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策略浅探-松江教育信息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有效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策略浅探松江六中于洪艳《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必需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两级分化现象凸显,学困生逐年增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抵触情绪强,教师对其费劲心思,却收效甚微或是毫无成效。倘若教师仍以“教书匠”的角色对这一“群体”进行“打压”,而不能进行角色转换、不但不能扭转其在学习上的尴尬处境,也可能让这批学困生变成“心”困生。因此,关注学困生的转化,成为如今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1.数学学困生归因与分析笔者多年来一直注重对初中学困生进行研究,通过对所带班级的同学进行调查,经常找许多学困生与其聊天,探讨,追究其学习滞后的原因,归纳总结后从如下几方面谈谈。1.1学生自身原因1.1.1问题地不断积累,导致学生跟不上学习节拍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意志又薄弱,且小学数学基础差,计算能力也差,那么在学习中,对数学学习认识不足,随着知识容量的累积、难度的逐渐加深,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没有查漏补缺,及时衔接,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前后联系性特点,导致一个环节的“脱链”,形成学生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学数学,长此以往,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网络,造成基础知识的破网,知识迁移过程中造成的断链与破网,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跟进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例如数、式、方程、函数之间有着明显的脉络与联系,其中有一个环节脱节后面学习就有麻烦。在学习代数式时,许多学困生对一次方程的解法不是非常熟练,导致二次方程运算时常出错。八年级引入了函数、四边形等知识,在之前学到的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等遗留的问题显现出来,从而导致恶性循环,那么后面就会跟不上学习节拍。1.1.2学习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进入初中以后,数学学科的特征凸显,尤其是不同阶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梯度的,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在抱怨,“我们家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还不错,怎么一到初中成绩怎么这么差啊!”身为数学教师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的学习,大多靠记忆来掌握一些公式,题型、模版,即使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也能做对题,取得满意的卷面分数。而进入初中以后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小学注重的是结果结论,而初中注重推理而来的过程也就是证明和几何。部分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听”课的习惯,而缺乏“想”、“说”“做”的习惯,不知道学习中的问题在哪?遇到问题也不能主动解决。课后几乎没有主动整理知识的习惯。比如在初中八年级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学习课堂上没有独立思考或课后没能及时整理,那么在接下来的梯形中位线的学习,显得吃力也是在情理之中,逐步形成了学业发展相2对滞后的状况。1.2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在不同程度上可能会存在着下列情况:1.2.1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活动机会少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几十个知识、个性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教师讲的过多,学生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上,教师不能合理设计问题,问题之间层次性不够。如概念教学,学生没有主动概括的过程,解题教学学生没有经历归纳、总结的过程等这种的教学模式,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1.2.2有些教师教学节奏较快,教学要求较高。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快的教学节奏使这些数学学困生感到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过高的教学要求使他们望洋兴叹,自叹不如;其次教师在情感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爱和对学困生的漠视,使他们消极悲观、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如在二次函数《26.3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已知二次函数图像上三点的坐标,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掌握顶点式,交点式,等导致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而对这部分知识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后续学习。1.2.3有些教师作业设计不合理,对作业的目的、要求、效果认识不足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作业将课堂上获得的教学信息内化为能力,教师则通过批改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尤其是数学学科,更要通过作业来强化所学知识。有些数学老师为了达到巩固本科课堂知识的目的,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必然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有的学生因题海战术而产生厌烦或抵触情绪,为了按时完成的作业,有的学生因缺乏目的性而对作业练习失去动力学生中会出现生搬硬套、胡乱拼凑,或者抄袭他人、敷衍了事的不良现象。例如: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仅仅是书上或练习册上的所有题目,没有进行适当的分层,删减,其结果是学生做得辛苦,教师批改的很累,但效果却是很不理想的。1.3家庭、社会的原因1.3.1父母受到自身条件的局限,对孩子的期望值或关注度不高。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学业呈现出两种极端态势。一种是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升不升学无所谓,他们只要求子女初中毕业即可,这必然使孩子无心学习,缺乏上进心,没有动力,从没想到要提高学习成绩;另一种是为了工作或忙于应酬,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甚至是保姆照顾,只管孩能吃好住好就行,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无暇顾及。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表现为自私、以我为主,合作互意识差,尽管生活条件很优越,吃苦精神和学习动力却越来越不足,厌学情绪也越来越突出,很容易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于是,一个可塑之才或许就被无情地推进了“学困生”的行列中。1.3.2中学生世界观正在形成,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在文化转型的今天,网络、媒体等非主流事物对学生学习的无形牵制,如电子游戏室、3网吧、录像厅、不健康的书刊、一些不思进取的人等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沉溺其中,无法安心听课,游离于课堂之外,成为学困生。2.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2.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既然是“学困生”,那么他们身上或许会有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交作业,或者抄袭作业,不及时订正作业等。遇到这类学生,说教、训斥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作为教师心里要有学困生,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学困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学习经历,性格爱好等相关信息。通过找其谈心,聊天,让学困生感觉到老师很关心在乎他们,他们会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才可能充分的打开心扉。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进而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爱上数学。我们班有个男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母亲工作很忙,无暇看管,他经常不交作业,尤其是周末的作业,我就周末打电话到他家里,先与他聊天,然后再询问数学作业有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作业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观。平时也找他多谈心,帮他补习。学习的效应的最大化,有时需要的是态度,但有时还需要情感激趣,让学困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化,培养其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才是教育的根本。2.2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填补漏洞2.2.1通过课堂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学困生之所以数学成绩不理想,问题绝大多是出在知识点的模糊、或缺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为了准确把握学困生的问题症结所在,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诊断与教师诊断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反思,一般我会让学生从解题的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归纳。解题的过程可以从全面性、合理性、灵活性等方面考虑,解题结果可以从解题结论和规律总结方面进行考虑。如解一元二次方程xx25,部分同学会直接将方程两面同时除以x,而导致失根。为引导学生反思,可提出如下问题:方程xx25是如何变为51x的?或将方程xx25通过如下解法:由xx25得(51)0xx,解得1210,5xx,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方程会有不同的解呢?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解题时要有理有据,养成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此类问题还有很多如:在半径为5cm的圆内两条平行弦的长分别为8cm和6cm,则两平行弦间的距离是?先请同学画出图形,再对其追问,这两条弦为什么在圆心的同侧(圆心的两侧)?已知一个一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x≤6,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5≤y≤9,求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学生一般会把x=2,y=5;x=6,y=9代入y=kx+b中求出解析式的值。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若此题加上一个条件,当k>0,或k<0又该如何对学生引导。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8,它的一条边长为4,求另两边长.”很多学生都能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当4为底边4长时,求得腰长为7;当4为腰长时,求得底边长为10.此时还应提醒学生思考“两种情况是否都能构成三角形”?让学生在反思中汲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在教学中,我们容错,让学生以“错”引“思”,以“错”促“思”,通过错误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得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2.2.2通过作业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里的作业主要是指学生平时课堂练习、课堂测验,课后作业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梳理,归纳学生出现的问题,是知识记忆性的问题,还是逻辑思维、空间感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当学生没办法发现问题时,就需要教师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少吃多餐”,根据平时课堂练习、测验,课后辅导等,进行梳理,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师应有意识对学困生的知识性错误进行归类,究竟是知识记忆性的问题,还是逻辑思维、空间感的问题,只有找到了学生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在接下来的指导中,进行系统性地指导,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某些题目适当引伸、推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觉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E、F、C、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分析学困生没有思路的原因是a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b观察题目中的各边中点没有想到中位线,把一般的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证完后,可引伸为:四边形ABCD不是一般的四边形,而是特殊的四边形,如分别是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那么四边形EFGH又分别是什么四边形呢?根据以上观察探究,请你总结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四边形的什么决定的?得出结论后还可进一步推广:此四边形若分别为①对角线相等;②对角线互相垂直;③对角线既相等又互相垂直,又分别能得到什么结论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就把结论从特殊推广到一般情况了。通过这样的作业题的分析讲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复习了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又将其知识进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得到新知。2.3促进教学手段精细化,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与内化2.3.1发挥课堂,为学困生创造机会。5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留意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学困生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对教师的课堂内容听不进去,对知识也是不感兴趣。所以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教育方法引导每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如可以引用现实中的小故事来提出或验证数学定理,以生活中的实物来引入数学概念,如“有理数”教学可直接由实例引入正负数,使学生领悟有理数的加法就是“正负相消”,第一节课就可从正负数的概念进入加减运算,以后再从与学生共同运算中总结出法则,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数学教学中教师组织的一些动手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好习惯,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引入新课.在讲“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经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以学生学过的、掌握了的、了解了的知识和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与“分数”类比,“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等.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有意识的让学困生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