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临门一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政治高考临门一脚——考前半月政治复习策略一、回归教材、整合考点、强化记忆将252个考点重新过一遍,查缺补漏,力争能够准确再现出来。如何才能记得住呢?对知识的巩固需要通过知识框架来梳理清楚。比如:《哲学生活》(77个考点)三部分:一、哲学的基础理论1.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论1.物质2.运动(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客观的、普遍的)4.物质决定意识5.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6.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法1.联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2.发展(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3.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4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认识论1.实践(概念、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3.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反复性、无限性)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观1.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客观性、社会历史性、阶级性、评价标准)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2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将77个考点整合成20几个。每一个部分都包含了哪些基本知识和观点,它们都分别对应什么方法论。《政治生活》可按照公民、政府、人大、政党、民族、宗教、国际关系、我国的外交政策进行梳理,以便记忆如:公民(公民的政治参与)(1)根本前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课)(2)基本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1课)(3)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课)(4)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2课)①民主选举: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②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③民主管理: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④民主监督: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5)必须有序进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综合探究)政府(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3课)(2)我国政府的宗旨及基本原则(3课)(3)依法行使政府的权力(4课)(4)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权(4课)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整合:例1:以“宏观调控”为核心,可以融合以知识产业政策:如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结构必要性手段目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杠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税收利率信贷汇率价格指导运用导3调整,认真实施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例2:以“消费”为核心,可以融合以下知识:(1)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3课)(2)消费的类型(3课)(3)消费的结构(3课)(4)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3课)(5)消费与生产的关系(4课)(6)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带动转变。(时政热点)例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⑴含义角度—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⑵从意识的能动性角度—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⑶从关系角度—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⑷从反对的角度—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强化重点知识二、重要考点、深入理解、准确记忆(高频考点)二、重大热点整理设问的角度1.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村消费)2.宏观调控:(目的和措施都围绕着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3.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原因及解决措施)4.民生问题(尤其关注大学生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医疗体制改革)5.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5.文化建设(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4对重大热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把握。关于三农问题(今年的关注点)是什么?(今年农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贯穿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决定。从变革生产关系起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1)30年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三个内容:一是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主要指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经营。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促进农村全面进步。(2)2009年一号文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3)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要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为什么允许土地经营权?当前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土地向农业种植规模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需要;是增加粮食产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1)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3)投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要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具体说:①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扩大消费预期。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5④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③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出题角度1.哲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例一: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大连双基33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贯穿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30年前,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自发实行土地“大包干”为标志性事件,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率先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起步。从1978年到2008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680元,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今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强调,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结合材料说明,农村改革30年来的实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观点?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农村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例二:(辩证法角度)30年前,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决定。3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适时作出决定,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使“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央要求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结合材料,谈谈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演绎)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从30年前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央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30年后为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央决定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体现6了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不同阶段矛盾特殊性的把握,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③在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中央要求先试点,然后寻找适合各地实际的模式稳妥推进,这体现了对不同地区矛盾特殊性的把握,有助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推进。例三:认识论角度(一模39题)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为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布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九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同时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改革开放30年多年的实践不断证明,这九个“一号文件”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材料,谈谈九个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2.经济学例一:2005年,某县被确定为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区。以下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前后A村耕地利用及收益情况。2008年10月19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当前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方面,就是要推动土地向农业种植规模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发展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农业,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增加粮食产量,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在流转中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耕地面积抛荒土地流转土地粮食单产每亩所获纯收益村民年纯收入2004年(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前)2823亩717亩/812斤/亩216元2113元/人2008年(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后)2823亩/2621亩1132斤/亩952元6927元/人7材料反映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客观必然性。(为什么)①材料表明,A村在土地在流转前存在土地利用率低、粮食产量低、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和人均收入少;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率、粮食单产、农民的土地收益和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这说明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土地要素在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更好地发挥了作用。②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当前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需要;是增加粮食产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材料二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广大农民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的状况尚未改变;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甚至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倾销地;农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消费结构很不合理。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任务艰巨。(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