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考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考研绪论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1、从道德角度解释政治。把政治描绘为最高的道德。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孔子,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2、从权术角度解释政治。把政治看作是“权术”、“统治术”。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韩非、十五世纪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等。3、从法律角度解释政治。西方近代以来,自然法学派和纯粹法学派的思想家、法学家、政治学家,都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过程就是制法、守法、执行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4、从管理角度解释政治。把政治解释为管理活动。代表人物孙中山等。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政治的科学解释。(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场合对政治作过深刻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3、政治的根源是经济。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揭示了政治现象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是指政治是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恒存在。空间范围是指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有明确的界限和标准。(三)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有阶级社会以来,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科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国家政治、国家制度、国家活动及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斗争,研究历史上各个阶级夺取、建立、巩固、运用、参与控制政权的经验,研究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研究治国的理论、政策和方法。(四)什么是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有阶级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权为核心的阶级关系和人民内部的全局性关系。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学中国古代从商周起直到秦汉以后,其统治主要是儒、道、法三家的政治学说交相为用作思想理论武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就是这三派政治思想交错运用、互相补充的历史。四、政治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1、西方政治学创立于古代希腊,亚里斯多德被公认为政治学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他的《政治学》一书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政治现象的著作。2、到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论和教权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3、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政治学带有历史转折的新发展是否定神权,推崇理性,转而以“人的眼光”、人性认识世界。其著名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和法国的布丹。4、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政治学也随之发展起来。资产阶级为了争夺政治统治权,彻底冲破神学束缚,提出许多新的政治理论。但是,自然法,国家契约说,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博爱原则,占据了政治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些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5、19世纪后期,西方政治学逐渐摆脱了各种学科的影响,成为拥有大批专门学者的独立学科,并且随着政治科学分支化趋势。形成了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从这时起到目前为止,政治学在西方的发展按其研究重点的不同,划分为三个时期:(1)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法律主义为主要方法,研究主题是国家;(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研究权力为主要方向;(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目前,以政策研究为主题。2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上述第二和第三时期,在研究的价值取向上有别,但在研究方法上却有共同之处,都以行为主义方法为政治学研究方法。五、19世纪40年代末,马、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不但给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政治学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其原因是:(1)提出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的观点;(2)指出有文字以来的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3)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内涵,即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4)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是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5)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六、政治学的内容与分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学科分类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处在深入探讨之中。目前,我们认为,政治学内容可以初步分为六大类: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2、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学说史(思想史);3、政治制度和政治制度史;4、行政管理;5、比较政治;6、国际政治。第一章国家与阶级一、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两个基本观点(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2)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二、氏族、氏族制度及其基本特特征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建筑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是:(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2)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3)氏族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产单位的经济组织。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发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适应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原始共产制生产关系的氏族制度逐渐解体,私有制最终形成,美好的氏族制度出现了一系列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这种阶级矛盾和对立,在原始社会制度下是调和不了的。原来在没有阶级对立的条件下生长出来的、没有任何强制力的氏族制度,随着阶级的产生及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化,更显得无能为力了,于是在客观上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来调和、压制这些矛盾和冲突,国家就充当了这个角色,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国家产生的过程表明:(1)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客观结果;(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是一切国家产生的普遍规律。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各个国家产生的具体形式又是各不相同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以欧洲历史为例,概括了国家在氏族制度上产生的雅典国家、罗马国家和日耳曼人国家三种主要形式。尽管国家产生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国家产生的根源却是相同的,都是由于社会内部经济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是解决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外部条件只起加速或缓和的作用。3四、国家与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国家是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绝不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简单继承,二者有根本区别:(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2)国家设立以强制力为后盾的公共权力,原始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公共权力的存在,是国家和氏族组织的本质区别。五、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一切非马克思政治学分歧的焦点。“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点的最全面的概括。它包括三层含义,(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主要是说明国家存在的时间问题,即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消亡的时间问题,核心是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现象;(2)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3)国家是个机器。这是指国家是统治阶级手中的工具,而且是个复杂的工具。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政治权力。六、国家权力及其特征国家权力的基本特征:(1)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它是特殊的社会权力;(2)具有主权性;(3)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七、国家职能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机器活动的总方向,是全部国家机器的整体功能,是国家本质的具体表现。它同一个国家的总任务、总目的密不可分。国家职能的性质又在它的职能中得到集中和充分的表现。只有这样认识国家的职能,才能从中发现每一历史类型国家机器活动的实质。1、剥削者国家职能剥削者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内外两方面的职能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内外秩序。剥削者国家首要的对内职能是政治职能,即阶级压迫的功能,一般来说都要采用暴力的手段。与此同时,剥削阶级国家还不得不执行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剥削者国家的对外职能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袭和颠覆,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保卫本国的安全。2、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其基本职能有三个:(1)镇压破坏和反抗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2)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即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保卫国家,防止外敌入侵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社会主义国家和剥削者国家由于根本性质不同,它们的政治、社会和外部职能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国家的三个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级上,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具体任务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当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三个基本职能中,它应处于首要的、中心的地位。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1)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决定的;(2)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3)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需要。第二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变革一、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1.非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在人类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历代思想家都根据时代的需要,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对国家进行这样那样的分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标准,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以掌权者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君主国家、贵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第二,以国家主权的归属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国;永久中立国,等等。第三,以国家所处地理环境特征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岛国,内陆国;大国,小国等等。4第四,以国家统治方式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专制国、民主国、法制国、福利国等。第五,以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或现代化程度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等。2.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二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即阶级本质。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正是这一标准的提出,国家分类标准才获得了现实的科学的基础,并得到完善和发展。二、国家的历史类型1.国家历史类型的概念定义所谓国家历史类型,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建立在同一类型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实质的国家形态。2.四种历史类型的国家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四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古代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社会主义制;与之相适应也有四种类型的国家,即奴隶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前三种历史类型的国家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第四种是社会主义国家,它是最高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国家,是完全新型的国家形态。三、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规律性1.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理论,不仅把国家分类问题上升为科学,使国家分类学说获得科学的依据,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内在规律性,即一种国家历史类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就必然被另一种历史类型的国家所代替。2.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现实基础。(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基础的。(3)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特殊性。但在总的趋势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