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全国模考9月份试卷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59页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在线测评试题解析(9月)一、单项选择题:1—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括号内填写所选项的字母。1.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正确答案:C解析:(1)本题解题参考时间为60秒;(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本题考查的是基本分析能力;(4)本题易错点:不能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以及不能理解题干的意思;(5)本题解题思路点拨: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称为旧唯物主义。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又可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普罗泰戈拉在《论真理》中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他这里说的人就是指人的感觉。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子。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同样地,一个人的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也是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你觉得好,它就是好的;我觉得坏,它就是坏的。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这是明显的“唯我论”,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正确答案是C。(6)本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及其他出题思路: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马克思第2页共59页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7)真题链接:(200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意义是【】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正确答案:D解析:(1)本题解题参考时间为60秒;(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3)本题考查的是基本分析能力;(4)本题易错点:没有牢固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并且不能准确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5)本题解题思路点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所以A项是正确的,但是与本题无关,所以排除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所以B本身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所以也是错误的。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的静止,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无时、无所不在的、永恒的。所以C项也是本身正确,却与本题无关,故排除。题中的“发生”、“随风”、“入夜”和“润物”说的都是“动”,而“无声”则强调的是静。由此说明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正确答案是D。(6)本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及其他出题思路: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7)真题链接:(2007年)“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第3页共59页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答案】B3.从去年开始,我国的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国内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比如供需失衡、成本拉动、国内投资过热、国际贸易失衡以及国内自然灾害等等,物价的上涨又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因此,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纷纷陷入破产的窘境。这一事实说明了【】A.联系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前提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物质是运动的D.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正确答案:B解析:(1)本题解题参考时间为70秒;(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普遍性,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3)本题考查的是基本分析能力;(4)本题易错点:不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而导致错选;(5)本题解题思路点拨: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其内部以及同周围其他事物、现象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阶段之间也总是相互联系。题中的供需失衡、成本拉动、国内投资过热、国际贸易失衡以及国内自然灾害等和物价的上升有联系,物价上升又造成了企业的破产。因此,正确答案是B。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主观幻想的。A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C项本身正确,但是与本题无关。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消灭规律和创造规律,故D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6)本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及其他出题思路: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发展的实质和过程;(7)真题链接:(2005年)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试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第4页共59页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答案】AC4.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如通货膨胀、次贷危机、雨雪冰冻及地震等灾害。但今年的经济发展可圈可点,上半年GDP增速仍然保持在10%以上。取得如此成绩,虽与国际的援助有关系,但主要还是由于讲求科学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行而有效的政策,如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等等,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则材料蕴含的哲学原理是【】A.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C解析:(1)本题解题参考时间为70秒;(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和普遍发展”;(3)本题考查的是基本分析能力;(4)本题易错点:不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不能运用原理分析这则材料;(5)本题解题思路点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虽有外国援助的原因,但主要是由于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比如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等,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正确答案是C,从而排除D。A项夸大了人的能动作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排除。B项本身正确,但与本题无关(6)本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及其他出题思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的辩证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7)真题链接:无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5页共59页体系。这句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认识高于实践C.物质决定意识D.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正确答案:A解析:(1)本题解题参考时间为50秒;(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3)本题考查的是基本分析能力;(4)本题易错点:只知道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5)本题解题思路点拨: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甚至破坏性的作用,导致实践失败。改革是一项伟大的实践,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反过来用于指导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充分说明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故选项A正确。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高于认识,所以排除B。C项本身正确,但是与本题无关。真理具有绝对性,但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所以排除D。(6)本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及其他出题思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7)真题链接:(2005年)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第6页共59页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答案】C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句话表明【】A.经济发展第一,自然环境第二B.重视地理环境的作用,尊重自然C.地理环境决定着经济的发展D.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正确答案:B解析:(1)本题解题参考时间为60秒;(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3)本题考查的是基本识记能力;(4)本题易错点:对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不准确,导致选错;(5)本题解题思路点拨: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地理环境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惩罚。题中的含义很明显的指出,要尊重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故选项B正确。选项A割裂了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错误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者延缓经济的发展,但是不能决定经济的发展,所以排除C。地理环境也可以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故排除D。(6)本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及其他出题思路:人口因素、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7)真题链接:(2007年)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第7页共59页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答案】ABD7.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者的历史,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这句话说明了社会规律的哪个特点【】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B.社会规律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C.社会规律是人类创造的D.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正确答案:A解析:(1)本题解题参考时间为70秒;(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特点,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第六章“社会规律和历史创造者”;(3)本题考查的是基本识记能力;(4)本题易错点:对社会规律的特点把握不准,不能正确区分各个特点;(5)本题解题思路点拨: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它的特点包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