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与思考题参考答案教材用书:黄少安主编,《制度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008年12月1目录第一章导论…………………………………………………………2第二章制度经济学概论………………………………………4第三章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8第四章制度起源理论…………………………………………10第五章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15第六章制度变迁理论…………………………………………19第七章企业理论………………………………………………26第八章制度与经济增长…………………………………………30第九章国家理论…………………………………………………34第十章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介绍…………………………39第十一章法经济学………………………………………………432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了解经济学为什么关注和研究制度;弄清楚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以及学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内容:一、经济学为什么要关注和研究制度例一: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业生产情况的对比例二:中国足球的例子例三:非正规制度与正式制度总结一下:有人类社会就有制度。有的制度人们并没有察觉:语言有的制度时刻约束大家:交通法规和刑法等制度经济学是从经济的角度、用经济学方法关注和研究制度。研究的主要问题:什么是好的和坏的制度;好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坏的制度为什么存在;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制度与财富分配的关系等。二、本书的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制度经济学概论:介绍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梳理发展主线以及纵向和横向的综述,概括一般的理论框架。制度经济学方法论:从不同层面分析和梳理制度经济学不同流派的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是经济学的方法之一,但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并非制度分析一种。制度起源理论:解释什么是制度的起源、为什么要研究制度的起源、制度起源理论要回答哪些主要问题,以及不同制度起源理论的比较。制度比较和选择理论:说明评价、比较选择制度的一般标准,并对不同制度学派的比较与选择理论进行介绍、评价和比较。制度变迁理论:提炼一个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框架:主要研究和解释哪些主要问题,对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和新进展进行描述,对不同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比较,以及案例分析等。企业理论:提供一个从制度角度研究企业的基本框架,即从制度角度研究企业应该研究哪些主要问题。介绍不同制度学派研究、回答了有关企业的哪些问题。制度与经济增长: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即制度与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介绍已有制度学派对制度、产权与经济增长,制度、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成果,并特别介绍新经济史学。国家理论:介绍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国家理论。把国家本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来分析,又把国家作为影响其他制度产生和变化、影响产权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研究。并将国家与产权、意识形态联系起来分析。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介绍已有的制度经济学的各个流派。法经济学:介绍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3三、学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适用对象2、理论框架和思考题的研究性3、学习的顺序4第二章制度经济学概论教学目标:对制度和制度经济学有概括性的了解,掌握制度的基本含义、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学习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弄清楚主要的制度经济学流派是如何发展的,有什么关系;制度经济学应该包括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以及相关的、需要在学习后面章节之前先明确的基本概念的界定;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以及阶段活跃的代表性制度学派的素描;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应该必须研究哪些基本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和回答,就构成制度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本理论构建,也就是基本理论内容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章节结构第一节制度和制度经济学第二节制度经济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概述第三节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或现代体系第一节制度和制度经济学一、一些基本概念制度制度的分类制度的基本功能财产和产权(一)制度制度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是institution。许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定义。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我们可以定义制度就是至少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对单个社会成员的各种行为起约束作用的一系列规则。这些约束人的规则可以是正式的,如法律制度,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如习俗等。(二)制度的分类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主要是通过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政府政策和命令等形式表现出来而由人有意识的设计并有组织加以保障实施的规则。所有的这些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都是有组织的,而且常常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和后盾,但这不意味着国家强制力时时刻刻都表现出来,恰恰只有当这些规则不被遵守时国家强制力通常才会出现,从而保障这些规则的实施。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相反,它不是由人有意识的设计、制定出来的,而通常是自然而然演化出来的,它的实施也不是有组织的,而是一种非正式的实施机制保障其实施。非正式制度典型的比如各种习俗、语言、道德伦理规范等。可以说,没有大量存在的非正式规范,人们寸步难行。即使在现在这样一个正式制度繁多的时代,非正式制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了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根本无法单5独建立起良好的秩序来。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有可能一致,也可能是不一致的。当二者一致时,正式制度常常能够被自动遵守,正式制度的实施成本则会低得多,而如果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相冲突,则正式制度的实施成本会比较高,或者出现正式制度不被采用或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被规避的现象。另一种划分方法: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三)制度的基本功能五大功能1、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明确预期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减少不确定性、形成合理的预期非常重要,不管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如此。只要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或者人为作出规定,形成一种制度,那么人们对于别人的行为就可以形成明确的预期。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建立对于人们形成明确的预期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2、减少机会主义和促进合作人们有的时候会选择与别人合作,但同时有时候也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机会主义倾向。促进合作、避免行为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也成为人们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制度对于抑制人们的机会主义从而促进合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个熟人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可能常常能够达成,但要确保一个匿名社会中大家形成合作,则制度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制度常常能为当事人的合作提供条件或者提供保障,制度所提供的规则常常限制人们的选择范围,从而达到限制人们机会主义倾向的目的,促进人们的合作。3、降低交易成本制度具有抑制机会主义的功能,因而制度也同时具有了减少交易费用的功能。现实生活中,合同法律制度的存在为大量的交易制定了清晰的规则,这也为当事人之间减少了许多不确定性,同时与此相关的担保制度以及合同具有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执行的保障等等,这些都能够使得交易成本被降低。4、外部性内部化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外部性是这样一种现象,在现有制度或规则下产生了新的利益或损害,而现有制度却不能明确界定这些利益或损害。这是一个制度问题,制度需要完善或调整。调整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实质上是明确新的利益或责任是谁的。明确了,也就是将外部性内部化了。通过调整和完善制度确实能起到将外部性内部化的作用。制度不仅能够对负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也能够对正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5、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度在确定规则时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这些规则实际上成为各种不同主体决策的约束条件,同样,这些规则也影响了不同主体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状况,制度从而具有了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四)财产和产权产权和产权制度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极其重要的研究对象。1、财产所谓财产,是产权的客体,是与主体相分离或相对分离、能够被人们拥有、对人们有用的、稀缺的对象,是人们建立产权关系的客观基础。财产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6必须是独立或相对独立于主体(人或人的群体)的意志而存在的对象。即财产必须是与财产主体分离开来的。必须是能够被人们所拥有的对象,即能为人们所控制和利用。必须对人具有使用价值,即必须有用。必须具有稀缺性。2、财产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有形和无形财产,动产和不动产,实物和货币财产等等。3、产权产权在英语中是propertyrights。对它的定义也不完全统一。将不同经济学文献关于产权定义的差异放在一边,从一般意义上给予产权一个定义:产权就是对财产的权利。对财产的完整的权利是一组权利,可以归纳为归属权(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这一组权利可以统归一个主体,也可能分离归不同主体。4、产权的内容对财产的任何权利都由两部分基本内容----权能和利益构成。产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第二章制度经济学概论5、产权的基本属性产权作为人与人之间围绕财产而建立起来的经济权利关系,内在地具有排他性、有限性、可交易性、可分解性、行为性等性质。6、产权的基本功能产权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面所述制度的功能产权同样具有。应该特别注意产权制度的内部化外部性的功能。二、制度经济学:对象和目的(一)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制度经济学就是研究制度本身的产生、演变及其与经济活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经济主体的行为等)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也就是说,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制度本身是怎样产生、演变的。例如,私有制是为什么、如何产生?公有制为什么、如何产生?制度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们有意识构建的?二是研究制度及其变化与经济主体行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的相关性。(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不同的制度经济学派研究其特定对象,都有一定的目的。第二节制度经济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概述一、马克思经济学:第一个制度经济学体系二、制度经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一条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制度批判和构想----马克思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苏联和东欧经济学----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另一条是:德国历史学派----美国的新老制度学派。三、其他的制度经济学瑞典学派的制度经济学内容比较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与新比较经济学7新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制度经济学第三节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或理论体系制度起源理论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及其变迁与经济增长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思考题答案:1、什么是制度和制度经济学?制度的定义,见第一节5-6页关于制度定义的论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见第一节第18页。2、制度有哪些基本功能?举例分析制度如何发挥作用,例如如何减少不确定性或把外部性内部化。第9-11页。3、产权的定义、分类是什么?不同学科为什么对产权有不同界定和分类?第13-14页。4、制度经济学应该含有哪些基本理论构件或理论组成部分?第22-24页。5、了解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并尽量阅读各流派的代表作。第19-22页。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制度经济学?第19-20页。8第三章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教学目标:学习经济学方法论的含义和经济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弄清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的共性,不同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的方法论;比较不同制度经济学流派的方法论。主要内容:本章章节第一节经济学的方法论第二节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的共性第三节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的方法论及其比较第一节经济学的方法论一、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是在某一门具体学科上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的综合。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所运用的科学哲学”。二、经济学方法论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或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是最高和最抽象层次的经济学方法论,也就是基本方法论。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或者说,是经济学家从事理论研究、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第三层次:是经济学的技术方法,即为了使经济学理论精确化、趋于完善,而对于特定研究对象采用的具有技术性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