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经大题答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第一章导论概念:经济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生产力: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联系的过程中,总会形成一定的物质力量或能力,这种物质力量或能力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结成的必然的、客观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辨析题: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7错误,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力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时,它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它对生产力起阻碍甚至是破坏的作用。因此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应该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所以说“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是错误的。”这道题不太会!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它,也不能利用它。88错误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的产生,存在,发展和变化都依存于一定的经济条件,只要存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同这种经济条件相联系的经济规律就必然存在和发生作用。2,因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自觉地利用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规划自己的行动,以期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3,所以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它,也不能利用它。”是错误的。思考题:1.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二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有什么性质的生产力就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时,它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它对生产力起阻碍甚至是破坏的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这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学中被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2.说明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8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的产生,存在,发展和变化都依存于一定的经济条件,只要存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同这种经济条件相联系的经济规律就必然存在和发生作用。2,因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自觉地利用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规划自己的行动,以期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3.试述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关系。5生产关系决定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而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又反作用于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生产对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方式和性质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方式和性质;二是生产的水平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水平。交换,分配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有可能对生产起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们也有可能对生产起阻碍的甚至是破坏的作用。交换,分配和消费究竟对生产起何种作用完全取决于交换,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是否与生产相适应。如果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相互适应的,就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的发展。第二章商品与货币概念:商品货币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货膨胀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就是物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价值具体劳动:就是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滥发纸币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就是货币膨胀。辨析题:1.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此说法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3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2.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一倍,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必然增加一倍。P46此说法错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待实现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的流通速度,即一定时间内同一货币单的平均周转速度。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当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一倍时,若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不变,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增加一倍;若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变化了,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旧不是增加一倍了。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P17此说法错误。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它不仅要有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是不能成为商品的。这是物品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别人,即为社会消费的,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或者说一种使用价值要成为社会的使用价值或构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必须通过市场交换再进入消费领域。凡是不通过市场交换就进入消费领域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P41此说法正确。在货币形式中,所有的商品都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只有贵金属金或银处在等价形式上,行使一般等价物职能。金或银等贵金属具有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易磨损和腐烂,容易保存等特点。正是因为金或银等贵金属本身的自然属性,使它成为理想的货币材料。此说法指出,从一般的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并没有出现什么本质变化,唯一的区别是现在的一般等价物已经固定地由贵金属金或银来充当了。PS:货币的形成经过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的价值形态,货币的价值形态,四个阶段而形成的,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当货币产生后,由于金银具有价值大、体积小、便于携带、易于分割的优点,其自然属性最适宜充当货币,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4思考题:1.简述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P20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交换,并不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交换价值,而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它构成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而交换价值不过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各种商品实际是按照它们各自本身内含的价值来交换的,只是在交换过程中才形成了一定的使用价值量的比例,即表现为交换价值。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它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P27/29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两者成正比。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就越少,而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因此,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3.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内在联系,就是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可以表述为: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货币单位流通的平均速度。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联系实际说明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作用。P55/5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凡是存在商品经济的地方,就必定有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竞争、供求关系及其引起的价格波动,发挥三个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参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5.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P20-21矛盾:商品生产者为取得价值,让渡自己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或买者为得到使用价值让渡商品的价值。对于卖者和买者来说,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可兼得。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或相互矛盾的,统一:物品要成为商品,它不仅要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必须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为依存,互为条件的。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P2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在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二重性学说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因为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就没有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5而只有依据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平均利润理论以及利息地租理论等,以至于马克思认为,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三章资本生产概念:资本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一种运动着的价值。P64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P7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P72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P72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碧绿就是剩余价值率,用m’表示P73如果用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计算剩余价值率的公式是:m’=m/v也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绝对剩余价值: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出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地延长声誉劳动时间所创造出的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P78资本主义工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是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商品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或劳动力价格P85。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一种转化形式,其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P86名义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额,因此也称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数量。资本积累: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额。P105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分散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规模较大的资本。P106资本有机构成:就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辨析题1.个别企业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该企业获得相对剩余价值。错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因此,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说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就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一系6列的影响,只有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才能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所以相对价值的生产,使整个社会劳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