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1-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习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详细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习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详细版)(项目号:桂教高教[2011]65号桂教高教[2010]130号2010JGZ002)成果完成单位:广西大学成果完成人:唐纪良曾冬梅蔡敢为李陶深林小峰温远光马少健顾明华商娜红张军陈林2012年9月引言本成果依托的项目是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项目:《地方综合大学多元化合作构建多样化本科生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桂教高教2011]65号)和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资助项目《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校企多元化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桂教高教[2010]130号],2010JGZ002)。课题启动于2004年4月,广西大学较早提出并启动了“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地方综合大学产学研合作育人改革探索”。经过近8年半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取得了高质量研究成果。已完成了专著2部,其中《基于社会学视野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20万字)已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签订可出版合同,拟在2012年12月底出版,合著《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研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2010年获得广西自治区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系列文章32篇。参与改革的工、农、文科大类12个学院26个专业,建成了181个与行业企业深层次合作的产学融合、开放共享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构筑了13种“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本科生多样化实习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学校与行业企业多元化合作育人的长效“双赢”机制;切实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一部分改革背景与思路(一)改革背景本科生实习是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高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部多次出台文件明确“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本科生实习,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敬业精神,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本科生实习上存在的症结已经成为高校的棘手难题。第一,本科生实习难。大多数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由于考虑容纳能力、学生的人身安全、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知识产权、效益等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本科学生实习。第二,“实习教学形式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大多数学生实习属于“参观式实习”,或观摩或放羊,不少学生实习过程成为单位廉价的劳动力。第三、实习质量不高。即使行业企业接受了学生实习,出于生产和安全考虑,也不允许学生操作或者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学生在实习单位缺乏“真刀真枪”实际动手训练,达不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预期效果。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由于学科门类全,专业多,学生实习覆盖面广,上述问题更严重。应该说,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工作经验、岗位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差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关键因素。这与本科生实习不能有效得到真实环境的训练与直接关系。究其根源,除了国家政策性因素外,重要的原因在于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不高,虽然高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了不少实习基地,但实习基地的合作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行业企业停留在被动合作的形式上,并没有深入到“校企共育人才”的程度。根本原因在于双方互惠互利、双赢共生深度合作的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未有效建立。提升本科生实习质量,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环节,使学生得到真实环境和实际工作岗位的训练,这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因此,如何与行业企业建立双方互利共赢的密切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深度融合,搭建资源共享共同建的产学联合培养人才平台,以此构建有效的本科生多样化实习模式,提高本科生实习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校、合作方和学生的三赢,是各本科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同样是广西大学(学科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97个本科专业,22000多本科生地方综合大学)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4月,学校启动了“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产学研合作育人改革探索,重点对原形式化的本科实习模式进行了深入改革。二、改革目标与思路(一)改革目标以实践育人、合作育人为主线,产学研一体化协调推进,探索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真正融合、良性互动的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双赢”机制;搭建共建、共管、开放共享的融教学、研发和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决策策划、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检测等服务于一体的深层次合作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构筑“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本科实习模式;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切实受到真实环境的训练,在两个育人环境中培养做人做事的本领。(二)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1.解决本科生因实习难和“实习教学形式化”现象,不能有效得到真实环境的训练而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能力薄弱、动手能力差的问题。2.解决如何与行业企业建立双方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密切合作长效机制,促使行业企业由“不愿”到“自愿”,从“被动”到“主动”实质性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问题。第二部分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本课题已完成了专著2部,其中《基于社会学视野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20万字)已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签订可出版合同,拟在2012年12月底出版,合作著作《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研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9),2010年获得广西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系列文章32篇,其中被国际SSCI收录1篇。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本科生实习模式合作的理论、模式、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一、对“学校+行业企业”的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学校+行业企业”的产学合作教育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威斯康星(Wisconsin)大学1905年创立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办学模式,目前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培养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人才的教育模式。其本质特征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其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共赢。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领略行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走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道路,既符合大学利益,也符合行业企业利益,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是一个三赢的选择。合作的关键是两大参与主体的沟通互动。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搭建行业企业与高校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平台,建立利益共享的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诚信”是结合的基础,“互惠”是结合的核心。二、对产学研合作育人系统的协同共生理论进行了探讨产学合作育人主要是建立在区域政府、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合作方的多方合作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主要内容而进行的协作活动。因此产学合作教育系统本质是共生系统。产学合作教育本质是共生系统的共生特性表现为:①合作性,产学合作育人共生系统不是合作的简单集中,而是以物合作基础,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生互补的生态系统。在系统中,有竞争,也有合作,但更多的是合作共生关系。②一体化发展,产学合作育人系统实质是政府、学校与行业企业各共生行为主体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发展。③协同效应,产学合作教育系统是行业企业合作双方建立起人才、信息、资金、设备、场地等资源共同使用、互相补充的关系,是双方优势资源交换的过程,因此资源互补是合作前提。系统内部行业企业的美好“双主体”可以通过共享有形资源、协调的战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这种协同效应,使得合作绩效得以显著提升。三、对本科生参与实习的作用及其意义进行研究创新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本科生参与实习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体现在四点:①学生的认知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如果不通过实际操作强化,就无法完全掌握其中的要领。因此,实习就是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完成从理性到感性的飞跃。②学会做事的环节。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处事能力不够强,通过实习可以熟悉工作岗位和专业岗位,来锻炼他们的能力。③学会做人的环节。除了寒暑假的短暂休息,学生们没有时间去接触社会,与人打交道。实习是他们学习与人共处、了解企业氛围、打造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④学生的就业环节。通过实习来熟悉企业岗位,观察企业的其他业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便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和发展。四、对基于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的本科生多样化实习模式进行了研究“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本科生实习模式,主要借助与行业企业共建的集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科技孵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来实现,实习模式应包括如下几种:①顶岗实习模式;②工学交替实习模式;③“订单式培养实习模式。④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的实习模式;⑤以生产项目为纽带的实习模式;⑥实习—毕业设计—预就业实习模式;⑦以支农等服务为内容的实习模式。⑧基于联办学院或者专业为核心的实习模式。五、对基于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的本科生多样化实习机制进行了研究。建立基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平台的本科生多样化实习机制,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即各方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前提下,规范各方之间的利益转移,以实现整体利益在地区间的合理分配。而在我国,与之相关的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实习制度还没有建立,尤其是缺少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办学的政策,包括税收政策、用工政策、分配政策。而在国外,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教育实习制度用以保障大学生实习。如在英国高校中盛行的业本学习(work-basedlearning),直接将在工作场所的学习作为全日制学位课程的一部分。英国的“实习生制度”,实习生实习一般不超过一年,政府承担学生安全保险,并对于实习单位给予一定补贴。因此,在目前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要解决大学生“实习形式化”存在的问题,急需建立完善包括实习制度在内的校企合作的国家法律和政策导向机制,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制定一些如减免税额等优惠政策,促使行业企业由“不愿”到“自愿”,从“被动”到“主动”参与联合培养人才。要建立的机制包括:(1)激励机制。主要是增强行业企业积极性。(2)约束机制。对行业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作出要求。(3)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使合作双方均能受益。目前上述理论框架已全面用于指导广西大学全校性的本科教学当中,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效地推进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改革成果。第三部分改革、实践探索一、改革历程自2004年4月,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了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为核心的本科生实习模式改革。至2012年9月,已历时8年半,改革分二个阶段:试点阶段:2004.4~2010.12:以新广西大学第三次教学工作大会为基点,在校企产学研联盟的基础上选择试点学院与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培养人才协议。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和专业特点,重点选择了与广西行业企业联系紧密,综合办学实力较强的12个学院26个专业进行试点。这些学院和专业是:机械学院3个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交通运输专业),电气工程学院2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4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农学院3个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院3个专业(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