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学习目标1.掌握“濒临、栖息、灰烬、摄取、刀耕火种、滥砍滥伐、意味深长、休戚相关”等词语。2.学习以逻辑顺序安排事理说明文的结构,并从多角度说明事理的方法。掌握文章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环保意识。自主学习知识链接(关于热带雨林的知识)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可达南、北回归线),可划分为三个区:美洲热带雨林区,面积最大,约为400×106公顷。主要分布于亚马孙河流域;印度—马来亚热带雨林区,是第二个大的雨林区,覆盖面积约为250×106公顷,呈带状分布;非洲热带雨林区,位于刚果河盆地。中国雨林主要分布于台湾岛南部、海南岛、广西和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因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都比典型雨林简单,是印度—马来亚雨林的北方边缘类型。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海岸,以及马来群岛南部等地区,全年高温,雨量充沛。高温多雨的气候使树木生长异常茂密,树种繁多。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水,所以称为“雨林”。丛林中,高大树上栖息着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可以看到皮厚耐热的河马、大象等动物。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自然界有许多植物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药和食物,如三七、人参、折耳根等,这些都对治疗人类的一些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森林是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对于调节气候和气温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森林是动物的乐园,是动物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发展的保障。动物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它们为人类提供了肉食、皮毛、医药等等,动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环境的稳定、食物链的维持和人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濒.临()猩猩.()筷.子()栖.息()摄.取()白垩.纪()灰烬.()2、解释词语连锁反应休戚相关濒临刀耕火种3、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批注)1、目前雨林的现状是怎么样的?2、雨林的消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么样的灾难?3、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把课文分四部分,找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概述内容提要。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合作探究(析读课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探究一:文章中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小组成员一同找出这些句子并加以分析。1、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2、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查明有3000种植物有抗癌功能,其中70%在热带雨林生长()3、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4、很多物种现在就遭到破坏。橙色皮毛的猩猩……()5、食物是一种既能构成躯体又能供应能量的物质。()探究二: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下列各句中横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1.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2.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3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探究三:精读几段,完成练习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1.读第⑴段内容后完成⑴~⑵小题。⑴用“//”划分层次:①②③④⑤⑵“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第⑴段的说明顺序是。2.第⑶段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3.第⑶段引文的表达方式是,以此作结尾,作用是4.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4答:5.人类因伐木销售、伐木建农牧场而毁灭雨林,无异于杀鸡取卵。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做,避免砍伐树木,破坏森林。写出你的看法。答:课外阅读①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余人死亡。②究竟什么是海啸?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未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④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一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⑤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般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⑥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岸边的人应尽快转移。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看到这样的排浪,必须立即设法逃生。海啸到达前会发出频率很低的吼声。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在海边旅游,5如果听到奇怪的低频涛声,应当尽快撤离。1、全文从哪四个方面说明了海啸?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引起海啸。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4、地震引发海啸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请用原文原话回答)5、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探究四:拓展迁移本文指出'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事实上人类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和能源等问题,都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那么请你就自己较熟悉的一个方面口头说明某种危机的具体内容,以此警示大家,增强危机意识。我的收获6学习了本课,你是否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大家一起来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好吗?7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自主学习1、bīnxīngkuàiqīshèwùjìn2、解释词语连锁反应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濒临指位置相邻,接界。接近,将要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3、(1)答:目前,雨林正遭受人类的滥砍滥伐,它已经成为破坏最严重的生态区。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雨林以没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洲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2)答:雨林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样性生物大家园。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们将永远丧失一大批物种;意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将遭受严重的破坏,它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雨林的消失还将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3)答: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还有多种说法)(4)第一部分(1段)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第二部分(2-5段)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第三部分(6-10段)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第四部分(11-13段)如雨林完全毁坏,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可能经历第6大规模灭绝.合作探究探究一1、列数字2、列数字3、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4、举例子5、下定义探究二1.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不能。“至少”说明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最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在生长。实际数量8会比2500种多。借此说明热带雨林中的植物是人类获取更多食物的宝贵资源。2.不能。“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之后,就失去了说明的准确性。3不能。“永远”,说明这一物种已经灭绝,同时暗含了作者对物种灭绝的惋惜和无奈探究三1、⑴①//②③//④⑤;⑵从主到次(或“逻辑顺序”)2.举例子,说明物种灭绝的可怕后果3.议论,更具警示、警告作用,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4.答:是否会“以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5.答:示例:研制能取代木材的新材料。(言之成理即可课外阅读训练1、(1)什么是海啸(2)地壳引发海啸的两种形式(3)海啸的巨大破坏力(4)海啸前的预警。2、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引起海啸。“可能”不能去掉,因为“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有的引发海啸,有的不能引发海啸,去掉后语言不准确。3.作比较,说明海啸的水体波动是整体的波动,且所含能量巨大。4、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5.引出说明对象。探究四:拓展迁移答:例如;石油危机日趋严重,煤炭资源日渐匮乏。据美国石油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按照现在的对于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资源也将消耗殆尽,全球化石矿物燃料资源供应将枯竭。我的收获参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虽然我们现在还只是个学生,没有能力去改变那些环境不问题,但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