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桥音乐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学唱《那达慕之歌》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教学重、难点:1、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2、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方,赞歌更嘹亮,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2、师:对蒙古。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蒙古大草原参加一场名叫“那达慕”的盛会,你们了解“那达慕”吗?我们来听一首《那达慕之歌》,听听歌中传递给我们哪些有关“那达慕”的信息?(录音范唱)3、生交流。4、师小结: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是蒙古最盛大的节日。一般在夏季7、8月份举行,届时四面八方的蒙古族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来参赛或观摩。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骑马射箭、等精彩表演。5、当你对“那达慕”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次来聆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再听范唱)6、生交流。二、学习歌曲1、师出示节奏2/4xxxx|xxxx|xxxx|xx||生拍节奏拍着这条节奏,你仿佛能听到盛会中哪种声音?[生拍节奏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2、出示旋律2/45523|5523|5523|55||你发现这条旋律有什么特点了吗?3、看看同学们被哪个节奏难住了?出示附点节奏。(1)x.x(2)x.x(3)xx.x|x.x|xxxx|xx0||教师讲解,反复练习4、师分乐句教唱。5、完整演唱。三、处理歌曲1、“那达慕”可以说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里男人的节日,充分体现了蒙古草原的阳刚之美,让我们再次来聆听这首《那达慕之歌》,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力度、速度来演唱?生交流(用热烈的情绪、欢快的情绪来演唱。速度要稍快,表现出骑马比赛的速度。力度要强,体现出男子汉的力度。)2、我们就带着这种感觉来演唱这首欢快的《那达慕之歌》。3、蒙古族可是个载歌载舞的民族,你都知道有哪些舞蹈动作呢?4、这节课我们一起做做骑马的动作。5、小组创编。6、随音乐自由边歌边舞。[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通过简单有特色的动作边歌边舞,巩固歌曲并让学生再次感受歌曲的热烈欢快]7、你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要变成怎样的场景和情绪呢?不同的表现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呢?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讨论后汇报表演。[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力度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效果]9、师小结: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正如你们所设计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减弱的处理将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10、小组汇报完毕,全班同学分别演唱感受两种不同的力度设计。第一段先由p~f第二段由f~p,11、完整演唱,在边唱边舞中结束本课学习。课后反思:本曲教学设置的音乐创编活动“为歌曲的结束句设置不同的力度”,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在活动中,让他们自由讨论,亲自尝试和感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亲身感受那达慕大会的热烈场面,享受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不足之处,歌曲教学画面感不强,教学准备单一,应该在教具和教学手段上加以补充。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教学目标:1、正确掌握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重、难点:1、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2、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教师放一段录音,学生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2、师: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一玩,现在马上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小眼睛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我们到底要去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放音乐,歌曲的旋律)(师在有感情的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远处,一个手拿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子,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清澈的水,高兴的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的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3、学生回答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见许多羊和牛。。。4、请学生贴出画面A、师:那让我们来到这美丽的地方B、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C、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E、揭示《牧童》课题。二、学唱歌曲(一)、掌握节奏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一首歌,你听。。。。。。”2、全班听录音范唱。3、师:歌曲演唱的情绪是怎么样的?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的。。。。。。”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6、生:二声部合唱。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里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10、学生小组讨论。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朗读歌词好吗?”14、生:“好”。15、按节奏读歌词。(用欢快的情绪来读歌词)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二)、视唱曲谱1、出示高声部旋律。2、进行歌谱学习,老师教唱。3、学生采用拍手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的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4、学唱二声部旋律。(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的和声处。(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4)、教唱唱第二、三句旋律。(5)、师:“哪组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师指导音准)(6)、小组进行演唱。(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唱第一句,其他三句,每组一句。”(8)、师:“太棒了”。(9)、完整演唱歌曲主旋律。(10)、两个声部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A、老师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11)、看样子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歌词了,下午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12)、生:“好”。(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三、知识扩展: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山脉牧童们自己的家乡自由的放声歌唱4、欣赏风景。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资料。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山童》。创编《山林的歌谣》活动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2.能静心、专注地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感受合唱歌曲带给人们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汇报课后搜集的有关捷克斯洛伐克的资料。2.欣赏《牧童》。这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歌,我们仔细听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捷克的小牧童他们是怎么样来放牧的?放牧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3.放声歌唱《牧童》。二、欣赏合唱歌曲《山童》。1.介绍歌曲:这是一首中国歌曲,它是一首描写山里孩子的歌。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和《牧童》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牧童》音乐规整,《山童》具有民歌风味。)3.再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4.刚才你闭上眼睛听音乐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想象到的牧童的心情是怎么样的?5.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着他可爱的牛儿羊儿们在一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着欢快的歌悠闲的在草地上放牧,你们想他们得多高兴啊!三、创编《山林的歌谣》活动1.歌曲《山童》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山风:呼呼呼呼;小草:习嗦习嗦;羊跳:蹦达蹦达;小鸟:叽叽喳喳;泉水:叮咚叮咚;羊鞭:劈啪劈啪;鱼尾:吧嗒吧嗒。2.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马蹄、小猫、啄木鸟、小鸡、小鸭等。3.歌曲《山童》是怎样描写了哪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4.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可选用书上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可只用12356。5.小组展示。四、总结评价。第五单元故乡的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教学目标:1、能快乐地演唱歌曲。2、和谐地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合唱。3、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教学过程:一、感受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1、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人类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桥”这样一个单元,通过学习桥,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生活。先听一首以桥命名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2、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音乐简短,曲调平易,节奏规整,适宜与舞蹈。二、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请学生学唱《在阿维翁大桥上》。2、采取独唱、齐唱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别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鼓励学生出判断,哪一段采用齐唱比较好,哪一段采用独唱比较好。三、合唱部分的学唱1、教师板书低音声部的骨干音:solsol|dodo|solsol|dodo|solsol|dodo|solsol|mido|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学生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轻声演唱低音声部骨干音。注意结束小结mi与sol三度音程的结合。2、请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一部分学生演唱低声部曲谱,轻声合唱。高低声部分分别延长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四、听音乐,创编舞蹈1、歌曲唱会之后,同音乐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2、学生集体学习其中两个动作。3、学生围坐一圈,请三、五个学生唱着歌曲邀请其他座位上的同学跳舞。五、结束全课教学反思: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和谐的演唱二声部的旋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教学目标: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复习上堂课学习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二)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桥》。(三)听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乡的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取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现?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短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歌唱了什么?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处理?4、歌曲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四)聆听歌曲《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桥。1、在歌曲的背景下,说说同学们所知道的桥。2、聆听歌曲《桥》,说说个描绘的桥在祖国的什么位置。3、除了从歌词判断,我们还可以从歌曲曲调的特点来判断。(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桥》1、歌曲《桥》具有什么地方特点?也许学生们无法判断,下面再来听一首歌曲,对比两首歌曲,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哪一首更像南方音乐。2、听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曲名比较合适。(六)欣赏歌曲1、聆听《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个基本情绪。2、聆听音乐,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3、跟着录音机哼唱前奏、间奏、与尾声,说说这些伴唱部分在歌曲中表达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