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l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如把铁矿石冶炼成钢铁。)l劳动过程的简单三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l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l劳动资料即人们来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道路、管、桶等,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l劳动对象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一类是自然生成物,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产品,通常我们称其为原料,如棉花。)l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人的劳动则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条件。l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l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于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包含两个因素,即劳动者和生产工具。l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这个关系分为四个方面或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第二章商品和货币l商品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1)商品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其表现形式),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久条件。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构成社会分工。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价值实体。(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l使用价值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l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具体来说:第一,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第二,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就会少赚钱甚至亏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第三,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他花费的劳动不仅能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收入,由此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直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是指劳动的生产能力和效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反之,则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就整个行业来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单个企业却还要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在同一个行业内,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使他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额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产者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l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这一商品的劳动生产力(即劳动生产率)成反比。l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已发展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l商品交换在它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采取了以下几种不同的价值形式: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价值形式l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l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l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l货币流通规律(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发生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紧缩银根,如果措施不当,会导致通货紧缩;其次,消费者和生产者由于预期和信心方面的原因,普遍惜购惜投,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l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的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价值的实现)。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3)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4)价值规律的作用有:(调节、刺激、优胜劣汰)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社会生产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l社会生产要素,或者说社会资源的合理而有效地配置有两种形式: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l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各种字符含义: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G货币W商品l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l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l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实现价值增殖,价值增值一定发生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此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本的总公式(知道一下)l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l劳动力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l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就是劳动,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价值更大的价值。l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l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l不变资本是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l可变资本是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l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l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l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引起的。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日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而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条件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3)此外,个别企业可以采用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各个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力。(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普遍获得的)。l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关系【联系】首先,无论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量;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区别】两种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两种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中,这两种方法是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问答题)第四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l资本的积累(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第一,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剥削程度越高,积累的数量就越多。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越能增加积累。第三,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这两者的差额越大,资本积累的量越多。第四,预付资本的多少。预付资本量越大,就越能积累更多的资本。(2)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有两种: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它是积累的直接结果。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二是受到社会资本分散的限制。注:资本积聚可使社会资本增加。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就是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其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l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技术构成: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第五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l资本循环(1)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使自身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2)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地循环,需具备两个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l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资本循环公式: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l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不变资本按生产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生产资本固定资本可变资本按生产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为l产业资本流动资本流通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l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1.划分依据不同2.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为了考察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3划分内容不同按照生产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划分生产资本的各种要素按照生产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划分不变资本劳动资料固定资本劳动对象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劳动力l资本周转(1)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进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