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论重点作品选讲(一)韩传达一、钟嵘《诗品》选录1.作品注解和译文【原文1】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衹(qì)待之以致飨,幽微藉(借)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钟嵘《诗品序》)【注解】气:节气,气候。摇荡性情:指外物激荡任之情绪。形诸舞咏:表现于舞蹈和歌唱。照烛三才:照烛,照耀。三才,指天、地、人。晖丽万有:晖丽,光辉照耀。万有,犹言万物。灵衹(qì):神灵。致飨:祭祀时供奉祭物给神灵。幽微:与神灵对言,指鬼魂。昭告:犹言祷告。“灵衹”、“幽微”二句意谓诗歌可用于祭祀祷告于神鬼。“动天地,感鬼神”:感动天地鬼神。“动天地”,指“灵衹待之以致飨”;“感鬼神”,指“幽微藉之以昭告”。五言居文辞之要:言五言诗是诗歌中的重要的一体。【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四言诗字数少而意思多,效法《国风》、《离骚》,就可以摹得其大概,(但现在诗人们)往往苦于文字(用得)多而意思(表达)少,所以世人很少学习它。五言诗在诗体中居重要地位,是众多诗歌中最有滋味的,所以合于世俗大众的口味。(这)难道不是因为(它)指陈事理,塑造形象,尽情抒情,描写事物,最是详尽恰当的吗?【说明】钟嵘认为诗歌是“吟咏情性”,即是抒发感情的,而诗情并不是自生的,而是由外物的触动激发的,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外物的感发触动了诗情,这无疑是有唯物辩证的因素。而他对五言诗地位的论述,提出了所谓“滋味”说。所谓滋味者,亦即后来的韵味也,这就启发了“韵味”说、“意境”说的产生。后文对四季的递嬗所引起的气候变化最容易触动人的感情的论述,更以具体的例证说明了诗歌的抒情作用。【原文2】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钟嵘《诗品序》)【注解】三义:这里指兴、比、赋三种表形手法。“直书其事,寓言写物”:意谓直接叙写事物,但在叙述时言含寓意。干:以……为骨干。风力:即感染人的力量。润之以丹彩:以美丽的辞采来润饰它(文章)。辞踬:不顺通流畅,滞涩。嬉成流移:意谓文辞油滑,不严肃。文无止泊:意谓文章没有一定的旨归。芜漫之累:芜杂散漫的毛病。【译文】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味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油滑(的结果),文辞就没有归宿,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说明】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滋味的作品呢?钟嵘又提出“诗有三义”说。《诗品序》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言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穷,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所谓“言已尽而意有余”,是指诗歌要有含蓄蕴藉,意在言外,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所谓“因物喻志”,指的是诗人的情志要曲含在物象的比喻性描写之中。所谓“直书其事,寓言写物”,是指在对事物进行描写时,要有所寄托。一句活,兴、比、赋都不能直白抒情而无所涵蕴寄寓。显然,综合地运用兴、比、赋,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是“诗有三义”说的根本要求。【原文3】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日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故词人作者,罔不爱好。……(钟嵘《诗品序》)【注解】暑雨:夏天的雨。祁寒:大寒。《尚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日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日怨咨。”四候:指春夏秋冬四季。嘉会:美好的集会。离群:离开人群,指离开亲朋。楚臣去境:这里指屈原被流放,离开国都。汉妾辞宫:这里指王昭君辞别汉宫,远嫁匈奴。骨横朔野:朔野,北方的荒野。骨横朔野,意谓战死而弃骨在北方荒野之地。魂逐飞蓬:因弃骨荒野,成为孤魂野鬼,魂魄随蓬草而飞,故“魂逐飞蓬”。负戈外戍:戈,古代一种兵器。句谓扛着戈矛去外地戍边。杀气雄边:意谓边疆战事正酣,杀气正浓。塞客衣单:指在边塞上的人,如军人、使边者、流放者等。句谓边塞寒冷,但边人却衣单苦寒,古诗中有许多描写闺中人寄寒衣的诗。孀闺泪尽:孀,寡妇。孀闺,闺中的寡妇,这里指战死疆场的战士的妻子。解佩出朝:佩,指玉佩或佩带,古时多为官吏贵族佩戴。解佩出朝,这里指官吏被朝廷解职,或言官员辞官离开朝廷。扬蛾入宠:蛾,蛾眉,指女人。扬蛾入宠,指女子入宫受到皇帝的宠爱。再盼倾国:倾国,比喻美女。汉代李夫人色美,入宫受到汉武帝的宠爱。李延年《李夫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展其义:抒发、抒展它的意义。骋其情:意谓尽情发抒它的感情。幽居靡闷:意谓隐居的隐士没有苦闷。莫尚于诗矣:意谓没有比诗歌更高更好的了。罔不爱好:罔,无,没有。句谓没有不爱好的。【译文】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四季的节令气候给人的感触表现在诗歌里的。欢乐的集会以诗来寄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妾媵辞别宫廷,有的尸骨横在北方的荒野,魂魄追逐着飞去的蓬蒿;有的扛着戈矛出外守戍,边疆战斗的气氛正浓;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的寡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配印辞官离朝,一离开就不再回来;女子有扬起蛾眉,(姿色动人)入宫受宠,顾盼之间,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不作诗用什么来抒展它的情义?不用长篇的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的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使得穷贱的人容易安心,隐居避世的人没有苦闷的,(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所以诗人作者,没有不爱好(作诗)的。【说明】这里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诗歌的抒情作用。四季的递嬗所引起的气候变化更是最容易触动人的感情,“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同时,钟嵘也认为社会人生的种种环境和遭遇也能触发诗情诗思,他在引述人生的种种际遇之后说:“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钟嵘充分肯定外界事物对诗人诗思诗情的触发感兴作用,无疑符合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对后代的情景理论有深远影响。【原文4】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jù)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d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钟嵘《诗品序》)【注解】用事:古人作诗作文喜欢引用典籍中的古人古事来使文章简练,或加强它的说服力,或炫耀学识,称为用典或用事。思君如流水:徐干《室思》诗句。高台多悲风:曹植《杂诗》诗句。清晨登陇首:张华诗句,已失题;或言作者已佚名。羌无故实:羌,语首助词,无义。羌无故实,意谓不用典故。明月照积雪:谢灵运《岁暮》诗句。讵出经、史:讵,岂。句谓“明月照积雪”诗句难道是出自经书、史书!意即不是出于经、史。补假:补充借用,这里指借用经、史典故来补充诗文。直寻:直接叙事抒情,不用典故。颜延、谢庄:颜延年、谢庄。颜延之(384-546),南朝宋诗人。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与谢灵运并称颜谢。作诗雕琢藻饰,喜用典故。代表诗作有《五君咏》。谢庄(421-466),南朝宋文学家。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明帝时官金紫光禄大夫。诗文亦喜用典。代表作有《怀园引》诗、《月赋》等。繁密:这里指颜延之、谢庄用典多。于时化之:意谓当时的人都向颜、谢学习,使用典成了一种风气。大明、泰始:大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年号。泰始,南朝宋明帝刘彧年号。文章殆同书抄:文章几乎等同抄书。意谓当时文章堆砌典故,同抄书差不多。任昉、王元长:均为南朝齐、梁时文学家。任昉(460-508),南朝梁文学家。字彦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朝,梁时官至义兴、新安太守。以表、奏、书、启等应用散文著称,时诗人沈约以诗著称,与昉齐名,时称“任笔沈诗”。王元长,王融(47-493),南朝齐文学家。字元长,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为齐竟陵王萧子良宁朔将军军主。涉嫌谋反,下狱赐死。其诗讲究声律,与沈约同为永明体代表作家。辞不贵奇:意谓文章不看中文辞本身的奇妙。竞须新事:意谓任昉、王融的诗文争着用别人没有用过的典故。寖以成俗:寖,逐渐。寖以成俗,谓逐渐成了当时风俗。拘挛补衲:拘挛,不能伸展,受拘束。补衲,缝补,比喻缝缀拼合而成。句谓当时的诗用典太多,像是缝缀拼合而成的。蠹文已甚:蠹,名词是蛀虫,动词用是蛀蚀,引申为损害。句谓对文章有很大损害。自然英旨:意谓文章自然而美好。罕值其人:值,逢着,逢到。意谓很难遇到把诗写得“自然英旨”这样的人。事义:即事类,这里指典故。虽谢天才:虽,虽然、纵然之意。谢,惭愧。句谓虽然对天才表示惭愧。实则因自己无天才故而惭愧。且表学问:故且表示自己有学问。“虽谢天才”二句意谓写诗作文用典故的人,是用事典来掩饰自己缺乏天才,只能故且借以表示自己有学问。亦一理乎:也是一种理由吧!意即是一种借口。【译文】至于用诗歌吟咏抒发性情,又何必看重运用典故?“思君如流水”,就是就眼前所见而想;“高台多悲风”,也只是即目所见的情景;“清晨登陇首”,没有典故;“明月照积雪”,岂是出于经书史籍?考察古今的佳句,多不是拼凑假借古人词句,而都是由于直接抒写。颜延之、谢庄的诗,用典更是繁多细密,在那时(诗风)受他们的影响。所以(刘宋)大明、泰始间,诗文几乎同于抄书。近来任昉、王融等,不看重文辞(本身)的奇妙,(只是)争着运用无人用过的典故。从那时以来的作者,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遂使句子里没有不用典故的话,话语中没有不用典故的字,拘束补缀,损害诗文已经很厉害了。只是诗歌写得天工自然精彩美妙的,很少能碰到这样的人了。文辞既然失去高明,就只会增加典故,(这样做)虽然有愧于天才,姑且(可以)表现学问,也是一种理由吧!【说明】这里钟嵘还提倡“直寻”和“自然英旨”,主张诗歌创作要以自然为最高的美学原则,强调感情真实。既然强调“直寻”、“自然”,要求“真美”,自然要反对数典用事的掉书袋和拘忌声病的当时盛行的“永明体”。他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即不是借助于掉书袋的数事用典,而是语言自然明晓。而对于“永明体”,由于禁忌太多,苛细琐碎,所以“文多拘忌,伤其真美”。【原文5】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