政府的行政监管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全区854项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纳入网上全程办事代理,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政府专家顾问制度、人民建议征集人制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全区信息化管理水平。成功承办“第四届互联网与多媒体全球峰会”、“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2005大会”,积极参与京港洽谈会、北京科博会、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中法文化年等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友好市、区的沟通联系,做好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对口援助,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五)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宣师一附小创编的“新童谣”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评价,陶然亭街道“六德”教育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不断完善科技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入连年实现“三个增长”;加快教育资源重组,扎实推进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十五中等六所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北京抖空竹等四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北京春节厂甸庙会、大观园红楼庙会、宣南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建成宣南文化博物馆、区文化馆、天桥市民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宣武艺园、万寿公园,区—6—域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加强公共卫生监管,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改扩建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和美国白蛾侵害。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累计投入再就业资金1.4亿元,开发就业岗位33758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0417人次。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保基金征缴率均在98%以上。认真落实城市低保制度和专项救助政策,累计支出低保救助资金1.6亿元,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区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8.5%以上。老龄、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办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提案1228件,办复率达到100%。主动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中央市属单位、驻区部队、大型企业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促进全区发展的合力。侨务、对台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成绩,牛街地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四五”普法成效明显,“五五”普法全面启动,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律师公证等工作不断加强。完成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增强了社区民主自治功能。加强治安重点地区治理整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圆满完成各项安全保卫任务。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创新信访—7—工作理念,加大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力度,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总结三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统筹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规模,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二是必须坚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人为本,注重公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创新的思维推动政府工作深入开展,增强区域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必须坚持以突出发展特色为着力点,立足区情,发挥优势,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把中央和北京市的要求与宣武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宣武特点的发展途径。五是必须坚持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基础,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各级班子履职能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位代表,总结三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宣武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兄弟省市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宣武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回顾过去三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8—总量不够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任务还比较重;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重点功能街区、文保区、危改区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困难群体在住房、就业、就医等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区域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以上问题,区政府正在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二、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未来五年,是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集中全区智慧和力量,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努力开创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